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5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本文应用驯化的埃希氏肠杆菌注入羊胆囊,引起胆囊发炎,分泌物增多,在细菌酶的作用下,胆汁中游离胆红素和胆液中钙可形成结石-羊黄的方法。半年后平均每只羊可产羊黄0.97 g。其药用价值经鉴定与牛黄相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生态环境因子的分析,对油橄榄在原产地和汉中地区引种的气温、降雨量(特别是降雨季节分配)和日照及土壤条件的分析研究表明:旱季灌溉和雨季排水,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调正pH值及施钙、磷、硼等来补充某些生态因子的不足,并需选择适应我国气候条件的品种,才是引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双歧杆菌的分离驯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从重庆市正常人群肠道中筛选出的5株双歧杆菌经厌氧→微氧→有氧的方式进行了数百次传代驯化,最后选送3株送国家认可的法定菌种鉴定单位认可为:86321两歧杆菌、86043青春双歧杆菌和86274婴儿双歧菌。它的成功为我们进一步开发系列双歧产品奠定了很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管理随着教学改革要求的不断提高变得日益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室效益,提高实验质量,我们在实验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由过去的封闭型管理,逐步转变为开放型管理。开放型管理的具体做法 1.建立标本、模型开放室生物教学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标本、模型。以往一件标本或模型在一学年中只利用1~2次,不但使用率低,而且因为学生只能在课上匆匆看上几眼,演示的效果差。自建立起生物标本、  相似文献   
15.
【背景】高温引起的微生物活性降低是限制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木质素降解的主要因素。【目的】驯化一株木质素降解菌芽孢杆菌NO.2,提高其在高温下的微生物活性,探究其生长情况及酶学特性。【方法】采用温度梯度方法驯化菌株,以菌株生长曲线、酶活力、木质素降解率为评价指标,探究驯化前后菌株间差异,以及驯化后菌株所产木质素降解酶的酶促反应温度和pH范围。【结果】与原菌株相比,驯化后菌株在60℃培养时最大生物量间差异不显著;漆酶(laccase,Lac)、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peroxidase,MnP)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peroxidase,LiP)酶活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分别提高了30.75%、35.98%和29.62%,木质素降解率提高60.52%。酶学性质研究表明,驯化后菌株所产Lac、MnP和LiP在20-60℃、pH 3.0-9.0范围内酶活力均较高,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稳定性依次为Lac>LiP>MnP。【结论】温度梯度驯化方法可有效提高微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扩大木质素降解酶的酶促反应温度和pH范围,在进一步自主研制专用降解园林废弃物微生物菌...  相似文献   
16.
简六梅  肖英杰  严建兵 《遗传》2023,(9):741-753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农业投入减少的前提下如何保障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增长,满足人们吃饱、吃好的需求是亟需考虑的问题。培育高产、稳产、绿色、营养的新型作物品种仍然是解决该挑战的有效措施之一。作物新品种的培育高度依赖育种材料遗传多样性的拓宽和育种技术的创新。从头驯化是一种作物品种创新的全新育种策略,以具有某些优异性状的未驯化、半驯化植物作为底盘物种,通过农艺性状重新设计和驯化基因导入实现野生植物快速驯化,从而满足人类多样化需求。本文回顾了作物驯化、遗传改良历程,阐明了丰富作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强调野生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于拓展作物重新设计空间的重要价值,提出育种策略革新是加速作物育种的关键,探讨了通过从头驯化快速培育新型作物品种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动物早期驯化的一个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  斯J 《人类学学报》1993,12(2):120-129
  相似文献   
18.
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目前已取得初步成功,野化放归是迁地保护的最后一环,也是实现迁地保护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于2021年4月将来自天鹅洲故道迁地保护区的2头雄性长江江豚转移至与长江干流环境相似的老湾故道,尝试开展野化训练,探究其行为和发声的适应过程,评估其巡游、捕食和发声等行为能否适应较恶劣的环境,为将来规模化的野化,甚至放归自然栖息地提供技术支撑。经过为期1年的野化训练和持续监测,结果表明,老湾故道鱼类密度显著低于天鹅洲故道,丰水期鱼体密度分布不均,上游较中下游高。江豚在上游的每日平均停留时间显著高于中下游,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与鱼群的密度分布有显著相关性。在进入故道的前2月,江豚顺流巡游所需时间逐渐增加达到峰值,随后降低并趋于稳定。在船舶噪声适应性训练中,江豚的平均呼吸间隔在存在船只干扰时显著降低,随着干扰次数的增加,逐渐恢复至无干扰时的水平。由此认为, 2头江豚对老湾故道的低鱼类资源密度、季节性变化的流速环境及人工施加的船只噪声干扰有良好的适应性,具备放归长江的条件。这是首次实施完全自然环境中江豚的野化训练,将为规模化的野化放归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江豚自然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西北植物学报》2023,(4):F0003-F0003
山仓,1933年1月生于山东龙口,1954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1962年获苏联科学院植物生理学副博士学位。历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河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委员会主任,《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编委会主任,《Pedosphere》名誉主编之一。  相似文献   
20.
边缘种群的表型可塑性和本地适应性的解析是预测植物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的基础。本研究以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的北缘种群为核心对象,以中心种群(中部、南部种群)为对照,进行3地同质园实验,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模拟未来气温变化情形下普通野生稻种群的表型表现。结果显示,普通野生稻各种群具有丰富的表型可塑性,种群间表型可塑性存在差异。北缘种群在株高、种子量和越冬存活率等指标上表现出明显的本地适应性,反映了对相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北缘种群无论北移还是南移都能够正常结实、完成生活史,说明在未来气温变化情形下也能生存;中部和南部种群在上海同质园都不能越冬存活,提示极端低温对于低纬度种群影响较大。这些结果表明,尽管普通野生稻存在明显的适应性分化,但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能力,北缘种群和中心种群都能适应当前的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