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为了解广西横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对横县野生种子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横县有野生种子植物1 269种,隶属于163科658属,以被子植物占优势,而裸子植物则贫乏。在科属种组成上,以大科、区域单型属和少型属为主;生活型组成反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藤本植物种类丰富。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兼备亚热带和温带成分。与邻近地区相比较,横县种子植物区系与广东紫金县相似性较高,区系成分组成则与广东新会区、紫金县相近。因此,横县地区野生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热带性质明显,呈热带至亚热带过渡性质,起源古老,具有一定特有现象,与广东地区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52.
中国广西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一新种——覃塘报春苣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广西石灰岩地区一新种——覃塘报春苣苔(Primulina qintangensis Z.B. Xin, W.C. Chou & F. Wen),本种与光叶报春苣苔 [P. leiophylla (W.T. Wang) Y.Z. Wang ] 近似,但叶轮生,叶片两侧近对称,侧脉3对;花序数5~8,一回分枝,每序1~3朵花;花序梗成熟后近无毛或疏被微柔毛;苞片明显较小,约8 mm × 2 mm;雌蕊白色;花盘鲜黄色,可以区别。该种目前只发现有一个种群,成熟个体约3 000株,通过IUCN评估标准,该种暂时被评为易危(VU C1)。  相似文献   
53.
《生物磁学》2013,(15):I0002-I0002
据每日科学网1月14日报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水凝胶生物材料。在软骨修复手术中将其注入骨骼小洞,能帮助刺激病人骨髓产生干细胞,长出新的软骨。在临床试验中,新生软骨覆盖率达到86%,术后疼痛也大大减轻。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9日出版的《科学-转化医学》上。  相似文献   
54.
2010年12月和2011年4月,分别在广西西北部百色市右江区和靖西县古龙山自然保护区拍摄和观察到黑冠黄鹎(Pycnonotus flaviventris)的johnsoni亚种.其喉部为红色,与中国其他记录亚种区别明显,属中国鸟类亚种的新记录.该文亦初步讨论了该亚种的分类和分布.  相似文献   
55.
广西马山岩溶植被年龄序列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漠化地区是我国西南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重点和难点地区。通过对马山县岩溶植被年龄序列(石漠、草丛、灌丛、小乔林和成熟林)5个演替阶段15个样地(20 m×50 m)的系统取样调查,研究了停止人为干扰后岩溶植被的更新、演替及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沿石漠、草丛、灌丛、小乔林、成熟林的顺向演替发展,群落各层次的覆盖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乔木层覆盖度以成熟林最大,灌木层覆盖度以小乔林最高,而草本层覆盖度以灌丛最高;重要值≥10.00的科、属、种最大值出现在小乔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不同层次的结构明显不同,乔木层的植物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小乔林最高;成熟林灌木层的植物密度显著低于小乔林和草丛(P<0.05),与石漠和灌丛差异不显著(P>0.05);森林阶段草本层的植物密度显著低于灌丛、草丛和石漠(P<0.05);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着顺向演替发展而增加,但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层次的丰富度变化不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以草丛阶段最大,成熟林最小;灌木层的丰富度以小乔林阶段最大,石漠阶段最小;乔木层的丰富度以小乔林最大,成熟林有所下降;不同演替阶段群落草本层的生态优势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灌木层和乔木层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岩溶植被恢复可分为恶劣物理环境阈值和顶极种缺乏的阈值两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内由不同功能特征的驱动种和关键种决定着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越接近演替后期,顶极种越丰富,群落驱动种和关键种向高级、大型和长寿植物发展的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56.
