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菹草对湖泊沉积物磷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武昌野芷湖湾菹草(PotamogetoncrispusL.)生物量较高位置的沉积物显示明显较高的磷吸附指数,以及据Langmuir方程:C/X=C/Xm+K×1/Xm导出的最大吸附量与吸附强度,这一结果在不同时期与不同采样深度均有体现,故提高沉积物磷的吸附能力应为菹草维持水体较低营养水平的重要机制。铁结合态磷是沉积物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吸附能力的提高可由有机质及其与铁的相互作用部分地得到解释。不同时期菹草生物量较高的沉积物表现明显较低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最大反应速度,降低沉积物有机磷的酶促分解速率应为菹草维持水体低营养水平的另一机制。  相似文献   
2.
磷常为湖泊初级生产力的第一限制性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3.
池塘水华与底层磷营养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比较了武汉东郊相邻池塘间隙水、上覆水与沉积物中磷形态、水相中与不同大小颗粒相联系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APA)、溶解态与沉积物APA动力学参数及沉积物有机质的含量。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aeruginosa)出现或繁盛的池塘上覆水中正磷酸盐 (O—P)或间隙水中不同形态磷的浓度较高 ,而底层水相不同形态磷浓度较低的池塘叶绿素的浓度亦低 ,且未见铜绿微囊藻 ,故水华与底层磷营养之间联系紧密。各塘沉积物磷主要以铁结合态形式存在 ,铜绿微囊藻繁盛的池塘沉积物中铁结合态磷含量较低 ,而有机质含量较高 ,底层APA亦表现出较高的底物亲和能力 (较小的Km 值 )和反应速度 (较大的Vmax值 ) ,上述结果说明 ,有机质可能在上覆水、间隙水与沉积物诱导具不同动力学特征的高APA ,同时引发厌氧状态 ,这双重因素均有利于O—P的迅速释放 ,从而促进水华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植物花粉母细胞是观察研究细胞减数分裂的好材料。一般都采用普通压片法观察,但效果不很理想。尤其对于一些花粉母细胞外包有一厚壁外壳(如棉花、草莓等)的材料,效果更差一些。通过实践摸  相似文献   
5.
禾谷镰孢是小麦赤霉病和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真菌。试验优化了聚乙二醇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建立了禾谷镰孢高效转化的稳定体系,并总结了影响转化成功的主要因素。以此方法对禾谷镰孢进行活体荧光标记,并用转化菌株侵染小麦胚芽鞘,在荧光显微镜下追踪病原真菌在宿主植物体内的生长及扩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浮游细菌胞外碱性磷酸酶在湖泊磷循环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但其与生物可利用性磷和颗粒态有机质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研究以从太湖沉积物分离的3 株解有机磷细菌(OPB)和东湖水中OPB菌群为实验对象, 以蓝藻干物质为颗粒态有机质, 系统分析了模拟条件下OPB 的数量、不同大小颗粒所表现的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APA)与不同形态磷的浓度及其相互关系。从总体上讲, APA 与OPB 数量显著正相关, 且明显反比于溶解反应性磷(SRP)浓度, 在模拟实验过程中, 不同菌株(群)所对应的SRP 浓度均显著不同, 故其解磷能力各异。从绝对活性及其在总活性中所占的比例来看, 各处理间小颗粒(0.22—3.0 μm)APA亦明显不同, 而大颗粒(>3.0 μm)APA和溶解态(8 CFU/mL), SRP 浓度逐渐增加。实验后期(20—33 d)细菌数量大幅度减少, 且伴随SRP 和溶解态有机磷浓度的显著升高。因此, 在缺磷且富含颗粒态有机质的条件下, OPB 将产生胞外碱性磷酸酶, 分解有机磷, 进而满足其大量生长的需要, 同时有效改变溶解态磷的形态与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鱼类养殖前后 ,地下水中正磷酸盐 (o P)浓度、碱性磷酸酶活性 (APA)在不同大小颗粒之间的分布、溶解态APA对pH、温度、CuSO4、ZnSO4、EDTA 2Na与表面活性剂 (CTAB与TritonX 10 0 )的应答方式及其动力学特征。养鱼之后 ,玻璃缸水中碱性磷酸酶表现出明显较高的活性 ,且以溶解态为主要存在形式 ,这种效应与鱼类的品种有关 ,溶解态APA的最大反应速度 (Vmax)与米氏常数 (Km)均明显提高 ,最适温度与pH值以及对于Zn2 的应答方式亦发生明显改变 ,颗粒结合态APA甚微或不可监测 ,藻类极少 ,故非溶解态APA的主要贡献者。因此 ,鱼类饲养与溶解态APA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养鱼缸底颗粒的蒸馏水提取液与同缸水中的溶解态APA对pH值的应答方式十分接近 ,这一结果暗示养殖产生的固体废物是溶解态APA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不同固磷方式对巢湖沉积物磷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源磷负荷将严重阻碍富营养化湖泊的恢复,其控制技术的关键在于有效增强沉积物吸附磷的能力,而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研究以典型富营养化湖泊(巢湖)严重污染区域的沉积物为实验对象,系统比较了常规固磷方式(施用CaCl2、FeCl3、AlCl3与曝气)对沉积物磷吸附行为和间隙水溶解态可反应磷(SRP)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剂量的CaCl2之后,沉积物磷最大吸附量和吸附能均无显著变化,间隙水SRP浓度和沉积物磷平衡浓度(EPC0)仅有较小幅度的下降;FeCl3和AlCl3的施用可明显增加沉积物磷的最大吸附量和吸附能,同时有效降低间隙水SRP浓度和EPC0值,即沉积物显示更强的从水中吸附磷的能力。当同处低剂量水平时,铁能更有效地降低沉积物EPC0值;反之,曝气对沉积物最大吸附量和吸附能均无显著影响,却明显提高了间隙水SRP浓度和沉积物EPC0值,进而导致更强的磷释放风险。故建议将适量铁的施用作为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修复的有效技术,且慎用曝气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