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竹亚科箭竹属两种植物花序的补充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所看到和采集到的标本对竹亚科箭竹属两种植物云龙箭竹和元江箭竹的花序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中文以及拉丁文补充描述。该文对箭竹属的分类提供了更丰富的参考凭证,对今后该属的修订工作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2.
人尿及汗液中几种化合物对黄脊竹蝗的引诱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成虫对发酵人尿及汗液有明显的趋向行为。利用昆虫触角EAG反应和林间诱蝗试验对氯化钠、碳酸氢氨及乙醇3种主要的人尿、汗液化合物的诱蝗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物质均能明显激发黄脊竹蝗雌、雄成虫的触角电位反应,激发活性的强弱次序为乙醇>碳酸氢氨>氯化钠。3种化合物对雌蝗触角的刺激作用强于雄蝗。在林间,氯化钠、碳酸氢氨及乙醇及其混合物对竹蝗的引诱效果不明显,化合物浓度及药剂种类是影响竹蝗引诱量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13.
广东竹亚科新组合及新异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广东竹亚科13新组合,1新名称和3新异名,其中筋竹属3新组合1新名称,牡竹属4新组合,青篱竹属5组合1新异名,箬竹属2新异名及方竹属1新组合.  相似文献   
114.
武三安  刘锦  欧小平 《昆虫知识》2010,47(1):190-192
木竹泰广肩小蜂Tetramesa cereipes Erds为我国1新记录种,在北京市紫竹院公园发现危害巴山木竹的嫩竹枝,受害竹枝形成多室虫瘿。该小蜂在北京1年发生1代,11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虫瘿内过冬,翌年3月下旬起化蛹,4月初为化蛹高峰期。4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初盛发,5月下旬终止。幼虫为害期从6月中旬到11月下旬止。此外,还描述各虫态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5.
孝顺竹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孝顺竹愈伤组织继代增殖培养基,控制褐变发生,提高再生体系效率,对培养基组成如5种基本培养基、6种有机添加物、7种糖类和5种大量元素等因子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培养20 d,基本培养基以MS效果较好,愈伤组织增殖2.8倍,白至淡黄色,致密;有机添加物以1.0 g·L-1脯氨酸效果较显著,愈伤组织增殖3.64倍,淡黄色,致密均一;碳源以30 g·L-1麦芽糖效果较好,愈伤组织增殖2.96倍,白至淡黄色,致密。5种大量元素中NH4NO3对孝顺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825 mg·L-1为较佳浓度,培养29 d愈伤组织增殖可达5倍以上,部分出现根分化;适宜孝顺竹愈伤组织培养的大量元素组合为:KNO3 475 mg·L-1+NH4NO3 825 mg·L-1+MgSO4·7H2O 185 mg·L-1+KH2PO4 340 mg·L-1+CaCl2·7H2O 440 mg·L-1。  相似文献   
116.
二乙醇胺基竹红菌乙素(2-ethanolamino-2-demethoxy-17-ethanolimino-hypocrellin B,EAHB)是一种新型的可吸收600 nm以上红光的竹红菌乙素衍生物。本文研究了二乙醇胺基竹红菌乙素-光动力诱导HeLa细胞死亡的效果及其氧化应激机制。结果发现,红光诱导后,MTT法检测到二乙醇胺基竹红菌乙素-光动力作用使HeLa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且存活率与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剂量成反比;二乙醇胺基竹红菌乙素-光动力诱导HeLa细胞内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同时,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显著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标志分子丙二醛显著升高,并检测到细胞质膜损伤标志分子乳酸脱氢酶的渗出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说明新型光敏剂二乙醇胺基竹红菌乙素可有效光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而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二乙醇胺基竹红菌乙素光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7.
俸宇星  孙必兴   《广西植物》1993,(4):393-393
<正> 最近,笔者在桂林阳朔石灰岩石山上进行植物调查时,采到显子草(Phaenosperma globosa Munroex Benth.)。它一般分布在石灰岩石山疏林下,林隙或路旁草丛中,比较常见,经查证,这个属和种在广西境内是首次发现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8.
利用竹红菌乙素自身的荧光特征,在FPR装置上直接测定了乙素在AH细胞内的侧向扩散系数和荧光漂白的恢复率。实验结果表明乙素在AH细胞内的扩散系数D=3.2×10^-9cm^2/s^-1荧光漂白恢复比率R=97.8%,上述实验说明乙素在细胞膜内与生物大分子之间没有形成共价键形式的结合状态。  相似文献   
119.
观察了我国节柱竹族(广义的)5属27种的地下茎解剖特徵,发现地下茎,尤其是竿柄,在本族的分属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作者根据地下茎以及其它器官的特徵,对国产节柱竹族5个属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这5个属以各自独立为宜。  相似文献   
120.
部分丛生竹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聚丙烯(月+先)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5属28种竹叶的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三种同工酶。测定结果表明,GOT同工酶比较稳定,对于竹子分属有较好的意义;POD与EST同工酶种间分化大,可作为竹子分种的参考依据。根据三种同工酶的酶谱及相似系数分析,结合经典分类,对丛生竹分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