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贵州从江侗族、威宁彝族、荔波瑶族的GSTs基因多态性。方法:在隔离自然人群中,采用多重等住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析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PCR-RFLP的方法和TaqMan-MGB探针基因分型方法分析GSTP1(A1578G)基因多态性。结果:贵州从江侗族、成宁彝族、荔波瑶族的GSTM1和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6%~71.2%、39.4%~72.5%。其GSTP1(A1578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野生型(AA)为63.3%~75%、杂合子(AG)为23.2%~35.8%、纯合突变型(GG)为0~1.9%。等位基因频率:A为81.2%~86.6%,G为13.4%~18.8%。结论:贵州从江侗族、威宁彝族、荔波瑶族的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频率在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P1(A1578G)基因型频率和等住基因频率在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其等位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但其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频率在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内隐自杀态度,为提高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西南地区2所高校的3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并采用外显自杀态度量表对其测试作为对照.结果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杀持消极的内隐态度,相容任务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P值均<0.01);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杀的外显态度以矛盾或中立态度为主,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和自杀者家属持矛盾或中立态度的分别占65.5%,75.9%和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杀持消极的内隐态度;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出现对自杀的双重态度.  相似文献   
13.
“潘得巴”一词是藏语,意为福利员(为社区谋福利的人)。其中“潘”字意为有用或有效的意思。“潘”字广泛应用于藏族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之中。例如,为人行善.助人为乐,善待生命、拒绝杀伤则是藏族人民的育人之道和优良的传统。例如,父母常常为自己的女孩取名叫“潘多”(既有用的意思),以此寄托着子女长大了多做些有利于家庭或社会的事情的期望。  相似文献   
14.
由于妇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分工,形成了少数民族妇女与山林、土地等自然资源密切而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腺苷脱氨酶在我国九个民族中的多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红  杜若甫 《人类学学报》1987,6(2):103-108
用沉粉胶电泳及特异染色的方法,对我国九个少数民族中红细胞腺苷脱氨酶(ADA)的多态分布进行了测定。ADA2基因频率在白族中最高(0.0735),土家族中最低(0.0300),二者差异显著。白族及土家族与其它民族(维吾尔0.0654、彝族0.0622、回族0.0610、藏族0.0547、满族0.0485、侗族0.0450、苗族0.0320)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没有发现罕见表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摸清云南省菜食花植物资源种类、自然分布与食用地区、食用方法等土著知识,对云南省16个地州102个县(市)农贸市场、地方菜餐馆、民间食花者进行了访问调查,对菜食花植物进行了植物学实地鉴定。调查到云南省菜食花植物140种,隶属52科108属,其中木本植物82种,草本植物58种;人工栽培76种,人工驯化栽培14种,野生资源50种。首次报道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Franch.)Rehder)、滇海水仙花(Primula pseudodenticulata Pax)、长毛黄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尖叶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lytum var.openshawianum(Rehd.et Wils.)Chamb.)、大纽子花(Vallaris indecora(Baill.)Tsiang et P.T.Li)、大花虫豆(Cajanus grandiflorus(Benth.ex Baker)Maesen Vaniot der Maesen)、须弥葛(Pueraria wallichii DC.)、白花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 L.)等9种植物的花可以做菜食用。菜食花植物自然分布区与食用地区并非完全重叠,食用地区一般分布有该植物,而分布有该植物的地区不一定食用;食用种类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特点,与食花植物丰富度和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关系;食花习俗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主要体现食花的种类和烹饪口味上。不同菜食花食用的部位不同,烹饪方式也呈多样化。本文针对食用花传统文化的消失与野生菜食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贵州黔西县少数民族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贵州黔西县1260例6个少数民族人群红细胞ABO表现型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贵州黔西县布依族、满族、苗族、白族这四个民族的ABO血型基因频率很相近,彝族和仡佬族与这4个民族的差别较大,布依族,苗族,满族,白族ABO血型分布为O>B>A>AB,彝族为O>A>B>AB,仡佬族为A>O>B>AB;经Hardy Weinberg吻合度检测可以证明贵州黔西县的ABO血型表现型分布状况及基因频率相对稳定,其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获得了该地ABO血型系统群体遗传学数据,为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吴文杰 《植物杂志》2009,(10):60-64
呼伦贝尔草原是内蒙古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也是蒙古族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发祥地。大草原拥有一亿多亩草场,两亿多亩森林,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就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步行其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  相似文献   
19.
魏曙光  杨丽  郑海波  沈靓  赖江华 《遗传》2009,31(2):153-159
应用复合PCR及基因扫描技术, 对云南白族、傣族、彝族人群X染色体3个STR基因座DXS6804、DXS6799、DXS7132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白族89个样本中共检出18个等位基因, 38个基因型, 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200~0.6400之间, 基因型频率分布在0.0256~0.3333之间; 傣族100个样本中共检出17个等位基因, 24个基因型, 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135~0.7500之间, 基因型频率分布在0.0385~0.5769之间; 彝族88个样本中共检出20个等位基因, 35个基因型, 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125~0.5875之间, 基因型频率分布在0.0250~0.3500之间。群体遗传多态性指标及法医学应用指标统计结果显示, 3个基因座在云南3个少数民族人群中均具有高度多态性。聚类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发现, 彝族、白族、傣族与藏族之间的遗传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0.
贵州南部6个民族5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勋  余跃生  曹显明  何学华 《遗传》2006,28(4):399-402
对贵州南部地区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毛南族和汉族5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进行了研究,并对民族间基因频率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1)发型和鼻梁侧面观的显性基因频率均明显低于隐性基因频率,而鼻孔形状则相反。(2)内眦褶、鼻梁侧面观、发型和上眼睑皱褶的基因频率在民族间差异较大,而鼻孔形状则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