记述采自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和郁江鳅属Cobitis 1新种,南方鳅Cobitis australis sp.nov..通过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与已知鳅属和益秀朝鲜鳅属Iksookimia 物种进行遗传距离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分析,确认其为1新种.南方鳅与本属其它种类的区别主要为:噶氏斑纹分界不明显(Gambetta's pigmentation pattern),斑纹具两性异形.雄性背部斑纹不规则,约17 ~ 20个,背鳍后斑纹融合为马鞍形;雌性背部斑纹约13个,背鳍前斑纹在体侧延伸为三角形.体侧中线11 ~13个不规则的“V”形或倒三角形斑纹,雄性头后4~5个小斑纹,雌性1~2个小斑纹.背部和体侧中线之间为形状和大小不规则的斑纹,雄性多于20个,该处斑纹与背部和体侧中线斑纹有融合;雌性少于20个,无融合.背鳍和尾鳍各具有4~5列点状条纹;雄性胸鳍第1根分枝鳍条基部的骨质突起(lamina circularis)指状,第1根分支鳍条延长,胸鳍似旗状;体鳞较大,延长,卵圆形,鳞焦略大,基位;颏叶不发达,末端钝圆;须短,其长等于或略小于眼径.新种体色斑纹与益秀朝鲜鳅属种类相似,新种与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koreensis(Kim,1975)和斑纹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pumila(Kim et Lee,1987)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背鳍和尾鳍各具4~5条斑纹,背部斑纹和体侧中线斑纹不相连,体侧中线11 ~13个宽而短的倒三角形斑纹;益秀朝鲜鳅背鳍和尾鳍各具有3~4列条纹,体侧中线下13~ 14个窄而长的倒三角形斑纹;斑纹益秀朝鲜鳅背鳍和尾鳍各具有2~3列条纹,背部斑纹和体侧中线斑纹相连,两列斑纹之间斑块少于10个,体侧中线9 ~10个宽而长的条状或倒三角形斑纹.新种与盈德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yongdokensis Kim et Park,1997、休氏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hugowolfeldi Nalbant,1993和长身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longicorpus(Kim,Choi and Nalbant,1976)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骨质突起指状,后者骨质突起圆盘状.  相似文献   
57.
首次报道了中国广西产两种爬树蕨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繁殖方式。爬树蕨和桂南爬树蕨的染色体数目都是n=40,2n=80(2x); 每个孢子囊的孢子数为64,是有性生殖二倍体。结合已有资料对爬树蕨属中的系统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8.
广西拟水龟和艾氏拟水龟的分类和系统发生多年来存在争议。通过测定广西拟水龟、艾氏拟水龟和黄喉拟水龟线粒体ND4基因和核c-mos基因部分序列,合并GenBank中拟水龟属其他物种的ND4基因和c-mos基因部分序列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广西拟水龟和艾氏拟水龟的系统发生。ND4基因数据分析发现NJ、MP和BI树中广西拟水龟与安南拟水龟的聚类分支相互交织聚为一支,二者种内遗传距离均为0.002~0.017,种间遗传距离为0.000~0.035,种间遗传距离明显小于同属内其他种间0.056~0.109的遗传距离,表明广西拟水龟与安南拟水龟可能为同一物种,可能是安南拟水龟的同种异名,或是作为安南拟水龟的一个亚种;NJ树、MP树和BI树均显示,艾氏拟水龟与黄喉拟水龟的位置和关系最为相近,二者间的遗传距离为0.020~0.035,明显小于拟水龟属其他物种间遗传距离,而明显大于同属各物种内遗传距离,艾氏拟水龟与黄喉拟水龟之间系统分类关系是介于种内与种间之间;乌龟、中华花龟、安南拟水龟等物种都是与拟水龟属中其他物种先聚成一支后再与同科的地龟属的地龟形成姐妹支,支持将乌龟属、花龟属和安南龟属并入拟水龟属的分类。c-mos基因数据分析发现,拟水龟属各物种间不存在明显的遗传距离,NJ树和MP树也未能对属中各物种的分子系统发生位置进行有效的界定,但在属及属以上阶元的分子分类系统中c-mos基因可以作为分类依据,并与线粒体基因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研究六种广西道地药材的体外纤溶活性。方法: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对罗汉果、葛根、天花粉、金银花、姜黄和广金钱草的不同提取液进行体外纤溶活性研究;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广金钱草热水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对不同洗脱部位进行体外纤溶活性筛选;用化学定性方法对广金钱草的纤溶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葛根和金银花的冷水超声提取液,天花粉的热水提取液和冷水超声提取液,广金钱草的热水提取液、冷水超声提取液和20%乙醇超声提取液均有体外纤溶作用;广金钱草大孔树脂柱层析的水洗脱部位具有稳定的体外纤溶活性;广金钱草热水提取物和水洗脱前部位的Fehling反应、Molish反应、泡沫试验、三氯化铁试验、溴甲酚绿试验和盐酸一镁粉反应均为阳性;水洗脱后部位的Fehling反应、Molish反应、三氯化铁试验和盐酸一镁粉反应均为阳性,而溴甲酚绿试验和泡沫试验为阴性反应。结论:葛根、天花粉、金银花和广金钱草都具有一定的体外纤溶活性,以广金钱草的纤溶活性最强;广金钱草的纤溶活性成分很可能是还原糖、多糖、鞣质、有机酸、皂苷或黄酮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