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羌活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田引种栽培的羌活植株为材料,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原位测定自然条件下生长的羌活孕蕾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响应、净光合速率及生理生态因子日变化,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羌活净光合速率(P_n)、 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其净光合速率具有典型的"午休"现象,并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2)影响羌活叶片Pn日变化的主要决定生理因子是G_s,主要限制因子是胞间CO_2浓度(C_i);主要决定生态因子是空气相对湿度(RH),限制因子是气温(T_a); G_s是影响净光合速率最重要的生理生态因子.研究发现,羌活有较强的适应弱光环境的能力,属于阳性耐荫植物,宜选择海拔和荫蔽度均较高的环境进行引种驯化栽培,以利于其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豫西日本落叶松引种区143块标准地及配套的5l株解析木资料,以及与此对应的土壤样品和气象等资料为研究材料,采用计算机程序模拟了优势水平均高对立地因子的数量化回归模型、年轮指数对气象因子及优势木高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最优回归模型.通过对三种数学模型的模拟,筛选出该引种区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高、冬春季气温及6~7月份降雨、土壤全氮及速效磷,并以此指导生产,避免盲目推广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台湾番石榴在福建引种的寒冻害风险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灾害风险系统分析理论和灾害风险指数法,利用福建番石榴引种区历年气象资料、种植面积、产量及其他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寒冻害对福建省番石榴影响致灾因子危险性、承险体脆弱性和防寒防冻能力;应用加权综合法得到不同单元的综合风险指数,并应用GIS技术对福建省番石榴引种区的寒冻害风险进行区划。结果表明:致灾因子危险性的高值区分布在龙岩市、漳州和泉州两市的西部山区、莆田市西北部、福州市西部和宁德市大部;番石榴脆弱性高值区分布在平和县;防寒防冻能力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部分县市。考虑各因子的综合风险度,寒冻害对福建省番石榴引种的风险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4个风险等级,其中重度以上的风险主要分布在龙岩市、漳州市西部山区、泉州和莆田两市的高海拔山区、福州市内陆山区和宁德市大部。  相似文献   

4.
毕伯钧 《生态学报》1984,4(4):364-371
本文根据西洋参生育的生态环境及原产地的气候条件,探讨了辽东地区引种栽培西洋参的可能性,利用气候生态因子,采用模糊相似优选比方法,确定了辽东地区引种扩种西洋参的适宜气候生态区域。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西洋参生育的生态环境及原产地的气候条件,探讨了辽东地区引种栽培西洋参的可能性,利用气候生态因子,采用模糊相似优选比方法,确定了辽东地区引种扩种西洋参的适宜气候生态区域。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用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具有防治疾病的功能,这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在于植物内部合成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其资源量,能更好地开发药用植物和可持续利用。因此,药用植物引种驯化不仅要保证药用植物在引种地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还需保证药效成分的维持与提高,其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志是从"药效"到"药效"。为此,该研究在对近年来药用植物药效成分的形成与稳定、药用植物的发源以及药用植物引种与驯化等方面进行综述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原理,对于目前大量药效成分复杂不清的药用植物,不提倡复杂引种驯化。针对这类药用植物提出了药用植物发源中心假设,即先确定其发源中心,在此中心内收集引种群体和生态各因子的信息,以此为基础,在引种地上保证与药效形成和稳定相关因子不变,确保引种驯化后药用植物的药用功效不减弱或丧失,并通过多种方法综合评价药用植物的药效,从而达到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本文概述了光照、温度、土壤、水分、生物因子等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形成和含量的影响,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药用植物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中亚热带的福建省三明地区引种桉树16个种源的4个树种的生长情况。根据调查性状的5个因子,将三明地区引种的16个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3类,为闽中亚热带地区引种按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种植物物候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迁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前期的植物引种研究可为迁地保护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通过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不同来源的引种植物和本地植物的4个物候期(萌叶期、落叶期、开花期和果熟期)分布格局及其气候影响因子进行对比, 阐明引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策。结果表明, 引种植物比本地植物萌叶生长盛期更长, 但对低温和干旱更加敏感的引种植物, 在旱季其落叶比例明显高于本地植物, 而3、4月由于气温的回升, 使引种植物和本地植物在雨季之前就进入了萌叶盛期。而在繁殖物候方面, 由于受气候因子影响较小, 引种植物和本地植物的开花期和果熟期格局季节性表现都不明显, 且规律性不强。总体上, 各来源地的引种植物能根据环境的改变形成相应的生长与繁殖适应对策, 可较好地适应西双版纳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三明桉树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中亚热带的福建省三明地区引种桉树16个种源的4个树种的生长情况。根据调查性状的5个因子,将三明地区引种的16个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3类,为闽中亚热带地区引种桉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树木气候学,树木年代学的研究方法,经典林木研究手段和个体生态学理论相结合,对兰考泡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材积指数更能反映兰考泡桐生长和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日照百分率、日照时数、≥10℃积温、土壤质地、土层深度和土壤肥力等因素对兰考泡桐生长影响较大,另外还对兰考泡桐速生条件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讨论,证明兰考泡桐在黄淮海平原中部大有发展前途,农桐间作、农田林网是一种合理的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汉中市水源地生态脆弱性评价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杰  苏嫄 《生态学报》2018,38(2):432-44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为了缓解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一项大型调水工程,其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中线工程的水质安全及其长效运行,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汉中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采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模型框架,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汉中市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汉中市生态脆弱性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其形成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人均GDP、土壤侵蚀强度和海拔为主要的驱动因子;2)不同海拔梯度上,中山区和高中山区生态脆弱性程度高,其次为高山区,低山区和丘陵区生态脆弱性程度相对较弱;3)不同行政区划上,西部和东部的略阳县、宁强县、佛坪县、西乡县和镇巴县5个县区脆弱性程度最高,中部的汉台区生态脆弱性程度最弱,其他各县区生态脆弱性程度居中;4)汉中市生态脆弱性指数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其空间异质性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点,45°和135°方向上的空间变异最大。研究可为水源地生态建设与恢复、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地阳坡是北方山区植被恢复极为困难的地段。本研究对8种类型山地阳坡土壤的水分状况、养分状况、砾石含量、植物的群落构成、年间净生产量以及相应的气候状况进行了定期定位观测和生态学评价。作者认为山地阳坡植被恢复的最主要障碍是水,而高于海拔800m山地阳坡的水分状况明显好于低于800m山地阳坡,但仍不能满足油松和刺槐的蒸腾耗水需求,因此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阳坡植被恢复途径不一样。本研究应用定量方法建立了承德山地阳坡生境评价模型,找到了对植物年间净生产量的主导因子顺序为:土壤内有效水储量,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和砾石含量,制定了相应的恢复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雅  陆兆华  魏振宽  付晓  吴钢 《生态学报》2014,34(11):2844-2854
