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弄岗熊猴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生熊猴(Macaca assamensis)进行了连续跟踪观察,收集相关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通过分析其与气候及食物组成的关系,从中探讨影响熊猴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在熊猴的日活动节律中,觅食活动表现为逐渐增强的趋势,最高峰值出现在下午15:00,休息活动在中午出现一个小的高峰;其日活动节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旱季大部分时间段的觅食强度均高于雨季,且早上7:00-10:00出现一段长时间的休息,而雨季里长时间的休息则发生在中午12:00-14:00;在活动时间分配上,熊猴平均花费39.6%时间用于休息,33.2%用于移动,18.3%用于摄食,5.1%用于理毛,2.4%用于玩耍,1.4%用于其他行为,其活动时间分配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与雨季相比,在旱季熊猴明显增加用于觅食的时间,而相应地减少用于休息的时间,活动时间分配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与食物组成的变化有关;在不同年龄组个体间,青少年猴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玩耍,而用于休息和理毛的时间明显少于成年猴。  相似文献   
72.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9种植被亚型象甲科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巧 《生物多样性》2006,14(1):73-78
2004年3–4月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季节性雨林、山地雨林、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山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暖温性落叶阔叶林、暖热性松林、热性竹林等9种植被亚型中象甲科昆虫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运用震落法采集标本853号,隶属于18亚科52属96种。跳象亚科个体数量最多,隐喙象亚科种类最丰富。季节性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中不仅物种数最丰富,狭适种和稀有种也最多。暖温性落叶阔叶林及季节性雨林个体数量最丰富,落叶季雨林及半常绿季雨林最贫乏。9种植被亚型中象甲群落极不相似。季节性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重要地位,应予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73.
本文研究了秋冬季节淡水大米草(Spartina densiflora)沼泽中野生豚鼠(Cavia a perea)的丰度、繁殖和微生境利用,以及其对当地植被和棉鼠类(Sigmodontine)啮齿动物的影响。野生豚鼠喜好S.densiflora覆盖度高的生境。繁殖个体(成体)主要利用矮草为主的斑块,幼体则主要利用禾本科植物为主的斑块。结果说明,野生豚鼠微生境的利用受捕食风险和食物种类的影响。在淡水沼泽中,野生豚鼠的丰度、繁殖、体重和微生境利用没有季节性变化,它们对植物的取食和活动跑道的建造对植被结构和同域的啮齿类动物没有负面影响。通过对具有中度季节性变化的淡水生境中的豚鼠种群和具有高度季节变化的草地和路边中的豚鼠种群进行比较,表明野生豚鼠的种群动态以及豚鼠种群对植被和与其共生的啮齿动物群落的影响都受到冬季植被盖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74.
冷季型草坪杂草的季节性发生与演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西安地区冷季型草坪杂草的种类、发生时期进行普查,对杂草的发生与季节性演替规律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发现阔叶杂草优势种有酢酱草、蛇莓、紫菀、深绿蒿等,单子叶杂草优势种有狗牙根、马唐、莎草等,并提出了以多度等级确定危害成度及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5.
滇东南李仙江大黑山热带季节性雨林番龙眼群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东南绿春县李仙江大黑山番龙眼群落以无患子科的番龙眼和苏木科的无忧花为乔木层优势种,外貌以单叶、纸质、全缘、渐尖、叶叶为主的常绿大、中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层间木质藤本较丰富,属一种热带 北缘的热带季节性雨林类型,该群落物组成复杂,动态结构稳定,处于生长期。  相似文献   
76.
辽东栎叶片昆虫取食形状多样性及其变化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食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叶片的植食性昆虫有丰富的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昆虫取食叶片留下的形状变化多,易观察,可以作为昆虫物种多样性监测的手段之一。研究北京西部东灵山地区辽东栎叶片被植食性昆虫取食状况,发现昆虫对辽东栎叶片的危害非常普遍,叶片被食频率约为90%,被食面积约5%,取食状可分为9类,其中以缘食和孔食为主,共记录20余种植性昆虫,其中蛾类幼虫和甲虫是主要取食种类,植食性昆虫集中出现在叶片发育的早期阶段(5-6月份),7月份后,大多数幼虫发育成熟,取食叶片的面积减少。各取食状所涉及昆虫种类的组成不同,面积呈不同的季节变化模式,其中缘食状和孔食状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辽东栎叶片在展叶初的叶面积最低,在7月底均达到最大值,然后呈下降趋势,单位面积重量也在展叶初最低,在6月底接近最大值,不同坡向的辽东栎林和叶片面积,单位面积重量及叶片被食面积均有显著差异,偏阳坡(东南坡) 高于偏阴坡(西北坡)。以上结果表明,辽东栎叶片维持了昆虫物种多样性,昆虫的生长发育与辽东栎的物候规律相互协调,昆虫种类的取食呈季节和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77.
