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46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女性阴道宫颈炎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确切依据主要来自实验室对分泌物病原学检查,病原菌的不同,引起的疾病不同。我们对652例阴道分泌物多、臭、带色和呈奶酪状的门诊就诊患者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652例患者均为我院就诊女性,取其阴道后穹隆、宫颈分泌物。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红肿、白带增多、分泌物有异味等症状。病程最短1月,最长3年。患者年龄最小2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32.4岁。1.2标本采集用无菌干棉签将宫颈口周围过多的黏液清除,再用无菌棉签放入阴道后穹隆及宫颈口1~2cm,轻轻旋转停留约…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比较BAY41-2272和己酮可可碱(PTX)这两种增强环磷酸鸟苷(cGMP)活性的物质对大鼠Thy-1诱导的进展性肾病模型的疗效,探讨肾纤维化治疗的新途径。方法:成功诱导Thy-1肾炎后,将大鼠分为四组:即肾纤维化组(RF组)、BAY 41-2272治疗组、PTX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5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和尿蛋白排泄量,肾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球/小管间质基质堆积程度和ED1/PCNA阳性细胞数,检测肾小球和皮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纤粘蛋白(fi- bronectin)、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等蛋白能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肾小球/小管间质细胞的基础、刺激后cGMP水平。RT-PCR方法检测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α1/β1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mRNA水平。结果:观察结束时,BAY41-2272显著降低大鼠尿蛋白排泄和血肌酐水平,显著减轻肾小球/小管间质基质堆积程度,降低巨噬细胞浸润数目和TGF-β1、fibronectin表达水平,而PTX治疗仅产生轻微的变化。肾纤维化组大鼠的小管间质sGC mRNA、NO刺激的cGM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肾小球的则较对照组降低;BAY41-2272治疗后肾小球/小管间质sGC mRNA、刺激后cGMP水平可显著提高,而PTX治疗的只有轻度提高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AY41-2272治疗可显著改善肾组织NO-cGMP信号通路转导和cGMP的活性,可有效的延缓肾纤维化的进展,而PTX疗效则相对很弱。采用BAY41-2272提高cGMP活性的方案可能为肾纤维化提供新颖、极具前景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3.
不同富集方法分离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本研究探讨了普通富集法,固定化富集法以及巴斯德消毒后富集法三种途径从相同红树林土壤中分离菲降解茵的差异。通过平板培养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两种方法分析分离结果。上述方法分别获得以鞘氨醇单胞茵、分枝杆菌以及红球茵为优势菌群的群落,表明分离方法对多环芳烃降解菌多样性的研究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对比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盆后环骨折的疗效及对血清应激因子和疼痛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和B组(n=50,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Majeed功能评分、血清应激因子和疼痛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B组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A组,但X线暴露时间长于A组(P<0.05)。B组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7 d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A组,皮质醇(Cor) 、肾上腺素(E)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术后7 d 5-羟色胺(5-HT)、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低于A组(P<0.05)。A组、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相比,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疼痛减轻、应激反应轻等诸多优势,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5.
摘要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集的80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按抛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总清除率;比较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及CRP、PC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50%(2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细菌总清除率为67.50%(27/40),高于对照组的30.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PACHE Ⅱ评分及CRP、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 两组APACHE Ⅱ评分及CRP、PCT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临床症状及控制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缓激肽和缓激肽B2受体在肠神经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缓激肽通常参与肠道的炎症反应和神经保护,这种作用取决于缓激肽诱导前列腺素的形成。环氧合酶1 (COX1)和环氧合酶2 (COX2)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本研究旨在探讨缓激肽刺激对豚鼠肠神经前列腺素E2 (p GE2)释放和COX2表达的影响及信号机制。方法本文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肠神经细胞中COX2与神经细胞标志物Anti-Hu和ch AT的表达;采用PCR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条件下缓激肽刺激对COX2表达的影响;使用缓激肽B1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Leu-8和B2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HOE-140,研究缓激肽影响COX2表达的信号机制;利用COX2选择性拮抗剂NS398和COX1拮抗剂FR12207,观察COX2在缓激肽诱导p EG2释放的作用。结果 COX2与神经细胞标志物Anti-Hu和ch AT在肠神经细胞上共同表达,缓激肽可通过B2受体诱导肠神经细胞COX2的表达。缓激肽刺激引起的肠神经细胞p GE2的释放与COX2表达升高密切相关。结论缓激肽通过B2R影响肠道黏膜下神经丛COX2的表达,肠道缓激肽...  相似文献   
97.
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高表达与乙肝相关肝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但HBx发挥促癌作用的机制并不清楚。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COX2)具有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功能,乙肝相关肝癌中COX2的表达增加且与HBx呈正相关,提示上调COX2可能是HBx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为了阐明HBx是否通过上调COX2促进肝癌细胞增殖,本实验培养了肝癌HepG2细胞并分为对照组、转染pcDNA3.1-HBx质粒的HBx组、转染NC siRNA的si-NC组、转染NC siRNA及pcDNA3.1-HBx质粒的si-NC+HBx组、转染COX2 siRNA及pcDNA3.1-HBx质粒的si-COX2+HBx组。检测细胞增殖活力OD490nm的水平,COX2、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量,前列腺素E2(英文名,PGE2)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HBx组的OD490nm水平,细胞中COX2、BCL2、Survivin的表达量,培养基中PGE2的含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8.
