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马来甜龙竹和小叶龙竹花序和果实的补充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在云南采集到的标本,对竹亚科牡竹属马来甜龙竹的花序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中文以及拉丁文补充描述,对马来甜龙竹和小叶龙竹的果实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竹亚科箭竹属两种植物花序的补充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所看到和采集到的标本对竹亚科箭竹属两种植物云龙箭竹和元江箭竹的花序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中文以及拉丁文补充描述。该文对箭竹属的分类提供了更丰富的参考凭证,对今后该属的修订工作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PCR方法从目前极少被报道的真双子叶基部类群10种植物的总DNA中扩增出CHS基因外显子2的部分序列进行分析,经克隆后测序,共得到26个不同的片段。分析表明,所有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70%),每种植物有2—4个不同的拷贝,在金鱼藻中发现有一个拷贝(CedeCHS3)含有一段长29个碱基的缺失,可能已失去了该基因的功能,而来自银桦的GrroCHS8拷贝具有较多活性位点的变异,可能具有了新的功能。在对碱基含量的分析中表明,只有来自雀舌黄杨的序列有一定的GC偏好,特别是第三位的GC含量达70%以上。用贝叶斯法、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的CHS基因的分子系统树均由3个主要分支构成,其中一个分支由来自金鱼藻的4个序列聚在一起构成了subfamilyⅡ,来自昆栏树的2个序列聚在一起网接于subfamilyⅢ中;来自独叶草的3个序列分散于同一亚家族(subfamilyⅠ)的不同分支中;而多数种的序列分散在相距较远的两个分支中,构成了两个主要的亚家族subfamilyⅠ、subfamilyⅢ。从所建分子系统树看真双子叶基部类群植物的CHS基因家族成员来源于该类群形成前的两个祖先拷贝,在不同植物这两个祖先拷贝经历了不同的进化过程,这些进化上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及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 Chia et J. L. Sun)是云南特有的珍稀木本丛生竹,其秆形分为通直型和弯曲型两种变型。为了揭示巨龙竹不同秆形的组织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定点观测0~49 d的巨龙竹笋和幼竹生长发育状况,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笋期0~45 d内样品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1)巨龙竹在笋-幼竹(0~49 d)发育期,秆高生长呈"慢-快"的趋势,21~35 d时弯曲型茎秆开始显现,易于辨别;(2) 5~30 d时,弯曲型茎秆中维管束的发育早于通直型;对比弯曲型茎秆内外两侧维管束,内侧维管束导管内径较小,但纤维鞘中的纤维细胞层数更多;(3)弯曲型茎秆中薄壁细胞的分化早于通直型,20 d后弯曲型茎秆中的薄壁细胞出现明显的可被番红-固绿染色的细胞核,并呈有规律的排列;弯曲型茎秆内侧薄壁细胞稍小于外侧薄壁细胞,但内侧被染色细胞核的薄壁细胞多于外侧。研究结果表明巨龙竹弯曲型茎秆性状在笋期第21~35 d内即可通过茎秆形态判别,弯曲型茎秆中维管束的发育以及薄壁细胞分化均早于通直型茎秆,同一时期弯曲型茎秆内侧细胞分裂较外侧旺盛、维管束木质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物种地理分布边界的形成一直是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植物分布区边界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尚不清楚。屏边空竹(Cephalostachyum pingbianense)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四季出笋的珍稀竹种, 仅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 对研究竹类中的狭域分布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土壤真菌群落与屏边空竹分布边界间的联系, 该研究测定了屏边空竹分布中心、分布边界以及分布区外的土壤理化性质, 并利用基于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变化。主要结果: 1)屏边空竹分布边界处土壤pH与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位点。2)在分布中心, 土壤真菌物种多样性最高, 被孢霉属(Moritierella)相对多度显著高于其他位点; 在分布边界处, 土壤真菌物种多样性最低, 担子菌门相对多度大于65.0%。3)土壤pH是驱动真菌群落变异的关键因素, 与外生菌根真菌的相对多度负相关, 与腐生真菌的相对多度正相关。综上, 土壤酸化与磷缺乏可能是控制屏边空竹分布区域的重要土壤属性。土壤中的被孢霉具有溶解磷、缓解土壤酸化等功能, 可能是屏边空竹重要的互利共生菌。  相似文献   
6.
(竹思)篣竹属及其近缘属叶表皮微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竹思)篣竹属(Schizostachyum Nees)7个种,及其近缘的梨竹属(Melocanna Trin.)、泡竹属(Pseudostachyum Munro)、薄竹属(Leptocanna Chia et H.L. Fung)各1个种以及空竹属(Cephalostachyum Munro)6个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竹叶下表皮乳突的形状和在气孔器上及周围的排列式样在这5个属中各有不同,具有重要的分类学和系统学价值.同时我们的结果不支持广义的以属;而梨竹属、空竹属和泡竹属则被支持独立成属.另外,薄竹(Leptocanna chinensis)和红毛葸(竹思)篣竹(Schizostachyum sanguineum)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非常接近空竹属;香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和金毛空竹(C.virgatum)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则十分接近(竹思)篣竹属.  相似文献   
7.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竹思]簩竹属(Schizostachyum Nees)7个种,及其近缘的梨竹属(Melocanna Trin.)、泡竹属(Pseudostachyum Munro)、薄竹属(Lepzocanna Chia et H.L.Fung)各1个种以及空竹属(Cephalostachyum Munro)6个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竹叶下表皮乳突的形状和在气孔器上及周围的排列式样在这5个属中各有不同,具有重要的分类学和系统学价值。同时我们的结果不支持广义的笃竹属;而梨竹属、空竹属和泡竹属则被支持独立成属。另外,薄竹(Leptocanna chinensis)和红毛[竹思]簩竹(Schizostachyum sanguineum)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非常接近空竹属;香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和金毛空竹(C.virgatum)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则十分接近[竹思]簩竹属。  相似文献   
8.
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 Chia et J.L.Sun)是云南特有的珍稀木本丛生竹,其秆形分为通直型和弯曲型两种变型。为了揭示巨龙竹不同秆形的组织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定点观测0~49 d的巨龙竹笋和幼竹生长发育状况,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笋期0~45 d内样品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1)巨龙竹在笋-幼竹(0~49 d)发育期,秆高生长呈"慢-快"的趋势,21~35 d时弯曲型茎秆开始显现,易于辨别;(2)5~30 d时,弯曲型茎秆中维管束的发育早于通直型;对比弯曲型茎秆内外两侧维管束,内侧维管束导管内径较小,但纤维鞘中的纤维细胞层数更多;(3)弯曲型茎秆中薄壁细胞的分化早于通直型,20 d后弯曲型茎秆中的薄壁细胞出现明显的可被番红-固绿染色的细胞核,并呈有规律的排列;弯曲型茎秆内侧薄壁细胞稍小于外侧薄壁细胞,但内侧被染色细胞核的薄壁细胞多于外侧。研究结果表明巨龙竹弯曲型茎秆性状在笋期第21~35 d内即可通过茎秆形态判别,弯曲型茎秆中维管束的发育以及薄壁细胞分化均早于通直型茎秆,同一时期弯曲型茎秆内侧细胞分裂较外侧旺盛、维管束木质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