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96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厦门港进行微型硅藻(<20μm)研究中, 发现2个新种:Cymatosira gibberula sp. nov.和Rocella marina sp. nov.; 2个在我国首次记录的属: Arcocellulus 和 Minutocellus, 以及1个首次记录的种Skeletonema menzelii Guillard, Carpeuter &; Reimann.  相似文献   
72.
广西、云南的PSEUDOSCHWAGERINA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该文记述了广西宜山马脑山剖面及云南八宝小独山剖面Pseudoschwaserina属34种(亚种),分析了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的面貌,讨论了Pseudoschwagerina的地层意义。研究表明,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具有地方性种稀少的共同特点,大多数种皆为广相型分子。从动物群的组成上看,广西、云南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与我国贵州、北美及俄罗斯等地的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是,目前归入 Pseudoschwagerina名下的各种在形态上有着较大的差异,造成不同地区合Pseudoschwagerina地层带化石难以直接对比。根据对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地层分布规律的研究以及国内、外Pseudochwagerina地理分布的资料,笔者建议选用 Pseudoschwagerina uddeni,P.beedei,P.robusta等 Pseudoschwagerina的典型分子做为含Pseudoschwagerina地层划分、对比的首要标准类群,选用P.uddeni和P.robusta分别做为确定Pseudoschwagerina带底、顶界线的首要标准种,以便于含Pseudoschwagerina地层的全球性的对比。  相似文献   
73.
2021年8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牛王寨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蛇类标本1号。经形态比较发现,该蛇明显不同于大别山地区已有的东亚腹链蛇属物种——棕黑腹链蛇(H. sauteri)和绣链腹链蛇(H. craspedogaster)。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该标本与东亚腹链蛇(H. vibakari)遗传关系最近,且形态上符合东亚腹链蛇特征,提示该标本应为东亚腹链蛇。东亚腹链蛇是安徽省和大别山地区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这也是该物种在中国东北地区之外首次被报道。该分布新记录扩大了对东亚腹链蛇的分布范围的认知,对东亚腹链蛇的种群分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云开脊蛇(Achalinus yunkaiensis)之前仅在广东和广西有分布报道。本文基于形态比较及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子系统关系分析结果,确定采集于湖南省新宁县的1号雌性脊蛇标本(CIB 119041)为云开脊蛇,为湖南省新记录种。该标本鼻间鳞沟约等于前额鳞沟,上颔齿24枚;背鳞通身23行,腹鳞150枚,尾下鳞55枚;尾长与体长之比为0.203。至此共有4种脊蛇分布于湖南省。此外,本文还报道了棕脊蛇(A. rufescens)1号雄性地模标本(CIB 119042),该标本鼻间鳞沟长于前额鳞沟;背鳞通身23行,腹鳞153枚,尾下鳞62枚;尾长与体长之比0.201。分子系统发育结果显示,棕脊蛇种组各支系的系统地位还需进一步研究厘定。  相似文献   
75.
2021年7月在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大雪山风景区乌岭沟东北(27°53′N,104°45′E,海拔1 380 m)采集到2号角蟾科(Megophryidae)布角蟾属(Boulenophrys)物种标本(标本号:WG202107005和WG202107006)。通过形态学比较并基于线粒体16S 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构建的最大似然树显示,2号标本是黔北角蟾(B. qianbeiensis)。目前,已知黔北角蟾分布于贵州省桐梓县黄连自然保护区和贵州省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次在四川宜宾发现黔北角蟾确定为四川省两栖类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6.
2022年8月,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湘阴渡镇(113°01′18′′E,26°11′87′′N,海拔174 m)采集到两头蛇活体标本1号,通过形态测量比较,发现所采集标本与中国广东省分布的岭南两头蛇(Calamariaarcana)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后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片段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标本与岭南两头蛇形成高支持率单系群(后验概率PP为1.00,自举值BS为100),所采集标本与岭南两头蛇的遗传距离为1%。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最终确定该标本为两头蛇科(Calamariidae)两头蛇属的岭南两头蛇,系湖南省蛇类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7.
台湾山柚属(山柚子科)的一个新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德定   《广西植物》1993,13(1):8-11
木文是对《甜菜树属(中国山柚子科新记录属)一新种》(载“云南植物研究”1989年11卷4期)一文的修订。将误定于甜菜树属(Mlelientha Pierre)下的长蕊甜菜树(M.longi-staminea)改隶于台湾山柚属(Champereia Griff.),重新组合为四数台湾山柚(Champereia)longistaminea。如果将长蕊甜菜树(Melientha longistaminea)置于甜菜树属(Melientha)中,则混淆了台湾山柚属(Champereia Pierre)与甜菜树属(Melientha Pierre)的区别界线。  相似文献   
78.
报道了产自云南麻栗坡县的中国姜科姜属1新记录种富寿姜(Zingiber atroporphyreum),并提供了它们的形态特征描述、彩色图片以及分布信息。凭证标本保存在华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HSNU)。  相似文献   
79.
文章报道了产自中国云南杜英科杜英属一新记录种,硕叶杜英(Elaeocarpus grandifolius Kurz),并对硕叶杜英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该种与近缘种毛果杜英(Elaeocarpus rugosus)的区别是叶基部渐狭或下延,花瓣外部被锈色短柔毛,核果被锈色短柔毛,该种与水石榕(Elaeocarpus hainanensis)的区别是叶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核果椭球形。  相似文献   
80.
该文报道了发现于北京市密云区的1种被子植物新记录——荨麻叶龙头草[Meehania urticifolia(Miq.)Makino],其所隶属的龙头草属(Meehania Britton)为北京分布新记录。描述了荨麻叶龙头草的形态特征与生境,凭证标本藏于浙江大学标本馆(HZU)。荨麻叶龙头草于1899年首次发现于日本,是东北亚分布植物,此前在中国仅分布于东北。北京云蒙山发现的分布点,显然是该种目前在中国分布最西的分布点,可能于冰川期从东北亚迁移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