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2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65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摘要:【目的】研究温度以及返回液添加量对体系中氧化效果以及金(Au)氰化浸出率的影响。【方法】针对某高硫高砷金精矿建立了一套连续生物预氧化体系(氧化时间6 d),比较不同的温度(40℃和45℃)和返回液添加量(0和600mL)对生物预氧化效果的影响:间隔8 h连续测定氧化体系中的氧化液、氧化渣以及氰化渣中的总Fe、总S、总As以及SO4 2-和Au含量;并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对体系中的浸矿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提高温度和添加氧化返回液都会改变体系:升高温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体系的氧化程度,主要表现为显著降低了尾渣中总铁、总硫含量,显著提高了尾渣中的S6 + 比例,并且降低前三槽氧化体系的耗碱量;投加返回液则会降低体系的氧化程度,主要表现为显著提高了尾渣金品位和铁含量,显著降低了尾渣中的S6 + 以及Au 浸出率;Dissimilarity和DCA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体系的影响更为显著;氧化过程中的Au 浸出率、硫氧化率以及As 去除率,三者互为显著正相关;克隆文库结果显示,该浸矿菌群主要包括3类细菌: Acidithiocacillus caldu (71%)、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23%)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6%),基于97%相似性的OTU覆盖率达93.67%。【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添加返回液,温度变化会更显著的改变体系反应效率。提高体系温度有利于矿物的氧化,而添加返回液会降低Au浸出率。本文首次研究了连续生物预氧化过程中温度梯度和返回液添加对体系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对中温生物预氧化工业生产的工艺优化、降低工业运行成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2.
北方草原牧户心理载畜率与草畜平衡生态管理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向阳  尹燕亭  王婷婷 《生态学报》2015,35(24):8036-8045
探讨牧户心理载畜率与草畜平衡生态管理的途径对于草原有效减畜、遏止草原退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情景实验及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北方草原牧户心理载畜率的存在、计算和影响因素,以及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特征和可能的生态管理途径。研究发现,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牧户行为属"有限理性",是有限理性的"生态经济人",风险规避是其基本特征,牧户生产决策表现出禀赋效应、损失厌恶、框架效应等;牧户草场所属草原类型和牲畜存栏数显著影响牧户对草场超载的认知和判断,在不同草原类型区,户主文化水平、性别、民族和是否嘎查干部等亦显著影响牧户对超载的认知和判断;需采取基于进化博弈的分步式、合作式及示范引导式的适应性减畜的生态管理途径,以实现牧户心理载畜率向生态优化载畜率的转移,实现优化牧户生产方式、减少牲畜数量、治理草原退化、北方牧区生态和牧民经济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3.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流速对两个年龄组洛氏鱥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龄和2龄洛氏鱥在4℃水体中基本不摄食生长十分缓慢,随着水体温度升高,鱼类摄食和生长情况出现好转。在温度4℃增高至28℃的过程中,除流速16cm/s和18cm/s条件下水温由24℃升28℃时耗氧率出现降低外,其余流速下洛氏鱥耗氧率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呈典型的指数增长趋势Y=aebx,R2值均高于0.90;在流速由8cm/s增至18cm/s的过程中,虽然1龄组在低于20℃和2龄组低于24℃水体中耗氧率随流速增加而增加,但1龄组在温度24、28℃和2龄组在28℃的水体中当流速增至16cm/s时耗氧率达到最大值,1龄组持续30min和2龄组持续1h后出现鱼体紧贴栏鱼网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洛氏鱥的呼吸代谢受到温度、水流和个体大小等因素的相互影响,个体较大的2龄洛氏鱥对水环境的适应范围明显强大于1龄鱼,流速为12—14cm/s温度为16—24℃和流速为16cm/s温度为16—20℃是1龄洛氏鱥理想养殖条件,流速12—16cm/s温度8—24℃是2龄洛氏鱥理想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144.
本研究采用插床育苗、薄膜覆盖的方法对泰顺杜鹃插穗进行不同剂型生根粉、不同浸泡时间、不同年龄、不同插穗长度和不同品种对比的扦插实验。结果表明:(1)生长调节剂GGR 6号相对于萘乙酸、清水生根率和不定根数较多;(2)按照高浓度速蘸低浓度浸泡原则,同激素的GGR 6号在同一浓度100 mg/L进行浸泡,以1.5 h~2h效果显著;(3)对于不同年龄生的插穗,一年生、两年生和三年生的虽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一年生插穗生根性状指标还是略高于其他;(4)对于不同规格的插穗,长度6~10 cm的生根率明显好于其他规格;(5)不同品种杜鹃生根状况存在差异,实验结果刺毛杜鹃整体性状优于泰顺杜鹃。  相似文献   
145.
