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8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59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智力障碍、阿尔兹海默氏病等学习记忆相关疾病由于致病原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至今仍缺少有效的防治措施。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作为神经信号传递通路中重要的信号分子,是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重要调节蛋白。CaMKⅡ功能的失调会诱发多种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疾病。目前在编码CaMKⅡ的基因上已发现多种引起智力障碍的从头突变,但具体的致病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重点介绍了CaMKⅡ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总结了CaMKⅡ突变引起的学习记忆相关疾病及在智力障碍上可能的致病机理,并讨论了如何以其作为新的靶点开发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个性化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2.
高怡  施联蓉 《动物学报》1990,36(3):310-314
本实验结果表明:衰老大鼠(26—27月龄)尾壳核多巴胺(DA)神经末梢膨体较成年组(3—4月龄)明显减少,而单个膨体内DA含量较成年组显著增多,提示纹状体DA系统在衰老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代偿机制。本文对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中PCT、D-D和CRP水平、急性病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并分析脓毒症患者PCT、D-D、CRP水平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D-D和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逐渐升高(P0.05),PLT逐渐降低(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PCT、D-D、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PLT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MPV、PDW、P-LCR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P0.05),PLT与APACHE I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可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展,通过检测其血清PCT、D-D、CRP水平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考察餐后运动时间对Ⅱ型糖尿病能量和脂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高脂饮食和尾静脉注射60 mg/kg的链脲佐菌素来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分别在餐后0.5 h和餐后1 h进行30 min (15 m/min)的跑台运动,共运动4周。运动完成后,分别检测了各组大鼠能量代谢指标(Glu, Lac, BUN和NEFA)、血脂代谢指标(TG, TC, LDL-C和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和瘦素(Lep)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 (IRS-1)的蛋白表达。研究显示,与餐后0.5 h运动组相比,餐后1 h运动组的Glu和BUN水平显著降低。与餐后0.5 h运动组相比,餐后1 h运动组的HbA1c、INS和Lep水平显著降低。与餐后0.5 h运动组相比,餐后1 h运动组的TG、TC和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而HDL-C水平显著升高。与餐后0.5 h运动组相比,餐后1 h运动组的GLUT-4和IRS-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总之,餐后运动可有效改善Ⅱ型糖尿病的能量代谢和脂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弱胰岛组织损伤。餐后1 h运动是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运动方案。  相似文献   
105.
构建基于TeI3c/4c嗜热二型内含子的温度诱导Targetron基因失活系统 (Thermotargetron),并应用于中温微生物基因编辑。在大肠杆菌HMS174 (DE3) 基因组中,选择Subunit of flagellum基因 (fliC) 和C4 dicarboxylate orotate:H+ symporter基因 (dctA) 为靶基因。根据TeI3c/4c DNA识别规则,在fliC和dctA基因中选择fliC489a、fliC828s、fliC1038s和dctA2a位点为基因打靶位点。使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基于pHK-TT1A质粒构建打靶载体。打靶载体转化HMS174菌株,对数期转化子培养液48 ℃热激1 h后涂布于氯霉素抗性LB平板上。使用菌落PCR和DNA测序检测突变株并计算基因失活效率。获得突变株后,通过琼脂穿刺和碳源代谢实验,鉴定ΔfliC、ΔdctA突变株表型变化。菌落PCR测序结果表明,TeI3c/4c插入到fliC和dctA基因设计位点,且打靶效率高达100%。突变株表型验证实验表明,ΔfliC突变株运动能力显著下降,ΔdctA突变株苹果酸代谢能力缺失。综上所述,文中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嗜中温微生物的温度诱导型、高效基因失活系统,该系统可通过控制宿主菌在48 ℃保温时间实现高效、靶向、精准基因失活。  相似文献   
106.
107.
为了探究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WRKY基因的功能,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小麦品种‘科农199’中克隆得到2个WRKY基因,分别命名为TaWRKYⅢ-A37和TaWRKYⅡc-D2,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TaWRKYⅢ-A37和TaWRKYⅡc-D2基因都含有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分别编码206和138个氨基酸,编码蛋白都属于亲水性不稳定非分泌型的核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aWRKYⅢ-A37蛋白与其两个同源拷贝的亲缘关系最近,而TaWRKYⅡc-D2蛋白与粗山羊草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表明,TaWRKYⅢ-A37和TaWRKYⅡc-D2基因在小麦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前者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后者在叶中表达量最高,二者均在茎中低表达;在苗期TaWRKYⅢ-A37基因受到PEG、H_2O_2和ABA胁迫后表达上调,NaCl处理后4~8 h内表达下调且低于对照表达水平,而且在灌浆期受到PEG、NaCl、H_2O_2和ABA胁迫后表达均上调;苗期TaWRKYⅡc-D2基因在NaCl、H_2O_2和ABA胁迫后表达下调,PEG处理2 h时表达上调且高于对照表达水平,并且在灌浆期经PEG和NaCl胁迫后表达下调,受H_2O_2和ABA胁迫后表达上调。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TaWRKYⅢ-A37和TaWRKYⅡc-D2基因的抗逆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8.
为提高笼养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的繁殖能力,2018和2019年在四川蜂桶寨进行了笼养绿尾虹雉的人工繁育研究。8只(3♂,5♀)成年绿尾虹雉分别饲养在4个笼舍中,其中,2个笼舍1雄1雌,1笼舍1雄2雌,1笼舍1雌鸟单养。两年笼养绿尾虹雉共产受精卵16枚,受精率44.44%,人工孵化出雏12只,孵化率75%。孵卵过程中日卵重损失量(Y1)与孵卵天数(X)之间的回归方程:Y1=0.375+0.001 X(F=2.995,P>0.05),日卵重损失量与孵卵天数相关性不显著。卵重(Y2)与孵卵天数(X)极显著相关,Y2=83.451-0.385X(R2=1,P<0.01)。总之,在现有条件下,建造适宜的绿尾虹雉笼养设施,改进人工孵化条件,是目前提高笼养绿尾虹雉繁殖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9.
替米沙坦是经典的抗血压病药物。近年来人们发现替米沙坦除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外,还可以部分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得益于其双靶点的作用机制,替米沙坦可以通过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和缓解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而使糖尿病或糖尿病高危病人获益。本文就替米沙坦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及相关的机制研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0.
为探讨北方迁徙性鸟类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在越冬环境的代谢特征及体温调节,本文采用开放式氧气分析仪和数字式温度测量仪测定了在环境温度(Ta) 5、10、15、20、25、27.5、30、32.5、35、37.5、40℃条件下的代谢率(MR)和体温(Tb),并计算不同温度的热传导(C)。结果表明:在Ta为5~35℃范围内,北红尾鸲的Tb基本维持恒定,平均为40.3±0.1℃;热中性区(TNZ)为25~35℃;基础代谢率(BMR)为50.25±1.35 mL O2·h-1,是Londo1o等(2015)体重预期值的151%;在Ta为5~25℃范围内,MR随Ta的降低而显著增加,回归方程为:MR (m L O2·h-1)=99.65-1.93Ta(r=-0.707,P<0.001);高于35℃时,MR随Ta升高增加;当Ta为40℃时,MR达到59.78±1.31 mL O2·h-1;在Ta为5~25℃范围内,北红尾鸲的C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为0.17±0.01 mL O2·g-1·h-1·℃-1,是Aschoff(1981)体重预测值的111%;北红尾鸲的基本热生物学特征为较高的Tb、BMR和C以及较宽的TNZ,具有北方地区小型鸟类的代谢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