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研究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文章以位于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簇两个操纵子中的mcyC和mcyI基因为代表,利用制备的高效McyC和McyI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铁胁迫对微囊藻毒素合成酶McyC和McyI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铁胁迫下,铜绿微囊藻PCC 7806藻细胞内McyC和McyI的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一致,且与相同条件下藻细胞内毒素的合成产量变化一致,暗示铁胁迫直接通过影响微囊藻毒素合成酶的表达水平调控毒素的合成。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微囊藻毒素的合成机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32.
3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microRNA-144和microRNA-155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MHD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98例同期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croRNA-144和microRNA-155、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血清microRNA-144、microRNA-155水平与MHD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斑块面积及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增厚的影响因素。将研究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各49例。血液透析滤过组给予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灌流组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血清microRNA-144和microRNA-155、血清炎症因子水平、IMT值和斑块面积。结果:研究组血清microRNA-144、microRNA-155、IL-6、MCP-1、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血清microRNA-144、microRNA-155均与MHD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值、斑块面积及IL-6、MCP-1、hs-CRP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croRNA-144、microRNA-155、IL-6、MCP-1、hs-CRP水平均是导致MHD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血液灌流组血清microRNA-144和microRNA-155水平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滤过组(P<0.05),IL-6、MCP-1、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滤过组(P<0.05),IMT值和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滤过组(P<0.05)。结论:血清microRNA-144、microRNA-155水平与IMT值、斑块面积及IL-6、MCP-1、hs-CRP水平呈正相关,均是MHD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可能与下调患者血清microRNA-144、microRNA-155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4.
赵敏  欧阳紫柔  赵建宏 《微生物学报》1963,(收录汇总):2935-2947
艰难拟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是一种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专性厌氧杆菌,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艰难拟梭菌产生的毒素A和毒素B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毒素发挥毒性作用依赖其4个功能结构域:葡萄糖基转移酶结合域、半胱氨酸蛋白酶结合域、易位域和受体结合域。毒素的受体结合域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受体,介导毒素内吞并形成内体。经过自体催化切割,毒素将真正的毒性片段——葡萄糖基转移酶结合域释放到胞浆中,葡萄糖基转移酶能够失活宿主肠上皮细胞内的GTP酶导致细胞骨架解聚和坏死,进而引起腹泻和伪膜性结肠炎等临床症状。艰难拟梭菌毒素产生受致病基因座内及基因座外许多调控因子的调节。tcdR和tcdC基因位于致病基因座内,对毒素基因的表达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而基因座外如spo0A、codY等基因则通过抑制tcdR的表达从而间接影响毒素蛋白产生。本文将重点介绍艰难拟梭菌毒素的致病过程和影响毒素基因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期为开发针对毒素的治疗手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5.
大肠杆菌的细胞致死肿胀毒素(CLDT)是近几年被证实为不同大肠杆菌ST、LT、Vero毒素等的一种细胞毒素,虽然在临床上的意义还不清楚,但近年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对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就CLDT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基因调控、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6.
皖南尖吻蝮蛇毒出血毒素IV的纯化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皖南尖吻蝮蛇毒液中经DEAE-Sepharose和Sephacryl S-200两步凝胶柱层析首次纯化出一种中分子量血毒素(简称AaHⅣ)。经SDS-PAGE和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为44kD,等电点为pH5.0。从500mg粗毒中可获得20mg AaHⅣ纯品。AaHⅣ有较强的出血活性,最小出血剂量(MHD)为0.4μg。  相似文献   
37.
蝎抗昆虫毒素基因病毒距生物杀虫剂“任重道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永华  赵菁 《生命科学》1996,8(3):37-39
由于害虫对化学农药日趋增强的抗药性,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粮食经济作物的逐年减产.与此同时,对化学农药的滥用又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而,人们期盼着新型高效无污染化学农药取代物能早日问世.朝着这一目标,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类选择性抗昆虫毒素的基因转接入病毒中,进而开发出新型的商用病毒生物杀虫剂是当前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和工业产业界较关注的一个动向.本文就英国学术界围绕着新建蝎毒素基因病毒杀虫剂的应用前景的争论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8.
从皖南尖吻蝮蛇(Agkistrodonacutus)毒液中经DEAE-Sepharose和SephacrylS-200两步凝胶柱层析首次纯化出一种中分子量出血毒素(简称AaHⅣ).经SDS-PAGE和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为44kD,等电点为pH5.0.从500mg粗毒中可获得20mgAaHⅣ纯品.AaHⅣ有较强的出血活性,最小出血剂量(MHD)为0.4μg.  相似文献   
39.
A型肉毒毒素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A型肉毒毒素结构、功能及性质的基础上,对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的国内外情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此毒素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并指出以后应深入研究的重点,以使该毒素的临床应用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40.
26株Vero细胞毒素(VT)阳性大肠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其中14株与EHEC探针杂交阳性,按Levine等的标准判定属产Vero细胞毒素大肠菌(VTEC),其血清型为O157:H73株(血便2株,脓血便1株),O257NM3株(血便1株,腹泻牛便2株),O29样便1株);其余12株虽VT毒素阳性,但EHEC探针阴性,按标准判定尚难确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