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庄碧如  苏建民 《蛇志》2008,20(1):32-33
5年来,我科应用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将163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2例,男52例,女30例,年龄45~78岁,平均60.5岁;病情进展平均时问16.3 h.对照组81例,男50例,女31例,年龄46~80岁,平均61.2岁;病情进展平均时间15.8 h.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进展平均时问、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72.
神经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s)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抯 disease,AD)神经系统的损伤修复和治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NSCs治疗AD的目的是修复和替代受损的神经细胞,重建细胞环路和细胞功能,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内源性途径,即诱导内源性NSC增殖与分化;外源性途径,即直接替代缺损组织或植入基因工程细胞,使受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修复.NSCs给AD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如何诱导脑内的内源性NSCs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形成功能网络是今后 AD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3.
多巴胺D4受体基因与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dopamine D4 receptor gene,DRD4)间的关系,采用Amp-FLP的方法检测了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68例ADHD患及其父母DRD4的多态性,数据采用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HHRR)及传递不平衡检验(TDT)进行遗传关联分析。结果表明HHRR分析和复等位基因的TDT检验,均未显示出与ADHD的遗传关联性(P>0.05)。提示上海地区人群中DRD4基因与ADHD无显性关联。  相似文献   
74.
摘要 目的:比较Lava 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与SonicFill声波树脂修复对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牙体修复方式分为A组(62例)和B组(62例)。A组采用Lava 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修复,B组采用SonicFill声波树脂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的临床疗效、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以及并发症情况、患者修复满意度。结果:(1)A组和B组修复后6个月和修复后1年时的改良版USPHS标准中边缘密合度、修复体外形、修复体颜色、修复体折裂、基牙继发龋等分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A组和B组修复后6个月和修复后12个月时的GI和PLI均显著低于修复前(P<0.05),但两组不同时间的GI、PLI分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A组修复总满意度高于B组(P<0.05);(4)A组和B组修复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23%和4.84%,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ava 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与SonicFill声波树脂修复对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牙体缺损治疗效果相当,都能有效保证牙体缺损外观恢复、密合程度和咬合,有利于牙周健康,但高嵌体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75.
摘要 目的:探究氧化锆强化硅酸锂玻璃陶瓷与Lava UItimate优韧瓷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缺损牙的咀嚼能力和外观的效果。方法:选择298例牙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与Lava UItimate优韧瓷嵌体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与氧化锆强化硅酸锂玻璃陶瓷嵌体修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修复效果、咀嚼能力、外观变化、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修复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的完整度为99.33 %,颜色匹配度为97.32 %,边缘适合性为98.66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8 %、65.77 %和67.11 %(P<0.05)。修复后,观察组患者的咀嚼能力、外观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LI和G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对修复的总满意度为99.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5 %(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2.01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53 %(P<0.05)。结论:Lava UItimate优韧瓷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缺损牙的咀嚼能力和外观的效果较氧化锆强化硅酸锂玻璃陶瓷好,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与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跑台训练组(T组)、强制性运动训练组(C组),每组10只,T组及C组于造模后24 h分别进行跑台训练及强制性运动训练,其他各组正常饲养。于术后14天、21天及28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评分),随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梗死灶周围巢蛋白(Nesti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各亚组同一时间NSS评分组间比较:C组、T组评分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C组评分明显低于T组(P0.05);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组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P0.05),而Nestin、GFAP的表达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P0.05)。T组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5),Nestin、GFAP的表达低于C组(P0.05)。结论:跑台训练与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2种方法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均有效;强制性运动的效果优于跑台训练。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组)、C组(KATP开放剂治疗组)及D组(KATP开放剂 阻断剂治疗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应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并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1)C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B、D组(P<0.01),B、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C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B、D组显著减轻(P<0.05),B、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C组神经元凋亡数较B、D组显著减少(P<0.01),B、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C组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少于B、D组(P<0.01),B、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ATP通道开放剂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70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全血黏度和红细胞比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2.86%)显著低于研究组(94.29%)(P0.05),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和探讨使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在人体下肢慢性创面缺损中的治疗作用,并试图寻找更佳的治疗皮肤慢性缺损的治疗方式。方法:对2016.03-2017.03一年以来在我科治疗,明确诊断为慢性创面缺损的,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的共计16名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实验组(8人)与对照组(8人)。实验组通过对静脉血(肘部)进行抽取离心来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并加以覆盖。对照组则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进行替代。两组患者均以7天为一疗程,进行换药和更换辅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并比较其血液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时观察创面,发现创面无明显渗出及感染征象,其面积缩小约1/4。对照组在1周后进行观察,发现1例有感染可能,给予再次清创并使用抗生素后辅料包扎。其余患者创面肉芽生长可,面积缩小约1/6。在治疗2周后再次进行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创面面积缩小约2/3。而对照组患者面积缩小约1/4。在治疗后3周时,实验组所有患者创面已基本愈合85%以上。在延迟治疗1-2周后该组患者全部愈合。对照组患者在治疗3周后有两例患者愈合面积在50%以上。给予继续使用该治疗方法。剩余6例患者接受外科治疗(VSD+植皮/皮瓣)。实验组患者在各治疗观察点皮肤愈合情况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下肢慢性创面,使用富血小板血浆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手术及外科治疗的风险,降低治疗费用,且相对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0.
胡亚兰  胡亚萍 《蛇志》1998,10(1):54-54
我院自1994年5月至1996年5月应用混合性快速皮肤扩张法施行皮肤扩张21例26个扩张器,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7~48岁。部位:头部6例,9个扩张器;躯干5例,7个扩张器;面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