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采用线粒体DNA Cyt b和D-loop基因分析西辽河、松花江和穆棱河3条水系董氏须鳅(Barbatula toni)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 并探讨其种群演变历史。结果表明: 3条水系119个董氏须鳅样本共检测出57个单倍型, 各群体间不存在共享单倍型; 3个董氏须鳅地理群体均呈现出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805—0.926)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0095—0.00458); AMOVA分子方差分析、群体间分化指数(FST)、系统发育树及单倍型网络图均表明3个地理种群已经出现高度分化, 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79.45%, 遗传分化显著(P<0.01)。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表明, 松花江和穆棱河群体历史上发生了群体快速扩张。参考鳅科鱼类Cyt b基因0.68—0.84%/Ma的进化速率, 估算3个地理群体的分歧时间为1.082—0.669 Ma前, 松花江和穆棱河群体扩张时间为0.071—0.047 Ma前, 推测我国董氏须鳅在中更新世期随冰期迁移至不同避难所, 形成各地理群体, 并于晚更新世早期经历了群体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拒马河鱼类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基于2019—2021在拒马河的6次季节性鱼类调查,分析了拒马河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共采集37种鱼类,隶属5目11科,鲤形目最多,占总种数的64.86%。相对重要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显示,IRI>≥500的优势种鱼类有10种,以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 Schlegel、黑鳍鳈Sarcochilichthys nigripinnis Günther和宽鳍鱲Zacco platypus Temminck&Schlegel为主。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表明,春、夏、秋季鱼类群落的个体数(N)、物种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存在显著差异,Pielou均匀度指数(J’)无显著差异。SNK多重比较检验(Student-Newman-Keuls)显示个体数、种类数以20...  相似文献   
3.
根据噶氏斑纹和雄性个体的副性征,对我国的鳅属鱼类进行了分类整理.一直被作为中华鳅Cobitis sinensis Sauvage et Dabry,1874同物异名的长吻鳅G.dolichorhynchus Nichols,1918和稀有鳅C.rarus Chen,1981不仅在噶氏斑纹上存在差异,而且它们雄性个体的副性征也明显有别,为有效种;而1925年Nichols命名的花斑鳅C.melanoleuca Nichols,1925与北方鳅C.granoei Rendahl,1935或中华鳅不同,也为有效种.因此,鳅属鱼类在我国共有8种,即中华鳅、黑龙江鳅C.lutheri Rendahl,1935、北方鳅、稀有鳅、沙花鳅C.arenae(Lin),1943、长吻鳅、花斑鳅和大斑鳅C.macrostigma Dabry,1872.这8种鱼类的雄性个体在胸鳍基部第1根分枝鳍条上均具有一个骨质突起(lamina circularis),且鳞片小,呈圆形或椭圆形,鳞焦大等特征;可进一步划归为鳅属中的鳅亚属Cobitis s.str..  相似文献   
4.
记述采自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和郁江鳅属Cobitis 1新种,南方鳅Cobitis australis sp.nov..通过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与已知鳅属和益秀朝鲜鳅属Iksookimia 物种进行遗传距离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分析,确认其为1新种.南方鳅与本属其它种类的区别主要为:噶氏斑纹分界不明显(Gambetta's pigmentation pattern),斑纹具两性异形.雄性背部斑纹不规则,约17 ~ 20个,背鳍后斑纹融合为马鞍形;雌性背部斑纹约13个,背鳍前斑纹在体侧延伸为三角形.体侧中线11 ~13个不规则的“V”形或倒三角形斑纹,雄性头后4~5个小斑纹,雌性1~2个小斑纹.背部和体侧中线之间为形状和大小不规则的斑纹,雄性多于20个,该处斑纹与背部和体侧中线斑纹有融合;雌性少于20个,无融合.背鳍和尾鳍各具有4~5列点状条纹;雄性胸鳍第1根分枝鳍条基部的骨质突起(lamina circularis)指状,第1根分支鳍条延长,胸鳍似旗状;体鳞较大,延长,卵圆形,鳞焦略大,基位;颏叶不发达,末端钝圆;须短,其长等于或略小于眼径.新种体色斑纹与益秀朝鲜鳅属种类相似,新种与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koreensis(Kim,1975)和斑纹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pumila(Kim et Lee,1987)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背鳍和尾鳍各具4~5条斑纹,背部斑纹和体侧中线斑纹不相连,体侧中线11 ~13个宽而短的倒三角形斑纹;益秀朝鲜鳅背鳍和尾鳍各具有3~4列条纹,体侧中线下13~ 14个窄而长的倒三角形斑纹;斑纹益秀朝鲜鳅背鳍和尾鳍各具有2~3列条纹,背部斑纹和体侧中线斑纹相连,两列斑纹之间斑块少于10个,体侧中线9 ~10个宽而长的条状或倒三角形斑纹.新种与盈德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yongdokensis Kim et Park,1997、休氏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hugowolfeldi Nalbant,1993和长身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longicorpus(Kim,Choi and Nalbant,1976)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骨质突起指状,后者骨质突起圆盘状.  相似文献   
5.
北鳅(Lefua costata)为冷水性鱼类, 分布于淮河以北, 分析遗传结构能够反映其适应环境变迁的响应。基于线粒体D-loop区211条序列分析了我国北鳅的谱系地理学和遗传多样性, 样本采自9条水系共18个样点。单倍型分析显示共计55个单倍型, 呈高单倍型多样性(h=0.9304)和高核苷酸多样性(π=0.0087)。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最高的为辽东半岛种群(LD) (h=0.8920, π=0.0074), 其他地理种群距辽东半岛越远, 单倍型多样性越低。遗传距离(K2P)、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及AMOVA分子方差分析均显示LD种群与其他地理种群存在显著分化。基于单倍型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均显示9条水系的单倍型不能各自聚类, 形成3大分支: 分支A以LD种群为主; 分支B含所有地理种群; 分支C以淮黄河种群(HH)和海滦河种群(HL)为主。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显示不同地理种群有扩张现象。基于化石校准点和北鳅鱼类D-loop序列1.00%Ma的平均进化速率评估各地理种群的分歧时间, 为2.3784— 0.0477Ma前, LD种群与其他地理种群分化时间最早(2.3784 Ma前), 推测LD种群受第四纪冰期影响较小, 辽东半岛为我国北鳅起源地之一, 其他地理种群以辽东半岛为中心借助松辽古大湖和黄渤海平原河口等发生多次迁移。  相似文献   
6.
根据形态学特征及线粒体Cyt b和COⅠ基因对我国泥鳅属(Misgurnus)和副泥鳅属(Paramisgurnus)鱼类进行了分类整理。结果表明: 泥鳅属和副泥鳅属鱼类在鳞焦大小, 须长及基枕骨末端愈合程度等特征上存在差异。基于联合基因分析, 泥鳅属和副泥鳅属属间遗传距离(15.2%—17.5%)接近于泥鳅属种间遗传距离(10.7%—18.4%); 分子系统树显示我国泥鳅属鱼类未构成单系, 副泥鳅属嵌套分布于泥鳅属中; 北方泥鳅(Misgurnus bipartit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亲缘关系近, 其次是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黑龙江泥鳅(Misgurnus mohoity)位于系统树的基部。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数据, 副泥鳅属应作为泥鳅属同属异名, 大鳞副泥鳅应归入泥鳅属; 北方泥鳅曾为黑龙江泥鳅的同物异名, 与黑龙江泥鳅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 且两者亲缘关系较泥鳅远, 北方泥鳅为有效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