孙雨  解志红  刘卫  郭洪恩 《微生物学报》2019,59(10):2000-2012
[目的]环二鸟苷酸c-di-GMP是细菌中广泛存在的第二信使,能够调控多种细胞功能。c-di-GMP的合成与水解分别由含有GGDEF结构域和EAL结构域的蛋白催化。本研究针对茎瘤固氮根瘤菌ORS571的GGDEF和EAL结构域相关蛋白进行基因组学分析,并对三个同时含有GGDEF和EAL结构域的蛋白(AZC_3085、AZC_3226和AZC_4658)进行功能研究。[方法]利用SMART数据库对含有GGDEF和EAL结构域的蛋白进行结构域预测。利用CLUSTALW程序对蛋白序列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突变株,并对突变株的细胞运动能力、胞外多糖合成、生物膜形成及与豆科宿主的结瘤等表型进行测定。[结果]茎瘤固氮根瘤菌ORS571中一共存在37个GGDEF和EAL结构域蛋白。突变株△4658的运动能力较野生型有下降,但是其胞外多糖合成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和竞争性结瘤能力较野生型有提高。此外,实验结果表明突变株△4658的胞内c-di-GMP水平高于野生型。突变株△3085和△3226的各种表型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茎瘤固氮根瘤菌ORS571编码如此大数量的GGDEF和EAL结构域蛋白,表明c-di-GMP可能在其信号转导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具有GGDEF和EAL结构域的蛋白AZC_4658对茎瘤固氮根瘤菌ORS571的运动能力、胞外多糖合成、生物膜形成及与宿主的结瘤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
【背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是导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血清型,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MBS)在E. coli O157的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免疫磁珠的稳定性、特异性、广谱性等性能指标关系着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效果。【目的】制备高效、稳定且具有广谱性的免疫磁珠,联合分子检测技术如环介导恒温扩增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PCR等,提高目标菌的检出率。【方法】采用新型的磁珠活化剂MIX&GO制备E. coli O157免疫磁珠,并进行广谱性以及特异性检测;针对6种试剂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酪蛋白(Casein)、海藻糖(Trehalose)、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PVP)、抗坏血酸(Vitamin C)和防腐剂ProClin 300,利用正交试验L18(37)优化免疫磁珠保存液组分;采用IMBS-LAMP、IMBS-PCR、IMBS-生化、菌液-LAMP、菌液-PCR、显色平板-生化鉴定6种方式对20份生猪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利用MIX&GO活化剂制备的免疫磁珠捕获率最高达到81.5%±1.3%;免疫磁珠保存液最优配方为:牛血清白蛋白15.0 g/L,酪蛋白10.0 g/L,海藻糖10.0 g/L,PVP 2.0 g/L,抗坏血酸5.0 g/L,ProClin 300 2.5 g/L,保存6个月后免疫磁珠捕获率为75.5%;在20份生猪肉样品的检测中,自制磁珠和商品化磁珠与LAMP联用均检出9例阳性样品;IMBS-LAMP在6种检测方式中具有最高的检测灵敏度,但检出的样品会因磁珠抗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结论】与商品化磁珠相比,实验制备的免疫磁珠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广谱性,免疫磁珠-LAMP联用提高了目标菌的检出率,是一种高灵敏度、具有应用前景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0.
Lin WH  Ye R  Ma H  Xu ZH  Xue HW 《Cell research》2004,14(1):34-45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 (PI) metabolic pathway is considered critical in plant responses to man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e involvement of multiple PI-related gene families during cellular responses.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rabidopsis thaliana genome, 82 polypeptides were identified as being involved in PI signaling. These could be grouped into different families including PI synthases (PIS), PI-phosphate kinases (PIPK),phospholipases (PL), inositol polyphosphate phosphatases (IPPase), inositol polyphosphate kinases (IPK), PI transfer proteins and putative inositol polyphosphate receptors. The presence of more than 10 isoforms of PIPK, PLC, PLD and IPPase suggested that these genes might b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during plant cellular responses 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ccordingly, DNA chip technology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various isoforms.In total, 79 mRNA clones were amplified and used for DNA chip generation. Expression profil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amples that represented multiple tissues or cellular responses. Tested samples included normal leaf, stem and flower tissues, and leaves from plants treated with various hormones (auxin, cytokinin, gibberellin, abscisic acid and brassinosteroid) 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temperature, calcium, sodium, drought, salicylic acid and jasmonic acid).Results showed that many PI pathway-related genes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under thes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In particular, the different isoforms of each family were specifically expressed in many cases, suggesting their involvement in tissue specificity and cellular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is work provides a starting point for functional studies of the relevant PI-related proteins and may help shed light onto the role of PI pathways in development and cellular respon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