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实数遗传算法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实数遗传算法又作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不仅可快速产生初始种群,而且实现了子代种群的产生在优化方向上进行,提高了算法的搜索能力,克服了子代个体位置限制的不足,有利于保持种群的多样性,提高了避免未成熟收敛于局部最优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42.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马氏珠母贝4个养殖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4月,从马氏珠母贝基础群体选取2、4、32和158个亲本分别繁殖4个子代群体,分别命名为P1、P2、P3和P4。2009年7月,从这4个子代群体随机取样30个个体,利用7对微卫星引物分析其遗传结构。结果表明,7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22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4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3193。P1、P2、P3和P4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4737、0.5489、0.6767和0.7143;P1、P2、P3和P4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737、0.5489、0.6767和0.7143;P1、P2、P3和P4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472、0.4224、0.4726和0.4930。本结果表明4个养殖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且有效亲本数目对子代遗传结构有较大的影响,这为马氏珠母贝的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为探索栗属杂交F1代幼林期生长、枝条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杂种优势,并为栗属育种亲本选配及早期选择指标筛选奠定理论基础,该研究以锥栗、板栗种内和种间9个杂交组合子代及其亲本为材料,在分析F1代幼林期生长、枝条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杂种优势的基础上,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7个亲本的遗传距离,进而分析栗属杂交子代生长、枝条性状杂种优势与亲本遗传距离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栗属杂交F1代生长、枝条性状均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各性状组合间F值的变动范围为5.08~22.03,组合内的变异系数范围为6.60%~27.69%;各性状广义遗传力均在0.5以上,性状受遗传影响较大;除地径外,其他性状遗传传递力均大于100%,性状遗传稳定性较高;各性状中亲优势率为-6.01%~44.40%,且F1代生长、枝条性状存在普遍的超亲分离现象。(2)28对引物在7个亲本中共检测出115个多态性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3~5个不等,平均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为4.1个,多态性程度较高;Shannons 指数(I)、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分别为1.25、0.674,亲本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3)相关分析表明,杂交子代一年生枝长、一年生枝粗及节间距的杂种优势与亲本遗传距离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并随遗传距离增大杂种优势增强。  相似文献   
44.
选定组配树种对桉树杂交种的特性起决定作用,但不同种间杂交种的生长表现常常不容易预测。为掌握华南地区桉树重要树种间杂交种的生长特征,促进桉树杂交育种的精准化,该文以父本为混合花粉的人工杂交种为遗传材料,以尾叶桉×巨桉为对照,进行了尾叶桉与桉树窿缘组树种(布拉斯桉、细叶桉、钝盖赤桉、昆北赤桉)的4种组配杂交种的生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材积生长量上,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低于尾叶桉×巨桉,但其内部树种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尾叶桉×昆北赤桉具有显著优势;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树高、胸径均显著小于尾叶桉×巨桉,但其高径比显著大于尾叶桉×巨桉(P0.05);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具有高的和一致的保存率,且在不同组配间、家系间(组配内)均无显著差异,5年生值为84.4%~89.6%;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5年生材积的平均变异系数约为64%,组配间、家系间差异大,都大于尾叶桉×巨桉。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速生性、树形等与尾叶桉×巨桉间存在显著差异,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组配、家系间具有显著的生长差异,可为桉树遗传改良提供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5.
更正声明     
发表在本刊2011年第11卷第2期第368页的论文《孕期应激对子代大鼠骨髓淋巴干细胞发育的影响》,第一作者武妍的单位更改为:湘雅三医院。  相似文献   
46.
尼古丁对学习记忆间接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昆明小鼠母鼠受孕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和尼古丁组(NIC)。CON组母鼠自由饮水,NIC组母鼠饮水中给予浓度为50μg/mL的尼古丁。子代小鼠60日龄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之后在体记录海马区穿通纤维通路(perforant pathway,PP)至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结果显示,NIC组仔鼠的逃避潜伏期从第3天开始明显大于CON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所占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均低于CON组,LTP群峰电位幅值和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斜率也都显著低于CON组。说明由母体摄入的尼古丁,可经胎盘和乳汁明显作用于其子代,导致子代学习记忆功能的明显损伤,其可能机制是因为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可塑性的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7.
用DNA指纹图谱分析了甘薯(Ipomoea batatasLam.)徐薯18和AB78-1品系及它们的正反交子代叶绿体DNA,结果显示子代叶绿体DNA指纹均与母本相同,而未发现与父本或双亲相同的指纹图谱,因此在该杂交组合中质体遗传方式为母系遗传,这个结论与先前根据细胞学研究所推测的甘薯质体遗传试不同。表明旋花科植物可能并不存在一个一致的父系或双亲质体传递模式。DNA指纹图谱分析用于质体遗传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其优越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8.
通过三级营养关系的传递,研究不同寄主食物和寄主对雅脊金小蜂Theocolax elegans(Westwood)子代性比、体型和翅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雅脊金小蜂寄生小麦粒中的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或米象Sitophilus oryzae(L.)的子代蜂量均显著高于寄生玉米粒中的玉米象或米象的子代蜂量;寄生小麦粒中的米象与玉米象的蜂量之间差异不显著,雌雄性比之间也差异不显著。子代雌蜂个体的体长均显著长于雄蜂的体长;但在寄生玉米粒中的米象时,其子代雌蜂和雄蜂的个体大小是最小的。长翅型雅脊金小蜂在寄生小麦粒中的米象或玉米象时,其子代长翅型的个体数量显著多于寄生于玉米粒中的米象或玉米象的子代长翅型个体数量。因此,用小麦粒中的米象或玉米象来繁殖雅脊金小蜂较之用玉米粒中的玉米象或米象的繁殖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产前应激对雄性子代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SD孕鼠随机分为有产前应激处理(妊娠第15到21天每日3次限制活动)和无产前应激处理,并对其雄性子代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共分为产前应激+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产前应激+MCAO组(n=10),于再灌注后第5天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缺血灶边缘区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受体A4(EphA4)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共表达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phA4、GFAP和神经蛋白聚糖(Neurocan)蛋白表达。结果:产前应激+MCAO组子代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EphA4、GFAP和Neurocan蛋白表达均较MCAO组显著增加(P均<0.05),且GFAP阳性细胞形态学改变及EphA4/GFAP共表达也较MCAO组明显。结论:产前应激可能改变子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上EphA4受体的表达,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产生神经蛋白聚糖。  相似文献   
50.
在幼龄林时期开展早期稳定性选择研究,为各造林地点及环境条件相似的毗邻地区选择优树,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21个白桦家系为材料,分别在庆安、尚志、辉南、丹东等4个试验点营建子代测定林,对2年生白桦树高和地径等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树高与地径性状在各地点间和各家系间以及家系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上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在庆安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201、203等家系;在尚志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203、206、201、312、316、205等家系;辉南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203家系;在丹东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325、203、310、204、201、316等家系。采用Tai模型对参试家系的地径性状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203与201家系是生长表现优异、稳定性强的最优家系;309、308、205、316、302和206等6个家系生长表现较好,生长适应性较强,是较好家系;311家系受环境条件影响大,为敏感型家系;325家系生长表现在各点均不一致,为不稳定家系。研究结果不仅为白桦优良家系的评价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为优良亲本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