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2 毫秒
81.
82.
对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Maxim.)根茎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定等方面作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表明根茎的结构特征为皮层部位有纤维群。木质部导管沿切线方向排成三列,化学成分试验表明根茎中含有黄酮、生物碱、糖类等多种成分。  相似文献   
83.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牛α-S1酪蛋白调控区基因(16kb的片段)与乙肝表面抗原基因拼接,构建了融合基因表达构件:λ106。构件经转基因技术转入山羊受精卵。待受精卵发育至成熟个体并分娩、泌乳,ELISA检测其乳汁中的HBsAg,证明所构建的牛α-S1酪蛋白基因表达构件是可以在羊乳腺中表达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并将其表达产物分泌到乳汁中。  相似文献   
84.
本文对育肥屠宰的牛、羊胆囊进行了细菌学调查,其胆囊内细菌的污染情况是:被检的79例牛羊胆囊,有31例带菌,带菌率为31/79。在32例牛胆囊,有12例带菌,带菌率为12/32;47例羊胆囊,有19例带菌,带菌率为19/47。共分离出菌37株(牛2例、羊4例同时检出2株菌,其余均为1株)。按照Bergey氏《细菌鉴定手册》第8版的分类系统,经鉴定这些菌分别属5科8属中的10种菌(内含1株酵母菌及1株未定菌):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柠檬酸细菌,粪产硷杆菌、乳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调查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牛、羊胆囊内是无菌的。胆囊内检出的细菌是属污染菌,且均为肠道菌。  相似文献   
85.
小檗科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全世界约有23种,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北温带,我国约有15种;湖北省分布10种,是全国淫羊藿属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由于该属植物外部形态比较相似,有些种类叶形变异较大,而且种与种之间还有交叉重叠,这无疑给种的分类鉴定带来一些困难。我们试图通过研究花粉形态特征,来探讨种间的区别。有关淫羊藿属植物中个别种类  相似文献   
86.
中国西南部小檗科新植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7.
目的:建立前列舒乐颗粒中淫羊藿苷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以C18(4.6 mm×15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测定波长270 nm。结果:线性范围在0.40~4.0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2.5%(n=6)。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以用来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控制前列舒乐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88.
造成大量儿童患病,倍受人们关注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到目前为止似已近尘埃落定。在全国刮起的问责风暴中,责任人已被逮捕或收审,相关官员或就地罢免或引咎辞职。同时,政府方面已经公告,全面叫停“食品免检制度”。  相似文献   
89.
90.
湖北3种药用淫羊藿植物等位酶多样性与居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湖北3种淫羊藿属(Epimedium L.)药用植物: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 Maxim.)、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Sieb.&Zucc.)Maxim.)和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 T.S.Ying)的11个自然居群进行了等位酶种内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以及种间遗传关系的研究。6个酶系统在3种淫羊藿植物中检测到13个酶位点共45个等位基因,分析结果表明:1)3种淫羊藿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A=2.6-3.2,P=69.2%-84.6%,Ho=0.274-0.377,HE=0.282-0.369),远高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和依靠动物传粉植物的平均水平;2)所有居群都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大多数多态位点固定指数(F)明显偏离于0且正负值各半,暗示该属植物可能具有复杂的繁育系统;3)种内和种间的遗传分化度均较低,分别为GST=0.0246-0.0409和0.0495-0.1213,表明种内居群间存在较高的基因流和种间较近的遗传关系;4)聚类分析表明柔毛淫羊藿与箭叶淫羊藿的亲缘关系更近,这与形态学特征、花瓣演化趋势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的结果相吻合。讨论分析认为3种淫羊藿植物的遗传变异特性是由淫羊藿属植物异交与克隆繁殖的混合繁育系统、多年生的生活特性、古老的进化历史和种子的蚁播特性等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