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重组蛋白肿瘤血管导向性干扰素IFN-α2a-NGR与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联合使用在体外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的作用,为IFN-α2a-NGR的临床实验设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不同浓度的肿瘤血管导向性干扰素IFN-α2a-NGR、5-氟尿嘧啶单独及联合作用于细胞株A549,通过MTT法检测单药及联合用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经AnnexinⅤ-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的细胞形态。结果:IFN-α2a-NGR与5-氟尿嘧啶联合作用于A549细胞株时,其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较单独作用时高,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改变。结论:肿瘤血管导向性干扰素IFN-α2a-NGR与5-氟尿嘧啶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检测BD患者外周血Th细胞和Tc细胞内INF-γ和IL-4的表达水平,探索BD患者体内的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D活动期患者(n=22),BD稳定期(n=6)以及健康体检者(n=22)外周血T细胞亚群INF-γ和IL-4的表达水平。结果 BD患者活动期外周血细胞Th细胞和Tc细胞经过刺激后胞内合成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Th细胞:22.45%±7.33%vs.16.32±4.96%,P<0.05;Tc细胞:36.74%±13.19%vs.28.67%±11.56%,P<0.05),稳定期患者Th细胞和Tc细胞体外合成IFN-γ的能力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稳定期患者Th细胞和Tc细胞胞内合成IL-4的能力相对于正常人均无明显差异:(稳定期Th细胞:3.01%±1.38%vs.2.87%±1.46%,Tc细胞:1.14%±0.28%vs.1.07%±0.32%,P>0.05)。而活动期患者Th细胞和Tc细胞胞内合成IL-4的能力相对于正常人均存在明显差异:(Th细胞:3.54%±1.62%vs.2.87%±1.46%,Tc细胞:1.82%±0.43%vs.1.07%±0.32%,P<0.05);导致Th细胞和Tc细胞有偏向Th1及Tc1的趋势(Th细胞IFN-γ/IL-4:6.34±3.24 vs.5.69±4.72,p>0.05;Tc细胞IFN-γ/IL-4:20.19±13.65 vs.26.79±14.52,P>0.05)。结论 BD患者外周血INF-γ和IL-4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与疾病活动期存在一定程度相关,可能对白塞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3.
田群  左维泽  曹玉文 《生物磁学》2011,(21):4187-4190
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是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积极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HB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的抗乙肝病毒疗效已得到全球公认,本文就上述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4.
应用PCR的技术从质粒pAIFN中扩增人干扰素α-2b(Human interferon α-2b,HuIFN α-2b)编码基因,将其连接到pBI121双元载体构建植物真核表达载体pBIFN;用冻融法将该载体转染根癌农杆菌LBA4404;并用叶盘浸染法转化烟草叶片,经转化的烟草叶片的组织培养,诱导愈伤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应用PCR,RT-PCR,Wes-tern blot和WISH/VSV方法检测获得的烟草再生植株,结果表明HuIFN α-2b基因已成功整合进烟草核基因组并表达出具有活性的HuIFN α-2b蛋白。本文对HuIFN α-2b基因在烟草核系统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在烟草叶绿体系统中该基因的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不同杆状病毒诱导哺乳动物细胞抗病毒效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杆状病毒常常包埋在由蛋白质组成的包含体中, 根据包含体的形态及其他理化性质, 将杆状病毒划分为核多角体病毒属和颗粒体病毒属两个属, 分子进化分析将核多角体病毒进一步划分为GroupⅠ和GroupⅡ两组. 研究发现, GroupⅠ的AcMNPV能刺激SMMC-7721和WISH细胞产生抗病毒的活性, 获得抵抗水疱口膜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感染的能力, 但在BHK细胞和L929细胞中不能诱导抗病毒作用; 而GroupⅡ的HaSNPV和SeMNPV对实验的哺乳动物细胞均不能诱导其产生抗病毒作用. AcMNPV诱导哺乳动物细胞抗病毒作用是诱导干扰素α/β的产生. 转导分析表明, AcMNPV并不能介导哺乳动物启动子控制的报告基因在SMMC-7721细胞中表达, 但在WISH, BHK和L929细胞中能介导转基因的表达, 说明AcMNPV诱导抗病毒状态与介导转基因的表达不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76.
77.
猪干扰素-α基因的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与分析猪干扰素-α(INF-α)基因,构建猪干扰素基因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方法:根据NCBI中DQ248997序列设计引物,以猪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出猪的INF-α基因,克隆至pBS-T载体后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猪干扰素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结果:实验所克隆序列经Blastn比对,98%的核酸序列相同,98%的蛋白质序列相同,3个非功能性氨基酸与基因库中序列不一致,推测为猪INF-α的一个亚型。构建的2个植物表达载体经BamHⅠ/Sac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均可得到570bp的目的基因。结论:成功克隆了猪的INF-α基因,并构建出含猪INF-α基因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BI121/INF和pCAMBIA1301/INF。  相似文献   
78.
高尔基体堆(golgi stack)的形成对高尔基体行使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外的无细胞实验系统已经鉴定了很多在高尔基堆形成中起作用的蛋白,并总结了它们起作用的模式。NSF和p97能分别介导有丝分裂后的扁平囊(cisterna)重生。依赖于NSF的扁平囊重生必需“栓链(tether)”giantin- p115-GM130的作用,该“栓链”也在随后的扁平囊堆叠中起作用。扁平囊的堆叠主要依赖GRASP65和GRASP55的相互作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尔基堆层通过侧向连接形成高尔基带(golgi ribbon)。GM130和GRASP65对高尔基带(golgi ribbon)形成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79.
[目的]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用于清除胞内聚集物、损伤细胞器而维持其稳态平衡的一种溶酶体降解途径.细胞自噬不仅在细胞生长发育、成熟、分化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病毒感染、细胞免疫密切相关.通过研究细胞自噬对乙肝病毒感染的Ⅰ型干扰素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乙肝病毒感染对机体天然免疫反应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siRNA干扰Beclin1和Atg7表达,检测自噬小体形成,Real-TimePCR检测干扰素因子表达,分析了细胞自噬对乙肝病毒感染细胞中干扰素形成的影响.[结果]干扰Beclin1和Atg7均可抑制细胞自噬发生,抑制细胞自噬可降低干扰素因子的表达,而对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抑制细胞自噬,可降低HBV感染细胞中IFNβ和IFI27的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HBV诱导的自噬具有增强感染细胞天然免疫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将粗毛栓菌菌丝球与蜡状芽孢杆菌共固定为共固定菌.以粗毛栓菌菌丝球、蜡状芽孢杆菌和共固定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吸附时间、初始pH、吸附剂浓度和pb2+浓度对3种生物吸附剂吸附pb2+的影响,并将3种生物吸附剂吸附pb2+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浓度为2g.L-1、pH为5.0、pb2+浓度为50 mg·L-1条件下对pb2+吸附lh效果良好,其吸附率分别为71.7%、91.0%和96.9%.生物吸附剂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含硫、磷酸基团的吸收带组成,表明对pb2+吸附起主要作用的官能团是羟基、羧基、磷酸基和含硫基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