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α-干扰素针肌肉注射协同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高危型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方法选择妇产科门诊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4例。两组患者均于月经结束后3 d予以重组干扰素α-2b栓阴道内放置,1枚/晚,连用10 d,下次月经后开始下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α-干扰素1 000 000U肌内注射,1次/隔天,连用10d,下次月经后开始下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后随访半年和1年后HPV的转阴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76.47%)(χ2=4.22,P0.05)。对照组和联合组治疗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4例和10例,症状均较轻微,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P0.05)。治疗后随访半年和1年后,联合组的HPV的转阴率分别为96.88%和90.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和65.38%(χ2=4.98或5.57,P0.05)。结论α-干扰素针肌肉注射协同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安全性较佳,且其中远期临床效果亦较佳,能更有效提高HPV的转阴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钙黏附素(E—cadherin)和β-连接素(β-catenin)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宫颈组织病理存档石蜡包埋组织钙黏附素(E—cadherin)和β-连接素(β-catenin)的表达,阳性信号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E—cadherin在柱状上皮移位组及CINT组、C1NII组、CINIⅡ组中的平均光密度值(AOD)分别为:0.0866±0.0392、0.073±0.0122、0.0467±0.0056、0.0396±0.0097;β-catenin在柱状上皮移位组及CIN I组、CIN II组、CIN III组中的平均光密度值(AOD)分别为:0.1101±0.0116、0.1016±0.0108、0.0711±0.0062、0.0515±0.0091。随着CIN病变的升级,钙黏附素和β-连接素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二者的平均光密度值(AOD)正相关(r=2.546.P=0.018〈0.05)。结论:钙黏附素、β-连接素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进展相关,在估计CIN的预后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GRPR在促癌发生和癌生长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RPR在28例宫颈癌、5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其中以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组织中,G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和92.9%。GRPR在CINⅠ、CINⅡ、CINⅢ中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组的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GRPR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并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阳性率增高,其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GRPR的过度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其检测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恶性程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PTEN基因与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维吾尔族妇女正常或炎症的宫颈组织30例、CINⅠ30例、CINⅡ/Ⅲ30例、宫颈鳞癌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蛋白表达。结果:PTEN的蛋白表达率在正常或炎症的宫颈组织、CINⅠ、CINⅡ/Ⅲ、宫颈鳞癌组织中分别为83.3%、73.3%、56.7%、23.3%,SCC组阳性表达率明显减少,与前三组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PTEN蛋白水平表达减少,其与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病变呈负相关关系;是宫颈组织恶变的信号。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检测方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意义。方法:580例妇女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第2代杂交捕获法(HC Ⅱ)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并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580例受检者中病理诊断为炎症207例(35.69%),CIN Ⅰ 224例(38.62%),CIN Ⅱ 96例(16.55%),CIN Ⅲ 38例(6.55%),浸润癌15例(2.58%);②TCT检测异常者中炎症52例(25.12%),CIN Ⅰ 177例(79.02%),CIN Ⅱ 85例(88.54%),CIN Ⅲ36例(94.74%),浸润癌15例(100%),其中CIN Ⅱ和CIN 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炎症组和CIN Ⅰ组,低于湿润癌组(P〈0.01或0.05);③HPV DNA检测阳性者中炎症66例(31.88%),CIN Ⅰ 152例(67.86%),CIN Ⅱ 83例(86.46%),CINIII 35例(92.11%),浸润癌组15例(100%),除CIN Ⅱ和CIN 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HPV-DNA检测阳性组CIN和浸润癌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④30岁以下高危险型HPV感染率(65.53%)显著高于30岁以上34.47%感染率(P〈0.01);⑤联合应用TCT、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14%和69.28%,高于TCT或HPV-DNA的单独检测。结论:宫颈高危险型HPV感染是CIN及宫颈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并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HPV-DNA和TCT联合应用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普贝生促进宫颈成熟,提高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0例足月妊娠的未临产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0例给予阴道后穹隆置入普贝生1~2次,对照组50例给予小剂量催产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宫颈成熟度,分娩情况及对于产妇、新生儿的影响。结果:①试验组宫颈Bishop评分增加3.81±1.04,对照组增加3.09±1.1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促宫颈成熟的显效率为78.33%,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35.00%显效率和63.33%总有效率(P〈0.01)。③试验组阴道分娩率73.33%,进入产程时间(34.19±13.20)h,产程(8.47±2.68)h,对照组阴道分娩率41.67%,进入产程时间(52.14±16.05)h,产程(12.25±3.73)h,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④试验组产后出血量(225.31±67.80)ml,新生儿体重(3369.48±311.65)g,Apgar评分9.52±0.39,对照组产后出血量(232.44±75.76)ml,新生儿体重(3417.63±359.68)g,Apgar评分9.48±0.4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贝生可有效促进足月妊娠产妇的宫颈成熟.提高经阴道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且安全性好,对母儿影响小。  相似文献   
27.
眭鸿颖  周萍  江宁  廖革望 《生物磁学》2011,(11):2083-2086,2061
目的:探讨宫颈组织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及分析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宫颈鳞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101例正常宫颈和150例宫颈鳞癌石蜡组织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基因,回收目的片段进行测序。采用SPSS11.5软件分析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结果:p53第72位密码子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在宫颈鳞癌组织中Arg/Arg、Pro/Pro、Arg/Pro所占比例分别为40.66%、16.67%、42.67%;在正常宫颈组织中Arg/Arg、Pro/Pro、Arg/Pro所占比例分别为47.53%、7.92%、44.5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Arg/Arg和Arg/Pro基因型在宫颈鳞癌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Pro基因型在宫颈鳞癌组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结论: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Pro/pro基因型是湖南地区女性发生宫颈鳞癌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应用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LB)对小鼠宫颈鳞癌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建立615近交系小鼠U14移植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组,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乳酸杆菌实验组的AI为(11.25±4.06)%,与对照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抗癌药顺铂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酸杆菌可诱导U14移植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抑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致瘤后,凋亡蛋白抑制因子(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动物实验观察金葡菌L型感染90只C57小鼠后11.1%(10/90)小鼠发生肿瘤,14.4%(13/90)小鼠引起癌前病变。革兰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和Survivin、Ki-67蛋白及cDNA的表达。结果10只小鼠肿瘤及13只小鼠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及其cDNA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0.01);Survivin、Ki-67蛋白和cDNA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呈正相关。结论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与Survivin、Ki-67基因协同在小鼠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致瘤后,CyclinD1、CDK4和P16在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动物实验观察发现金葡菌L型感染90只C57小鼠后11.1%(10/90)发生肿瘤;14.4%(13/90)引起癌前病变。革兰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感染率和CyclinD1、CDK4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 10只小鼠肿瘤及13只小鼠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D1、CDK4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呈正相关。结论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与CyclinD1、CDK4和P16蛋白在小鼠肿瘤发生和发展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