一种新型的昆虫诱捕器及其对长足大竹象的诱捕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瑶君  刘超  汪淑芳  邓丽  罗耀  刘敏  罗慧 《生态学报》2011,31(20):6174-6179
生态诱捕竹林主要害虫是当前研究的难点。用长形竹条和可降解的聚乙烯光滑细线编织成圆柱体虫网诱捕器,以竹笋为引诱剂,研究了不同孔径的虫网对不同大小的长足大竹象成虫的捕获效果,分析了虫网诱捕器捕获成虫的主要部位及该部位的的超微结构,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成虫足的作用力特点及其与虫网的互作机制。研究表明(1)在一定范围内,诱捕率Y与虫网边长X1极显著相关,并受中足长度X2的影响,三者间的回归方程为Y=-30.551+ 13.945X1+ 7.825X2(X1∈ 、X2∈ )。(2)虫网诱捕器主要捕捉成虫的主要部位是前、中、后足的转节和腿节。(3)足与虫网的互作主要是机械作用,诱捕器对长足大竹象的捕获主要是虫网与足间的机械作用的结果。虫网诱捕器制作简便,成本低,无毒无污染,是捕获长足大竹象的有效工具。其研究结果为竹林害虫生态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6.
海南霸王岭天然次生林边缘效应下木质藤本与树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玉娜  陶建平  奚为民  赵科  郝建辉 《生态学报》2011,31(11):3054-3059
选择海南岛霸王岭天然恢复60 a的次生林样地中形成年限为17和13年的边缘,分别设置4条10 m100 m的样带,研究边缘效应下dbh ≥1 cm树木的攀藤率、被藤本攀附的频度和每木藤本数随距边缘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8 hm2的样带中,树木的攀藤率分别为44.58%(17年边缘)和32.63%(13年边缘)。2种边缘中,dbh 1—5 cm、5—10 cm树木的攀藤率都随距离发生了变化,17年边缘中dbh >20 cm和13年边缘中dbh 10—20 cm树木的攀藤率都没有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树木被藤本攀附的频度随距边缘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攀附3株以上藤本的树木最少,在17年边缘中变化趋势较明显;攀附1株藤本的树木最多,在13年边缘中变化明显。17年边缘中每木藤本数随距离增加而降低。在边缘形成初期,边缘形成年限对每木藤本数产生了影响,其在17年边缘中下降程度较大,但总体高于13年边缘中。  相似文献   
147.
花粉和资源限制对青阳参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长于自然种群的青阳参植株为材料进行补充授粉试验,以人工种植的青阳参植株为材料进行资源限制试验,探讨花粉和资源限制对青阳参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花授粉、天然授粉和异株异花授粉植株的结实率分别为1.7%、2.25 %和24%,花粉来源对青阳参坐果存在显著影响;补充施肥和不补充施肥植株的坐果率分别为5.12%和3.1...  相似文献   
148.
欧洲云杉的扦插基质选择和穗条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欧洲云杉6年生母树为采穗母株,系统研究了不同插穗条件对生根和幼苗生长的响应,同时观测了网袋容器基质配比对扦插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后20 d愈伤组织开始形成,37 d时根尖开始出现,50~65 d是生根的高峰期和根系发育期,65 d时扦插苗根系基本形成.不同基质对欧洲云杉插穗生根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1份泥炭...  相似文献   
149.
Yuan HY  Zhang XY  Xu HJ  Yang XG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5):1247-1254
基于1961-2009年宁夏21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宁夏各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宁夏各地气温逐渐升高,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年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4℃·(10 a)-1;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年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为4.26 mm·(10 a)-1;无霜期和作物生长季天数随着气候变暖逐渐延长;≥10℃积温在3200℃·d以上的区域向南扩展,宁夏适宜种植中晚熟水稻的区域有所扩大;2001-2009年,宁夏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冬小麦,全区各地几乎都适宜种植春小麦;宁夏南部山区各地7月平均气温≤20℃的区域面积逐渐缩小,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地域也随之缩小.  相似文献   
150.
Qiang J  Wang H  Li RW  Zhu XW  Peng 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438-2446
利用6×3析因试验设计,设置6组pH(5.0、6.0、7.0、8.0、9.0和10.0)和3组体质量(1.02、5.13和10.31 9),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酸碱胁迫对不同体质量尼罗罗非鱼幼鱼的呼吸、排泄、乳酸脱氢酶(LDH)和Na+-K+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pH值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pH7.0~8.0时达到最高值.耗氧量与排氨量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呈幂函数相关.体质量的一次和pH的一次、二次效应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l);体质量与pH之间无互作效应(P>0.05);建立了pH与体质量对耗氧率、排氨率之间的回归方程,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42和0.936;体质量对氧氮比(O:N)值有显著影响(P<0.01),酸碱胁迫使尼罗罗非鱼幼鱼的能源物质利用模式发生改变.高pH条件不利于LDH活力的增加,但有利于Na+-K+ ATPase活力的上升,pH的一次和二次效应对酶活有极显著影响(P<0.01),体质量对Na+-K+ ATPase活力没有显著影响,且pH与体质量对酶活无互作效应(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