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苜蓿品种(系)对苜蓿斑蚜存活率和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抗蚜性鉴定的基础上,在室内25℃条件下,选用4个抗蚜性不同的苜蓿品种(系),测定了不同苜蓿品种(系)上苜蓿斑蚜Therioaphis maculate (Buckton)若虫存活率及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苜蓿斑蚜在不同苜蓿品种(系)3、6叶期及成株期的存活率均以HA-3上最低,分别为8.00%±1.15%,21.27%±7.40%,17.07%±3.03%;Hu上最高,分别为25.63%±3.68%,42.27%±2.76%,55.10%±0.19%;且苗期显著低于成株期。以若虫存活率和内禀增长率作为测定抗生性的指标,供试品种(系)对苜蓿斑蚜抗生性的大小依次为HA-3>G3>JH>Hu,与田间抗性鉴定结果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132.
嗜卷书虱的实验生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8种温度(17.5~35℃)及5种相对湿度(50%、60%、70%、80%和90%)条件下,以全麦粉、酵母粉、脱脂奶粉(10∶1∶1)为食料,系统研究了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实验种群生态学特性。获得了该虫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生长发育、生存和繁殖的一系列特性和参数,包括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平均繁殖力等,并建立了发育速率、存活率及繁殖力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3.
为了明确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和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 (Bezzi)资源利用的种间竞争机制,比较两者的竞争实力,本文研究了两种实蝇幼虫在26℃条件下于人工饲料和番石榴中的种间竞争关系。结果显示,两种实蝇同龄幼虫在共同饲养的竞争条件下,橘小实蝇幼虫期缩短、存活率提高,而番石榴实蝇蛹重变轻、存活率降低,橘小实蝇通过加快自身生长和抑制番石榴实蝇生长的方式在资源利用竞争中获得更多资源。因此,两种实蝇幼虫在种间竞争中,橘小实蝇可通过调整生活史对策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4.
胡汛  余海 《细胞生物学杂志》1993,15(3):138-140,126
用一系列电融合参数(脉幅2—6kV/cm,脉宽10—90μs)处理K562,NS-1及小鼠脾脏细胞。结果说明,在以上电脉冲范围内,K562细胞的存活率不发生显著变化,其存活率均在80%左右波动。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其存活率与脉幅或脉宽变化均无显著相关性。NS-1细胞经脉幅为4kV/cm,脉宽为70μs的电脉冲处理,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细胞的31%,并且细胞存活率与脉幅呈显著性负相关。小鼠脾细胞则在脉宽为50μs,脉幅为2kV/cm的电脉冲处理后,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3H-Tdr掺入明显受到抑制,并且~3H-Tdr掺入与脉幅呈显著性负相关。3种细胞对电击穿的耐受性依次是K562细胞>NS-1细胞>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根据Zimmer-mann的理论推导,细胞膜电击穿主要与细胞直径有关,细胞直径越大,细胞膜击穿电压所需外加电场越小,反之亦然。然而本实验结果并不符合此规律。本文探讨了影响细胞膜电击穿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35.
巢址选择对鸟类的巢捕食率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鸟类的巢址特征与巢捕食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揭示不同巢址特征对鸟类成功繁殖的作用。本研究以2014至2017年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察的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红头长尾山雀在卵期(产卵及孵卵期)(n = 124巢)及育雏期(n = 119巢)被捕食巢和成功巢的日存活率与发现巢的时间和营巢植物种类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根据其巢址的总体特征对其巢址安全性进行评级,以探究研究者评估的巢址安全等级对预测巢存活率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卵期,营巢于竹类植物(如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和刚竹属Phyllostachys sp.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灌草类植物(如蔷薇Rosa spp.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上的红头长尾山雀巢的日存活率皆显著高于在松柏类植物(如油松Pinus massonian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上的巢;在育雏期,营巢于灌草类植物上巢的日存活率显著低于竹类、杉木和茶树上巢的日存活率。卵期巢的日存活率随巢日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育雏期巢的日存活率不随巢日龄显著变化。此外,巢的日存活率与发现巢的日期之间没有显著关系,研究者评估为巢址安全等级不同的巢,其日存活率也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营巢于某些特定植物有助于降低红头长尾山雀面临的巢捕食风险,说明营巢植物种类对鸟类的繁殖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6.
