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研究了中国石龙子繁殖季节中性腺变化与血浆性类固醇激素水平波动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雌性中国石龙子卵黄生成需要雌二醇(17β-estradiol,E2)的刺激.体现在卵巢重量于4月底至5月中旬间达峰值,血浆E2水平于3月底至最高值,此后显著回落,并于排卵前再次回升;血浆孕酮(progesterone,P)的生理功能在于输卵管卵的维持、促进胚胎发育和卵壳的形成.从3月中旬至4月底间,血浆P水平在基础值附近波动.5月中旬,随动物的排卵,血浆P水平迅速上升,至该月底达最高值,于产卵后迅速下降;E2随P的上升而下降,两者呈反向变动.雄性血浆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与生精作用、维持攻击、求偶及交配行为密切相关.血浆T水平于动物出眠后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并于4月中旬达峰值.5月中旬后,随睾丸的萎缩,血浆T水平也缓慢下降,至6月底达最低值.  相似文献   
132.
摄食对印度蜓蜥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摄食后印度蜓蜥雌性成体的耗氧量变化 ,研究摄食特殊热动力作用 (SDA)。动物分为摄食黄粉虫幼虫实验组和禁食对照组 ,两组蜥蜴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测定耗氧量前 ,将所有动物在 3 0℃恒温室内禁食 3d。用容积为 3 0 0ml的封闭式呼吸室测定两组蜥蜴在 3 0℃条件下连续 3d的耗氧量 ,测定间隔时间为 4~ 2 5h。禁食组动物实验期间的耗氧量无显著的时间变异 ,实验组动物耗氧量的时间变异显著 ,这些结果表明摄食影响印度蜓蜥的代谢率。实验组动物摄食 8h后耗氧量已显著大于禁食组 ,摄食 3 0h后两组动物的耗氧量无显著差异。印度蜓蜥达到SDA峰值的平均时间约为 1 2 7h ,SDA峰值耗氧量是禁食对照组动物耗氧量的 1 6倍。印度蜓蜥单次摄食实验中的SDA具有进食后耗氧量迅速增加 ,达到峰值后下降至摄食前水平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33.
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从深红酵母 (Rhodotorlarubra)、紫红红球菌 (RhodococcusrhodochrousATCC1380 8)、深红诺卡氏菌 (N .rubropertincta)制备的诱导子 ,诺卡氏菌属№ 5 2 0 5菌株的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提高 ,其中在含深红诺卡氏菌诱导子 (添加量为 12 0 μg/ml)的分批发酵中 ,№ 5 2 0 5菌株的生物量可达 13.7mg/ml;类胡萝卜素含量可达 6 33.5 μg/g干菌体 ,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9 .8%和 16 .8%。  相似文献   
134.
细菌多重耐药性的转移与基因盒-整合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的多重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近年来耐药基因转移的新机制与基因盒-整合子系统密切相关。本文就该系统的发展历史、整合子的结构与分类、基因盒的种类与表达、基因盒.整合子的检测方法及其多重耐药性传递的相关性作一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35.
香菇栽培料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内香菇栽培料常规配方基础上,设计了添加2.5mL盐酸/kg取代常规配方中1%蔗糖的新工艺,经测定,2种栽培料灭菌后还原糖与蔗糖浓度、发菌期与子实体产量基本一致,新配方栽培料灭菌后pH值为5.6,是香菇菌丝生长最适pH值。新配方工艺可降低生产成本10%左右。  相似文献   
136.
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光合细菌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haeroides)、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嗜酸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dnasacidophila)、深红红螺菌(Rhodospirarubrum)、万尼氏红微菌(Rhodomocrobiumvannielii),经溶菌酶(3mg/L)处理50min后,获得了它们的菌体形成的原生质体,其再生率分别为80%、71%、82%、61%、74%.取等量的亲本菌株在35%的PEG(MW6000)诱导下两两融合5min,共10种组合.其融合率为球×沼2.5×10-4、球×嗜2.1×10-4、球×深2.0×10-4、球×万2.1×10-4、沼×嗜2.8×10-4、沼×深2.4×10-4、沼×万2.6×10-4、嗜×深2.0×10-4、嗜×万2.3×10-4、深×万2.4×10-4.经影印法鉴定:形成的融合子可以分别生长于以相应的有机物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所有融合子体积均相当于两亲本株体积之和,融合子菌落形态特征介于两亲本株之间.从中随机挑选100个融合子,以辣椒苗作为靶标植物,从上述融合子中筛选到了1株具有显著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抗病性的融合子.  相似文献   
137.
果实软腐病是猕猴桃贮藏期间最严重的真菌病害,猕猴桃间座壳Diaporthe actinidiae是该病检出率最高且致病力最强的病原菌.该病菌从花前期开始侵染,至果实贮藏期才表现症状,侵染至发病周期较长,可借助荧光标记对其侵染过程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的技术,运用携带GFP及潮霉素抗性基因的双元载体p...  相似文献   
138.
HKT1和HAK1等转运子介导钾离子的高亲和吸收以及K+/Na+共运转,从而可能增强Na+替代K+的能力;KAT1和KST1等离子通道介导钾离子的累积和转运,从而调节气孔细胞的渗透压,控制气孔运动。阐述了植物生物膜上离子转运机制和钾营养高效机理的某种可能的关系。这些转运子和通道的高效表达可能与植物钾营养高效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9.
将重组克隆质粒(PGEM-λMZ)用EooRⅠ酶切后,电泳回收目的的片段,克隆到经EooRⅠ酶切、CIAP处理的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得到的转子化经PCR鉴定和酶切分析,筛选出符合正确阅读框的重组子,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PET-λMZ),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中成功地表达了含目的蛋白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的34KDa,加入IPIG诱导6h后,蛋白表达接近最高 水平。表达产物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SDS-PAGE检测为要带。经Western-blotting杂交实验,纯化出的目的蛋白能与兔抗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抗血清发生反应,说明MZP蛋白是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抗原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重组疫苗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0.
Stat1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子 1 )的激活与刺激因子和细胞组织类型有关 ,它的活化受体有组织分布特异性 .本研究比较 G0 期和对数生长周期两个不同状态体外培养的人包皮成纤维细胞受到干扰素 ( INF-α)刺激后 Stat1基因 m RNA、蛋白质表达以及蛋白质合成效率的差异 .结果表明 :成对数生长的细胞 Stat1的m 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达 1 0倍左右 ,蛋白质表达增加 3~ 4倍左右 ;G0 期细胞 Stat1的 m 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约 3~ 4倍 ,蛋白质表达增加约 3~ 4倍 ;对数生长细胞 Stat1蛋白质合成效率明显降低 ,在翻译水平可能有调控 .以上结果提示对数生长和 Go 细胞对 INF-α刺激反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