季节性流感多发病于小儿人群,主要是小儿抵抗能力与免疫能力相对低下。季节性流感多发病于春冬季节,且以冬季最为显著。现阶段,临床中为了提升小儿季节性流感的治疗效果,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效果相对显著。为探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咳喘灵颗粒在小儿季节性流感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本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接收的78例小儿季节性流感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为单一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观察组为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咳喘灵颗粒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在小儿季节性流感治疗中均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在缩短症状改善时间的作用更为显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突出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哺乳动物,其繁殖活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成年雄性高原鼠兔在繁殖期睾丸重量显著增加,精子发生正常进行,而在非繁殖期睾丸退化,精子发生阻断在未分化精原细胞阶段。光周期控制实验显示,长光照(16h∶8h)诱导非繁殖期高原鼠兔重新启动精原细胞分化和精子发生;而短光照(8h∶16h)显著抑制繁殖期高原鼠兔精子发生。酶联免疫分析发现,褪黑素分泌水平在长日照条件下降低而在短日照条件下升高。非繁殖期高原鼠兔连续注射褪黑素拮抗剂能诱导生殖细胞发育和精子发生恢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与黄体生成素(LH)在繁殖期鼠兔下丘脑垂体显著升高,促卵泡素(FSH)水平无显著差异。注射GnRH可以促进非繁殖期高原鼠兔精原细胞分化和精子发生,而褪黑素注射后抑制GnRH的分泌进而负调控性腺轴。综上,高原鼠兔季节性精子发生受光周期-褪黑素信号控制,后者主要通过控制GnRH、LH水平影响精原细胞分化。本研究对理解季节性动物精子发生的调控机制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9.
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降水格局改变可能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速率和季节物候。西双版纳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中部,属于热带喀斯特生境。由于土层浅薄,土壤保水能力极差,植物生长更容易遭到受到季节性干旱气候的影响。为探究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的树木径向生长季节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利用高精度树木生长仪连续两年监测了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中落叶树种苦楝(Melia azedarach)的树干径向变化,并与同步监测的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径向生长开始、结束以及持续生长的时间在年际间存在差异。与2018年相比,2019年苦楝生长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较晚,且年生长量较小,这可能是与2019年雨季开始较晚且在生长季早期经历了严重的高温干旱有关。苦楝的径向日生长量与日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光合有效辐射、水汽压亏缺和风速呈负相关关系,表明了在苦楝的径向生长主要受水分条件限制。在干旱年份(2019年),苦楝的日生长量与降水和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更强。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热带喀斯特生境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以及树木适应季节性干旱气候的策略。  相似文献   
80.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系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然而, 有关异质性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凋落物凋落量的影响机制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广西弄岗1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设置的90个凋落物收集器所收集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 选取2013‒2018年连续6年的凋落叶数据探讨了森林叶凋落量的时空动态, 旨在深入了解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凋落量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 2013‒2018年的年均叶凋落量为4,099.44 kg/ha, 标准误为232.34, 变异系数为0.15, 这表明不同年际间叶凋落量存在明显差异; 不同年际间叶凋落量的节律性变化为双峰型、三峰型或多峰型, 说明不同年份的叶凋落量存在明显的节律性差异, 但总体而言高峰期主要出现在每年的春季(3‒4月)和秋季(8‒10月); 生态因子对叶凋落量年际动态存在显著影响, 其累计解释率为69.3%, 其中海拔对叶凋落量的影响最强, 解释率为46.5%; 而生物因子如胸径变异系数、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之和和物种丰富度则对叶凋落量的影响较弱。多年的连续监测表明,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不同年际间叶片的凋落量和节律性存在显著差异, 而非生物因子, 如海拔是形成叶凋落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