本研究以内蒙古乌珠穆沁白马(Equus caballus)雄性和雌性为实验材料,利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耳组织成纤维细胞原代建系,研究耳组织来源的细胞贴壁率、冷冻前及复苏后存活率、生长曲线,进一步绘制乌珠穆沁白马成纤维细胞核型图。实验结果显示,雌、雄乌珠穆沁白马耳组织成纤维细胞经组织贴壁法建系培养,生长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并呈现“S”型生长曲线特征;细胞冷冻前后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但仍具有较好的耐受冷冻性;根据染色体核型分析,雌、雄乌珠穆沁白马耳组织成纤维细胞染色体条数为2n = 64,其中31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雌、雄乌珠穆沁白马耳组织成纤维细胞系,并且得到可稳定培养、具有良好遗传学特性的细胞系,为后续的相关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7.
本文报道了长兴岛桔粉虱生活史及习性、自然种群生命表资料以及大田种群动态,并研究了杀虫剂对桔粉虱的影响。桔粉虱在长兴岛一年发生3代,以Ⅳ龄若虫越冬。各虫态中卵及Ⅳ龄若虫死亡率最高,Ⅱ龄若虫较低,每年3代中以第2代死亡率最高。桔粉虱存活率曲线属威布尔模型的第Ⅲ型。大田种群动态资料以种群年龄结构为特征反映了粉虱的田间数量消长及杀虫剂对其影响。对防护林女贞树上的粉虱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并将粉虱作为江原钝绥螨的交替饲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8.
1980—1982年在青海省海北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地区,用标志重捕法(CMR)对自然栖息地中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文主要分析了根田鼠种群数量变动特点和繁殖、存活及年龄结构与种群动态的关系,并试图探讨根田鼠种群的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39.
谢文华  陶双伦  杨冬梅  梁静  李俊年 《生态学报》2014,34(22):6583-6588
种群密度效应主要表现在影响和调节种群的死亡率、发育速率、繁殖率以及扩散、迁移等反应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参数。分析密度对大树蛙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有助于探究外界环境因子导致大树蛙种群密度迅速下降的作用机制。设置了15、20、25只/L和30只/L 4个密度组,测量大树蛙蝌蚪的尾长、体长、发育时间和存活率。结果表明,在15—30只/L范围内,密度升高显著降低了大树蛙蝌蚪尾长和体长的生长速率,减小其变态期的尾长和体长大小,其中与15只/L相比,20、25只/L和30只/L 3组蝌蚪的尾长分别降低了11.6%、11.8%和13.9%,体长分别降低了11.1%、9.5%和12.9%;随着密度的升高,大树蛙蝌蚪发育至跗蹠部伸长期和前肢伸出期的所需时间显著延长;大树蛙蝌蚪生长后期的存活率随密度升高显著降低,但密度对蝌蚪生长早期的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因此,密度升高可显著减小大树蛙蝌蚪的尾长和体长、延长发育时间和降低其生长后期的存活率,可能影响大树蛙蝌蚪变态后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140.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 are the primary extracellular matrix-producing cells within the river and have numerous vital functions. A robust protocol for the 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HSCs is important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f cell functions and related mechanisms in river disease. The volume of the mouse river i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rat river, which makes it much more difficult to isolate mouse HSCs (mHSCs) than rat HSCs. At present, isolating mHSCs is still a challenge because there is no efficient, robust method to isolate and culture these cells. In the present study, C57BL/6J mice were intravenously injected with riposomeencapsulated dichloromethylene diphosphate (CL2MDP) to selectively eliminate Kupffer cells from the river. The mouse livers were then perfused in situ, and the mHSCs were isolated with an optimized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technique. In the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liposome group, the yield of mHSCs was (1.37 ±0.23) × 10^6/g river, the cell purity was (90.18 ± 1.61)%, and the cell survival rate was (94.51 ±1.61)%. While in the CL2MDP-liposome group, the yield of mHSCs was (1.62 ±0.34)× 10^6/g liver, the cell purity was (94.44 ± 1.89)%, and the cell survival rate was (94.41 ±1.50)%. Based on the yield and purity of mHSCs, the CL2MDP-riposome treatment was superior to the PBS-liposome treatment (P 〈 0.05, P 〈 0.01). This study established successfully a robust and efficient protocol for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mHSCs, and both a high purity and an adequate yield of mHSCs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