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息肉组织中白介素-17(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分析IL-17、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有无鼻息肉分为伴鼻息肉(观察1组)49例和不伴鼻息肉(观察2组)46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并在术中取其较窄侧的鼻甲黏膜作为检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织标本中的IL-17、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17、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1组患者IL-17、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8%(46/49)、85.71%(42/49),均高于观察2组患者IL-17、VEGF的阳性表达率[76.09%(35/46)、65.22%(30/46)]以及对照组患者IL-17、VEGF的阳性表达率[5.00%(2/40)、2.50%(1/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患者IL-17、VE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8.92±5.34)个/LP、(33.21±4.87)个/LP,均高于观察2组患者IL-17、VEGF的表达水平[(28.19±4.56)个/LP、(21.28±4.03)个/LP]以及对照组患者IL-17、VEGF的表达水平[(9.31±2.76)个/LP、(7.19±1.95)个/L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1组患者、观察2组患者中,IL-17与VE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息肉组织中IL-17、VEGF的表达显著升高,且IL-17与VEGF表达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IL-17、VEGF可能共同参与鼻息肉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内镜揭盖术(ER)与唇齿沟径路切除术(LSPR)治疗鼻前庭囊肿(NV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NVC患者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ER组(53例)及LSPR组(53例)。ER组行ER治疗,LSPR组行唇齿沟径路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上皮化时间,两组术前、术后7 d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ER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及上皮化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低于LS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IL-6、IL-8、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ER组低于LS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5%、术后复发率3.77%,均低于LSPR组的22.64%、20.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SPR相比较,ER治疗NVC创伤小,恢复快,可有效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3.
用冰冻断裂和蚀刻技术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及其在细胞中的繁殖进行了观察。验证了Furlong等提出的疱疹病毒核壳体模型;同时发现在细胞膜上大片形成吞饮泡,细胞质泡状结构的膜上颗粒随机分布于PF和EF面. 本文对这些现象与病毒繁殖及细胞骨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
【目的】在人的鼻腔中鉴定出一种源自α-2-巨球蛋白的抗菌肽(命名为A2M3),并探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作用和机制。【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人类鼻液的质谱结果进行分析,并筛选潜在抗菌肽;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分别分析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时间杀伤曲线(time-kill curve);采用透射电镜、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 PI)摄取实验、流式细胞术和核酸蛋白质泄露实验分析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膜完整性、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凝胶阻滞实验和荧光光谱实验探究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影响。【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出源自α-2-巨球蛋白的潜在抗菌肽A2M3,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25.0 μg/mL,且能在3 h内完全杀灭细菌。A2M3通过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促使核酸和蛋白质泄漏,继而穿过细胞膜嵌入DNA的碱基对,影响细菌的基因功能,从而导致菌体死亡。【结论】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涉及多靶点协同作用,能够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菌的基因功能。这一发现揭示了从人体体液中筛选和分离抗菌功能肽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鼻面及鼻眶脑真菌病(rhinofacial and rhino-orbital-cerebral mycosis,ROCM)是一种病死率高的暴发性真菌感染疾病,主要由毛霉目、虫霉目、蛙粪霉目真菌引起。曲霉属真菌多引起真菌性鼻窦炎,如果侵入邻近的鼻、面、眼眶组织,真菌可能会延伸到颅底和/或神经系统,从而危及生命。由于该类感染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可能较高;此外,对曲霉的有效抗真菌治疗与其他真菌的抗真菌治疗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对PubMed和中文文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Meta分析,全面总结了引起ROCM的相关曲霉菌种类、分布、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6.
大流行性流感减毒活疫苗(pLAIV)常被用于基础免疫以使受试者对后续的流行性流感灭活亚单位疫苗(plSV)产生强烈的中和性抗体应答。然而,在使用pISV加强免疫前曾接受与未接受pLAIV免疫的受试者之间,其外周血中的H5特异性记忆B细胞未检测出不同。为了探究pLAIV基础免疫的机制,研究者分别单独使用H5N1 pISV或pLAIV,或序贯使用H5N1 pLAIV和pISV免疫12只非洲绿猴(AGM)并系统检测其全身和局部引流淋巴结(LN)的免疫力。AGM模型重现了临床研究的血清学观察结果。有趣的是,H5N1 pLAIV在纵膈淋巴结(MLN)中诱导了强烈的生发中心B细胞应答。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及鼻眼联合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0 例儿童过敏性 结膜炎与310 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 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点眼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鼻朗喷鼻联合人工泪液点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 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300 例过敏性结膜炎患儿中,50 例(16.67%)并发变应性鼻炎;310 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中,59 例 (19.03%)并发过敏性结膜炎(P>0.05);(2)109 例同时并发两种疾病患儿中,均进行眼结膜与鼻粘膜的刮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 其中60 例(55.05%)结膜刮片与67 例(61.47%)鼻粘膜刮片检测到嗜酸性粒细胞(P>0.05);(3)两组治疗前后BUT 及角膜荧光素 染色评分、症状评分、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鼻朗喷鼻 联合人工泪液点眼治疗儿童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8.
《生物磁学》2009,(8):1604-1604
据2月1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引起普通感冒的致病原鼻病毒的系谱图。该系谱图可以帮助药物开发商通过将哪些病毒株作为标靶而找到治疗感冒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幽幽茶香     
<正>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缕缕茶香扑鼻而来。暖洋洋的午后,沏一杯茶,那袅袅香气是让人如此陶醉。日本著名学者,国际茶叶香气大师山西贞女士说过:"茶的香气是茶叶品质的命根子。"的确,香气是衡量茶叶品质好坏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茶叶的档  相似文献   
60.
用光镜观察了秦岭蝮Gloydius qinlingensis嗅觉系统和犁鼻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秦岭蝮嗅觉系统主要包括嗅器和嗅球,犁鼻系统主要包括犁鼻器和副嗅球,并且嗅器和犁鼻器已经完全分离形成两个独立的囊,犁鼻器位于嗅器的内侧.嗅器粘膜上皮进一步分化为嗅上皮和呼吸上皮,背侧嗅上皮下的固有层内有丰富的Bowmans腺,腹侧呼吸上皮内有大量的杯状细胞,其固有层未见有Bowmans腺.鼻腔的中段出现了发达的犁鼻器,犁鼻上皮明显比嗅上皮厚,其固有层内未见有犁鼻腺,在犁鼻腔内还有蘑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