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9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生物产业技术》2013,(3):85-85
2013年5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和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在天津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62.
《生物产业技术》2013,(1):58-60
《生物产业技术》:2011年9月“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更名为“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主要是基于哪些考虑? 石维忱:目前全国大部分协会,特别是轻工业协会基本上都是根据产品名称命名的,比如中国家具协会、中国糖业协会、中国酒业协会等。生物产业在2010年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发酵只能代表其中一项工艺,即从引进原材料到生产最终产品的一个中间生产过程,不是一个产业链。  相似文献   
63.
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膜壁布满小孔,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等,膜分离都采用错流过滤方式。目前,膜分离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大体上分为生物发酵制药、中药生产和现代生物技术等。在生产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以及维生素和氨基酸的过程中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这一切都离不开膜分离技术的独特优势。当科学技术和设备在不断的完善,膜技术的应用也将更加成熟和普遍。  相似文献   
64.
《生物技术世界》2013,(6):190-190
<正>《生物技术世界》杂志以传播生物技术前沿科学,引领生物技术发展潮流为目标,是涉及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微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专业性期刊,报道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生物学相关领域的重要成果和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进展。向中国生物及其相关行业的企业家、技术决策者、生命科学的技术人员、生物产业的投资人提供国内外全面及时的生物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促进生物研究成果市场化,生物技术产业化,成为学术界、企业界和商贸界沟通的桥梁。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65.
《生物技术世界》2013,(5):197-197
<正>《生物技术世界》杂志以传播生物技术前沿科学,引领生物技术发展潮流为目标,是涉及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微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专业性期刊,报道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生物学相关领域的重要成果和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进展。向中国生物及其相关行业的企业家、技术决策者、生命科学的技术人员、生物产业的投资人提供国内外全面及时的生物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促进生物研究成果市场化,生物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66.
积极进行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对于提高高等院校微生物学教学水平和微生物学相关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反映我国当代微生物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态势,《微生物学通报》以"第十五届全国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及成果产业化研讨会"大会为契机,邀约有微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撰写稿件,通过严格评审后择优选取文章,组织出版了这期"高等院校教学专刊",期望该专刊的出版有助于我国高校微生物学教师间的教改经验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7.
Mc Graw-Hill Education出版的Prescott’s Microbiology从1990年第1版至今已有近26年,历经了两代作者更替,迄今已出版了10版。该书是在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微生物学教材,其内容和版本每三年更新一次,力求及时反映学科前沿水平的新知识、新技术。其内容丰富,精深广博;版式编排设计以读者(学生)需求为本;编排合理,结构灵活;图片精美,设计感强;配套教学资源系统完善。对该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体系、知识结构和内容等,对加强我国高校教材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8.
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需寻找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满足度。本课程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人生规划分班研讨,根据教学内容等四项原则设置研讨主题,引导学生明确奋斗目标,鼓励学生真正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微生物学"课程的热爱度和知识点的掌握度。本文可为"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微课程的学习将成为新的学习方式。本文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微型移动课程的实践,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教学,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微生物微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评价。阐明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学微生物学微型移动课程在教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0.
“食品微生物学”微课的开发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课作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的可视化学习资源,因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已逐渐受到移动学习者的欢迎。本文介绍"食品微生物学"微课设计开发与制作方面的心得与体会。首先应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有效的微课制作方式。教学设计时应精心选题,力求快速有效切题,线索清晰,亮点突出,收尾干净利落,还应树立危机意识。微课制作时要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微课表现形式,制作有视觉美感的PPT,录制清晰稳定的图像,最后剪辑、美化、合成得到微课视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