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7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169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在宫颈糜烂患者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后的应用。方法选取宫颈糜烂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8例)和对照组(n=38例)。两组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3-7 d行LEEP术,观察组患者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阴道放置,每晚1粒,连用14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术后8周复诊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阴道流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χ2=7.54、5.65和8.49,P〈0.05或P〈0.01);术后8周复诊,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74%vs.78.95%,χ2=4.15,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在宫颈糜烂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的应用具有明确的效果,能明显减少阴道出血量和出血持续时间,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利用自裂解多肽2A构建的多顺反子载体能否在牛耳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实现多基因的有效表达。方法:利用来自一点褐翅蛾病毒(TaV)的2A元件(T2A)将GFP和Neo基因连接到同一载体中,构建pCMV-GFP-T2A-Neo质粒,将其转染牛耳皮肤成纤维细胞,以FACS检测GFP基因的表达,RT-qPCR检测GFP、T2A和Neo的表达。结果:由T2A连接的GFP和Neo基因在mRNA水平上都有显著表达,且表达水平相当。结论:以T2A连接的基因在转入细胞后能正常翻译和表达,显示T2A在牛耳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具有自裂解功能,可作为一种构建多顺反子载体的有效工具用于牛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基因转移,为其将来在转基因牛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994.
[背景]红火蚁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设施、动植物和人类安全的重要害虫,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入侵生物之一。自2004年在我国大陆广东省首次发现以来,其发生范围急剧扩大,目前已扩散至南方多个省份。[方法]通过分析该虫进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危害影响和危害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中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利用云南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红火蚁在云南的入侵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对其入侵云南的风险做出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估值R=2.25。[结论与意义]红火蚁在云南属高度风险的有害生物,需在云南各口岸进境检疫中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分析结果可为云南省开展红火蚁的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LaCl3对140 mmol·L-1 NO3-硝酸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硝酸盐胁迫显著降低了黄瓜幼苗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Mg2+ ATPase、Ca2+ ATPase活性也随之降低;硝酸盐胁迫7 d,黄瓜幼苗叶片光合速率的降低以气孔限制为主,叶片AQY与CE下降,胁迫12 d则以非气孔限制为主.硝酸盐胁迫下,外加LaCl3可以使黄瓜叶片保持较高的Mg2+ ATPase、Ca2+ ATPase活性及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尤其是外加低浓度(20 μmol·L-1)LaCl3显著增加了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LaCl3还具有降低气孔关闭、改善叶片气体交换功能,减缓叶片Fv/Fm、ФPSII、AQY、CE及qP的降低幅度等作用,使叶片在盐胁迫下保持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及CO2同化能力.20 μmol·L-1 LaCl3可以有效缓解硝酸盐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而200 μmol·L-1LaCl3在胁迫初期对黄瓜幼苗有缓解效果,后期则效果不明显.该结果可为设施土壤的改良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6.
[背景]近年来,猪链球菌4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4,SS4)分离率逐渐上升,但是有关SS4的系统研究报道匮乏.[目的]研究19株SS4临床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以2株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2)强毒株为参考菌株,对19株S...  相似文献   
997.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及土壤细菌种群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中、低浓度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效果,阐明土壤微生物(接种和土著)与PAHs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投加PAHs高效降解菌可以促进土壤中PAHs的降解,2周内效果显著;典型PAHs降解的难易程度依据为:菲<蒽<芘<苯并(a)芘和屈;细菌种群丰度和多样性均与PAHs降解呈负相关关系,同一处理细菌种群结构随时间变化不大.对于中、低浓度PAHs原位污染土壤,增强土著菌的活性是提高土壤PAHs降解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8.
粳稻穗角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及稻米品质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测定了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与弯曲穗品种C堡杂交组合的P1、P2及其重组自交系349个株系的穗角和10个稻米品质性状, 分析了穗角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对稻米品质10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角与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糊化温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相关; 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r=0.124*); 与粒长和长宽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0**和0.241**)。糙米率、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 2对主基因具有累加作用和加性×加性的上位性作用; 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和胶稠度受2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糊化温度均受3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糊化温度6个品质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粒长、长宽比、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4个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999.
低温处理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抗寒性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条件下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幼虫放置在5℃(LT1处理组)和0℃(LT2处理组)下低温处理2 h后,分别测定了其低温诱导识别温度、存活率、抗寒性、过冷却点、体内水分和脂质含量百分率,并进行抗冻特异蛋白的诱导; 利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低温诱导后亚洲玉米螟5 龄幼虫血清中抗冻特异蛋白。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3、4和5龄幼虫的低温诱导识别温度分别为-13.5℃、-16.5℃和-18.5℃; 3、4和5龄幼虫存活率LT2组>LT1组>对照组(P<0.05);随虫龄增加,幼虫抗寒性逐步增强;对幼虫过冷却点无明显影响(P>0.05); 幼虫水分和脂质含量百分率为LT2组>LT1组>对照组,且随虫龄增加,虫体含水率和脂质含量百分率增高(P<0.05); 低温诱导产生了一种分子量约为29.0 kD的抗冻特异蛋白。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诱导可以增强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000.
街尘是重要的环境介质,其携带的污染物在城镇化过程中对河网地区的水环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以杭嘉湖平原河网地区饮用水水源河流上游典型小城镇的街尘为研究对象,对街尘、河道沉积物、地表径流以及降雨前后地表水中的多环芳烃进行测定。在对不同粒径街尘中多环芳烃浓度的测定中发现,粒径为<63、125-63、250-125和900-250 μm街尘中多环芳烃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261、5835、4660和2909μg/kg。小粒径的街尘颗粒含有较高的多环芳烃浓度,较小的密度,并且较难清扫,造成了小粒径街尘易被雨水冲刷随地表径流进入河网水体。在对两场降雨的地表径流中多环芳烃检测发现,颗粒态的多环芳烃分别占总浓度的95%和94%。地表径流过程增加了受纳水体中多环芳烃浓度的43%-62%,其中超过50%的增加表现为颗粒态。在对不同河段沉积物、地表径流中颗粒物和不同粒径街尘中多环芳烃浓度的风险评价中发现,小粒径街尘和地表径流中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相接近并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城镇段河道沉积物较次之。由于河网地区的特殊的水文条件和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地表径流沉积物在进入河网水体后易原位沉积,造成了河道沉积物城镇段有较高的多环芳烃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