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1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41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超声在围绝经期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处于围绝经期的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128例,观察超声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差异,分析超声诊断的作用.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5.31%,内膜良性病变类型与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类型的平均内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内膜生理变化类型(P<0.05),子宫内膜厚度≥10mm的发生内膜良性病变或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64例(66.67%),厚度<10 mm的患者发生内膜良性病变或内膜癌及癌前病变10例(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在围绝经期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对于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采用介入方法治疗95例共117髋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比介入治疗前后DSA造影分型结果及血供异常例数。结果:117患髋中,Ia型的31病髋中,11髋(35.48%)介入治疗后动脉主干再通;Ib型的27髋中,24髋(88.89%)介入治疗后分支再通;II型的11髋中,5髋(45.45%)实质期股骨头缺损面积缩小;III型的10髋中,8髋(80.00%)静脉期见股骨头浓密染色明显减轻;Ⅳ型的33髋中,28髋(84.85%)可见动脉主干再通、分支增粗、实质期股骨头缺损面积缩小和静脉期股骨头染色减轻等。治疗前117病髋异常率为95.73%。经过介入治疗后,异常率为30.77%。治疗后异常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异常率(P〈0.01)。结论: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供异常,增加股骨头血供,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关键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微重力旋转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对小鼠脂肪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寻求一种更有效的促进干细胞扩增的方法.方法:从小鼠的脂肪组织中提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ADSCs),并对脂肪干细胞进行流式鉴定后,利用活细胞观察法、Dil免疫荧光标记法、扫描电镜法观察微重力旋转三维培养系统对脂肪干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与平面二维培养作对比,血小板计数法记录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两组的细胞倍增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微重力旋转三维培养系统较传统平面二维培养系统,脂肪干细胞增殖更明显,生长速度更快.结论:模拟微重力旋转三维培养系统更有利于脂肪干细胞的增殖生长,为后期利用脂肪干细胞修复受损涎腺提供一种更快捷有效的扩增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间,共42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45个动脉瘤),分别于动脉瘤夹闭术后5-7天,5-6个月,12个月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判断CTA对动脉瘤术后残留、血管闭塞狭窄等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3D-CTA发现4例瘤颈残留,1例吻合血管闭塞,28例载瘤动脉通畅,6例术中阻断的载瘤动脉不显影,61个动脉瘤夹均可清晰辨识,与DSA结果一致.3D-CTA评价瘤颈残留与载瘤动脉、吻合血管通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一致性为1.0.结论:3D-CTA检查操作简便,结果真实可靠,临床应用价值极高,能够很好的显示动脉瘤夹闭术后改变,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长期多次随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和分析传统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肾细胞癌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收治的4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肾脏肿瘤患者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CT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对患者的超声和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超声诊断率82.5%,CT诊断率92.5%,两种检查诊断率相比无显著差异(x2=2.9,P>0.05).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抱球型和丰富血流型的肾癌,术前均定性诊断正确(29/29).对于星点型的肾脏肿瘤,诊断符合率较高(4/6).对于少血流型肿瘤,超声无法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0/5).结论:传统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肾细胞癌中具有很高价值,可以作为早期筛查的检查方法,尤其是血供丰富的肾癌,其对小肾癌也有较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二尖瓣瓣环早期血流速度与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测量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的比值和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之间的相关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脏各种状态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维斑点成像(speckle tissue imaging,STI)技术左室整体应变率指标E/E’及组织多普勒技术在估测心衰患者左室充盈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7例2010年3月~2012年10月于我院ICU证实为心衰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行超声检查及肺动脉楔压测量,依此分组为PCWP升高组(n=32)和PCWP正常组(n=15),并设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n=33),记录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指标和组织多普勒技术指标以及常规超声指标.结果:由STI技术测得的E/E’VEL-ST和E/E’SR-ST与PCWP有显著相关性,TDI技术测得的E/E’VEL-TD仅显示弱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PCWP升高的患者各变量值均有显著升高.结论:STI技术指标(E/E’SR-ST)是估测左室充盈压升高的强有力且无创的替代指标.在ICU患者中,E/E’SR-ST显示出与PCWP更好的相关性,比TDI的技术指标更精准.  相似文献   
107.
在对运用超声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通过"二维"与"四维"超声的对比来形成分析,进而探索四维超声在对于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在本文研究的过程中,对多例患者进行二维四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术前分析准确率与术中情况进行比较,四维超生比二维超声病理诊断符合率高。据此分析,四维超生能多方位的去观察病变,与彩色多普勒搭配应用,更能做出精确的诊断,并能更好的进行术前临床分析,是医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过程中的价值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进行甲状腺超声诊断66例患者进行研究,将66例患者按照切面的方式不同分为纵向切面超声弹性和横切面超声弹性图,另外依据甲状腺的恶性肿瘤诊断标准对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于超声的弹性纵切面诊断敏感性为100%,诊断的准确性为80.3%,特异性为84.9%;相对应的横切面诊断的敏感性为100%,准确性为77.2%,特异度为86.2%,因此对于甲状腺横切面和纵切面的诊断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而且采用超声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者的自信心,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在输卵管堵塞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输卵管堵塞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实施普通输卵管疏通术,观察组实施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结果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为95.35%,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率为72.0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能够有效疏通输卵管堵塞,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0.
高强度聚焦超声能够以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有效地穿透身体内部组织,聚焦在深层组织中一个很小的空间区域内,产生很强的声能,这些能量被组织吸收引起局部温度的升高。当温度到达热敏脂质体的相变温度时,磷脂烷基链构象的会发生改变,导致脂质体的通透性增强,从而能够促进药物的释放。因此,高强度聚焦超声可以被用作外源刺激控制体内特定位置热敏脂质体的药物释放。本文对高强度聚焦超声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