煤矿露天开采行为导致矿区岩体剥离、植被破坏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巨大改变,对采矿区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剧烈扰动,使其成为水土流失、滑坡等矿区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受体。以内蒙古平庄西露天煤矿区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矿区主要景观单元的土壤理化性质、植被演替规律与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研究其生态脆弱性分布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矿区土壤系统的成熟度与稳定度与其形成年限具有相关性,但与农田生态系统和未受扰动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煤矿开采区与排弃物堆放区的土壤结构较差、土壤肥力偏低、动、植物群落成熟度和稳定性较差。受土壤养分条件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等因素的限制,其植被自然恢复速度慢,生态系统脆弱,需通过土壤改良、合理选种适生植物、改善土壤养分条件,促进植被重建。  相似文献   

15.
荒漠植物油蒿根围AM真菌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5、8和10月分别从陕西榆林沙生植物园样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根围分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 5个土层采集土壤样品, 系统研究了AM真菌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AM真菌孢子密度和丛枝定殖率随时间呈递减趋势; 泡囊定殖率随时间变化先降后升, 在10月出现最高值; 菌丝定殖率随时间变化先升后降, 8月出现最高值; AM真菌孢子密度和定殖率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月的0~10和20~30 cm土层。实验站中土壤因子对AM真菌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 土壤速效N、速效P和有机质与孢子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土壤速效K与菌丝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和总定殖率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贵州茶区茶树生态因子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茶树原产地之一,省内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的地区,占总面积的56.1%,由于山高多雾,茶叶自然品质较好,鲜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丰富,且成分比率协调,所产中小叶种红碎茶及珍品名茶都匀毛尖、羊艾毛峰、遵义毛峰、湄江茶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我国南方得天独厚的茶区。本文拟从该区自然条件出发,着重阐述区内气候、土壤、海拔等生态因子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茶园生态条件的主要治理措施,以提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7.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imar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groups is important to managers of lowland‐mountain forests in northern Ira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main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s, describe the site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se species group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s us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A) an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For this purpose, 50 relevés (400 m2 each) were sampled using the Braun‐Blanquet method. Vegetation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s using a modified 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 (TWINSPAN). In each relevé,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pographic and soil variable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sed using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r statistics. Further,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s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identified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e.g. elevation, slope, slope aspect, soil texture, pH and organic matter,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explai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s in the study area. The diversity of the ecological species groups decreased with elevation. The results provide an ecological basis for forest management and for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forest conservation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18.
对陕西汉中典型天坑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在系统收集天坑周边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与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维管植物多样性区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汉中天坑群区域有被子植物940种,裸子植物20种,蕨类植物73种。该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兼具热带成分,展示了明显的由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且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天坑群已发现30种珍稀濒危植物,是现存珍稀濒危植物的“避难所”。该研究对探究天坑群地区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天坑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以及恢复重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为干扰下子午岭次生林土壤生态因子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黄土高原陕西子午岭次生林区不同人为扰动条件下林地土壤容重、有机质、团聚体和微生物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砍伐与开垦)对土壤生态因子影响较大,随干扰程度加剧,土壤理化性质变差,土壤有机质由2.2%下降到0.8%.土壤稳定性团聚体减少30%;微生物数量由1×109个·g-1干土下降到8×107个·g-1干土,土壤退化严重.在同一干扰类型的土壤剖面上,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分别减少了50%和90%,并且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变化幅度略有差异.土壤容重由表层的0.9 g·cm-3增加到1.21 g·cm-3,呈增大趋势.同一干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在沟缘线上下存在一定差别,沟缘线以下样地表现出较好的土壤理化性质和较高的微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羊草草原土壤细菌数量动态与生态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研究了羊草草原土壤细菌的数量动态以及与8种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的数量全年只有一个高峰值(2.67×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