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01.
浙江丽水虎纹蛙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植华  计翔 《动物学研究》2005,26(3):255-262
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了407只2001—2003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浙江丽水罚没的死亡虎纹蛙的体长等10个形态指标,结果表明:雌性成体体长(SUL)大于雄性成体,幼体形态无显著两性差异;ANCOVA去除SUL差异的影响后,雌性成体的头长和后肢长大于雄性成体,前肢长、眼径和耳径则小于雄性成体。前肢两侧对称性的偏移度成体大于幼体,雌性大于雄性;后肢两侧对称性成幼体和两性无显著差异。10个形态指标主成分分析的前三个主成分共解释64·6%的变异:第一主成分中头宽、眼径和耳径,第二主成分中后肢长,第三主成分中眼间距和鼻间距分别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用NikonSMZ-1000解剖镜鉴别277只个体胃内容物中的食物种类,发现其秋季食物以节肢动物为主;成幼体和两性食物生态位宽度为3·42~5·25,食物生态位重叠度较高为0·93~0·98。分析表明,虎纹蛙局部形态特征的两性差异微弱,而体长两性异形差异显著;雌体具有较大的体形与食性无关,而可能与生育力选择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2.
基于12S和16S rRNA序列的湍蛙属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湍蛙属 6个种共 10个种群 ,以及 4个外群种的线粒体 12S和 16SrRNA基因片段 ,比对后有94 0bp序列 ,发现 35 2个变异位点、 186个简约性位点。运用NJ法、MP法、ML法构建了系统关系树 ,各系统树一致表明内群为一单系群 ,分为两组 :第一组中 ,四川湍蛙两种群先聚合 ,再和棕点湍蛙聚为一支 ;第二组中 ,香港湍蛙和戴云湍蛙聚为一支 ,而香港大屿山离岛湍蛙种群首先与华南湍蛙相聚 ,再与武夷湍蛙构成姐妹支。研究结果表明 :香港地区增加 1种湍蛙分布 ;戴云湍蛙是一有效种 ;四川湍蛙的石棉和洪雅种群间遗传差异达到或超过其他种间的分歧水平。  相似文献   
103.
重庆市万盛区发现的小弧斑姬蛙及其分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键  高松  高红英  肖欣  朱砂  文宇  蒋牧野 《四川动物》2008,27(3):425-427
2007年7月,在重庆市万盛区黑山谷风景区采获小弧斑姬蛙Microhyla heymonsi Vogt, 1911 2号,为该物种在重庆直辖市的第二次发现,扩大了该种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4.
极度濒危的洞栖蛙类——务川臭蛙的生境和现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务川臭蛙是中国特有的两栖动物,自1979年采集到该种标本到1983年被命名以来,其已知分布点仅有模式标本产地1处,对其种群现状几乎一无所知:故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胁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级(CR)。2003年5月至2008年11月,笔者对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柏村镇的大沟水库溶洞等70多个洞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种群调查,新发现了3处分布点,掌握了栖息地环境状况,并对务川臭蛙的行为和生态作了初步观察。目前,已初步了解了该种的生存现状,以期为今后实质性的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周伟  刘钊  吴飞 《动物学研究》2009,30(1):99-104
月平均采集并解剖滇蛙14—16只(雌雄约各半),测量体长、体重、脂肪体重、精巢重、卵巢重、精巢体积和输卵管直径等。以体长为协变量做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精巢重、卵巢重、精巢体积、输卵管直径在年周期内差异显著,呈周年规律性变化。滇蛙的繁殖期为4—6月,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繁殖高峰。异速生长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腺发育与体重和体长多呈正异速生长(b>1),个体增长对性腺的发育有显著影响。个体较大的滇蛙年生殖频次至少为2次,这是提高繁殖成功率的繁殖策略之一。性腺发育与脂肪体重呈负异速生长(b<1)。脂肪体为繁殖和冬眠提供能量储备,脂肪体重在繁殖高峰期达最小值。少数脂肪储存不足的个体通过延迟冬眠时间积累能量,以便安全越冬。相关性分析和交叉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性生殖腺的发育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生殖腺的发育并非完全同步。雄蛙精巢的发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卵的成熟比精子的成熟需要更长的时间。但精巢体积和输卵管直径发育具同步性,这恰是为授精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分离纯化棕点湍蛙(Amolops loloensis)皮肤分泌液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得到有促胰岛素释放活性的分离峰,并鉴定其结构.采用葡聚糖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RP-HPLC)等手段对棕点湍蛙皮肤分泌液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胰岛素释放实验进行活性检测,Edman降解法测定活性峰的氨基酸序列,反转录法构建cDNA文库并克隆其基因.得到一个具有显著的促胰岛素释放活性的十六肽,测得其氨基酸序列为:FMPIvGKsMSGLSGKL-NH2,命名为amolopin-1.由cDNA(开放阅读框为192bp)推导的氨基酸一级结构显示,其前体由64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包括高度保守的信号肽(22aa),酸性肽以及成熟肽.经过数据库序列比对,从棕点湍蛙皮肤中得到一个新的促胰岛素释放肽,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理和药代动力学,极有可能得到一个新的治疗糖尿病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不同分泌信号对豹蛙酶(ONC)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分泌效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已知天然ONC的氨基酸序列,结合酵母偏爱密码子,设计并合成了ONC基因序列,通过融合PCR获得了不同分泌信号与ONC的融合基因,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PIC9k中,然后将线性化的重组表达载体电击转化GS115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通过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表达量。结果:糖基化ONC表观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103,且其糖基化不均匀,非糖基化蛋白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103;采用不含EAEA结构的α交配因子作为分泌信号时ONC没有表达,利用含EAEA结构的α交配因子和α交配因子的pre肽作为分泌信号时均能够显著提高其表达量。结论:采用含EAEA结构的α交配因子和α交配因子的pre肽作为分泌信号均能够显著提高ONC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08.
棘胸蛙繁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棘胸蛙繁育特性进行研究,发现棘胸蛙有不滴水不产卵的习性,通过营造滴水环境可以诱导棘胸蛙年产卵次数达6~7次,年产卵量达1960粒;另外,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可使棘胸蛙卵的孵化率和蝌蚪的变态率达96.1%和96.8%.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研究藏药臭蚤草的浩性成分,我们利用各种柱色谱技术,从藏药臭蚤草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分离到4个化合物,通过1D、2DNMR、MS和HRMS等试验,鉴定为2,4-dihydroxy-6-methyl—ethanone-4-O-β-D—Glc(1),4-(3’-hydroxypropyl)-2,6-dimethoxyphenol-3’-O-β-D—glcoside(2),4-allyl-2-methoxyphenol-1-O-β-gleo—side(3),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α—L—Rha-(1→2)-β-D—Gle(4),其中化合物1—3为苯丙素苷类化合物,化合物4为蒽醌苷。化合物1—4都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新的苯丙素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0.
《植物杂志》2009,(11):87-87
箭毒蛙亦称毒标枪蛙或毒箭蛙,属於毒蛙科。是世界上最毒的两栖动物,也是现在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两栖类动物,某些种类成年蛙的身长仅1.5厘米,但也有少数种类可以达到6厘米。也就是说箭毒蛙至少持有两项世界之最。它们很有可能还是世界上最美的蛙。它们通身鲜明多彩,多半带有红色、黄色或黑色的斑纹,四肢布满鳞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