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荒漠沙蜥血糖浓度的昼夜变动及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对爬行动物蛇类血糖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研究已有许多报道(Carmichael等,1945;Coluson等,1953;Miller等,1958;Sidorkiewicz等,1974;王培潮,1983,1991;吴瑞敏等,1985),但对蜥蜴的此类研究很少,国外见于Dessauer(1970)等。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是我国特有的蜥蜴种类,是典型的外热动物,它的许多生理活动都受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血糖作为蜥蜴生理活动的重要能源,在昼夜节律和季节性节律活动中,有何…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探明产卵季节和地理纬度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生活史特征的影响,为该虫的精确测报和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西境内沿约1°的纬度梯度自南向北建立6处固定试验样地,通过林间诱木截顶网罩的方式调查松墨天牛的世代分化和发育历期,以及通过枯死树解剖的方式调查越冬虫龄的差异。【结果】松墨天牛在赣南和赣中地区存在二代分化现象,其中赣南地区二代分化比例随产卵月份从45.75%下降至2.46%,赣中地区二代分化比例随产卵月份从17.42%下降至0,而在赣北地区仅发生1代,不存在世代分化现象。比较不同纬度下同期所产的卵的二代分代比例时发现,随着地理纬度的增加平均二代分化比例从21.92%下降至0。比较松墨天牛林间的发育历期发现,分化个体的卵-蛹历期在110.66~122.01 d之间且显示同向梯度变异,未分化个体的卵-蛹历期在330.61~366.01 d之间且显示反向梯度变异,但均不存在明显差异。比较越冬幼虫的虫龄及其占比发现,赣南和赣中地区以2-5龄幼虫越冬,赣北地区则以4-5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中2龄幼虫占比随着地理纬度的增加从12.47%下降至0,而越冬5龄幼...  相似文献   
84.
磷常为湖泊初级生产力的第一限制性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85.
在自然环境中,有机体某一特性的可塑性变化在适应和功能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以成年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野外驯化条件和实验室温度适应条件下测定静止代谢率(RMR)、蒸发失水率(EWL)和代谢活性器官的重量,同时测定肝脏及肌肉的线粒体呼吸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COX)。野外季节性驯化在冬季和夏季时测定;实验室温度适应分为2组,分别在10℃和30℃下适应4周后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夏季驯化和暖适应组相比,冬季驯化和冷适应组RMR和EWL较高、代谢活性器官较重,线粒体呼吸速率和COX活性显著增加;器官重量和细胞产热能力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导致了RMR适应性调节。结果表明,白头鹎可以表现出对季节性驯化和温度适应的生理反应,利用这种能力应付野外环境温度的波动。生理能量特性的可塑性是鸟类能量代谢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86.
季节性流感多发病于小儿人群,主要是小儿抵抗能力与免疫能力相对低下。季节性流感多发病于春冬季节,且以冬季最为显著。现阶段,临床中为了提升小儿季节性流感的治疗效果,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效果相对显著。为探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咳喘灵颗粒在小儿季节性流感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本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接收的78例小儿季节性流感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为单一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观察组为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咳喘灵颗粒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在小儿季节性流感治疗中均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在缩短症状改善时间的作用更为显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突出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季节性雪被对高山生态系统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L  Wu Y  He YX  Wu N  Sun G  Zhang L  Xu J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193-2200
在高山生态系统中,季节性雪被对土壤氮含量及转化有着重大影响.降雪是氮沉降的一种重要形式,直接影响着土壤中的有效氮含量;降雪形成不同厚度和持续期的雪被后,造成环境因子(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和生物因子(土壤微生物、高山植物和高山动物)的异质性,进而对土壤中氮素矿化和微生物固持过程产生复杂的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了持续性雪被消融期冻融交替影响土壤氮素矿化和流失的机制,并针对高山地区未来季节性雪被可能发生的变化,综述了野外原位模拟实验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开展季节性雪被对土壤氮影响研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8.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系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然而, 有关异质性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凋落物凋落量的影响机制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广西弄岗1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设置的90个凋落物收集器所收集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 选取2013‒2018年连续6年的凋落叶数据探讨了森林叶凋落量的时空动态, 旨在深入了解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凋落量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 2013‒2018年的年均叶凋落量为4,099.44 kg/ha, 标准误为232.34, 变异系数为0.15, 这表明不同年际间叶凋落量存在明显差异; 不同年际间叶凋落量的节律性变化为双峰型、三峰型或多峰型, 说明不同年份的叶凋落量存在明显的节律性差异, 但总体而言高峰期主要出现在每年的春季(3‒4月)和秋季(8‒10月); 生态因子对叶凋落量年际动态存在显著影响, 其累计解释率为69.3%, 其中海拔对叶凋落量的影响最强, 解释率为46.5%; 而生物因子如胸径变异系数、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之和和物种丰富度则对叶凋落量的影响较弱。多年的连续监测表明,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不同年际间叶片的凋落量和节律性存在显著差异, 而非生物因子, 如海拔是形成叶凋落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山东荣成天鹅湖矮大叶藻种群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荣成天鹅湖发现较大面积的矮大叶藻,因天鹅湖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矮大叶藻的高生物量,可以作为山东沿海矮大叶藻的典型代表.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对天鹅湖东岸矮大叶藻及其生境进行了周年调查,初步掌握了该种的分布情况及其生境的生态特征.结果表明:矮大叶藻床沉积物成分以砂(81%)和粉砂(14%)为主,沉积物C、N含量在冬季最高,C/N秋季最高;矮大叶藻的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与水温显著相关(P<0.05),生长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8-9月生物量最大.叶片的C、N含量及C/N因生长季节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C含量秋季显著高于春、夏季,N含量夏季显著低于春、秋季(P<0.01),C/N夏季显著高于春季(P<0.05).经估算,天鹅湖矮大叶藻的年固碳能力为111.4 g C·m-2.  相似文献   
90.
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降水格局改变可能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速率和季节物候。西双版纳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中部,属于热带喀斯特生境。由于土层浅薄,土壤保水能力极差,植物生长更容易遭到受到季节性干旱气候的影响。为探究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的树木径向生长季节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利用高精度树木生长仪连续两年监测了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中落叶树种苦楝(Melia azedarach)的树干径向变化,并与同步监测的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径向生长开始、结束以及持续生长的时间在年际间存在差异。与2018年相比,2019年苦楝生长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较晚,且年生长量较小,这可能是与2019年雨季开始较晚且在生长季早期经历了严重的高温干旱有关。苦楝的径向日生长量与日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光合有效辐射、水汽压亏缺和风速呈负相关关系,表明了在苦楝的径向生长主要受水分条件限制。在干旱年份(2019年),苦楝的日生长量与降水和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更强。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热带喀斯特生境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以及树木适应季节性干旱气候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