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1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23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对原核细胞表达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核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作用进行好研究,结果发现表达的核蛋白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免疫小白鼠血清中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荧光抗体滴度达1:12800;用免疫小鼠脾细胞和血清做被动免疫保护实验,结果显示脾细胞对部分乳鼠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死感染有保护作用,保护率可达38%,而血清可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同时也未观察到核蛋白免疫血清具有感染的保护作用,保护率可达38%,而  相似文献   
42.
对原核细胞表达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核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表达的核蛋白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免疫小白鼠血清中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荧光抗体滴度达1:12800;用免疫小鼠脾细胞和血情做被动免疫保护实验,结果显示脾细胞对部分乳鼠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死感染有保护作用,保护率可达38%,而血清不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同时也未观察到核蛋白免疫血清具有促感染乳鼠早死作用。表明核蛋白能诱导细胞免疫保护但不诱导抗体介导的免疫保护,同时也不引起抗体介导的早死,这就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核蛋白作为该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成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3.
现常用于检测高血压病的彩色、脉冲多普勒及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不足。本文利用其各自的优点,运用上述复合超声心动图法检测96例高血压病患者及96例正常人,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此法检诊高血压病是实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双单抗的免疫层析一步法用于早妊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管式、微孔式和斑点式的酶免测定法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基础上,发展了应用双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层析一步法测定HCG。此法用胶体金标记抗βHCG单克隆抗体,将抗αHCG单克隆抗体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无需分离步骤,特别是在进行测定时除加入样品外无需再加任何试剂,此方法特别迅速、简便,2~5min即可得结果。凡HCG浓度>25IU/L的样品可得到阳性结果。在人体血或尿中可能出现的高浓度的干扰物质,如抗坏血酸、乙酰水杨酸、雌二醇、蛋白质、胆红素、甘油三酯等对本测定均无干扰作用,在促黄体激素(LH)浓度高达500IU/L时仍与HCG没有交叉反应。能进行测定的最高值大于300IU/ml,这表示,当HCG浓度达到妊娠期的最高值时仍不会有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45.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17例尸检材料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51例艾滋病尸检材料中发现17例合并隐球菌感染,均经病理学确诊,患者男15名,女2名,平均43.6岁。12例发生脑膜炎、肺炎和淋巴结炎各7例,尚见脾(6例)、肾(5例)等器官受累。9例为播散性感染。病变为慢性肉牙肿性,其中见有隐球菌。本文描述隐球菌性脑膜炎、肺炎等临床病理学表现,并讨论其病变特征与病理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46.
CT所见肝脏肿大占据左右上腹,纠正了既往把肝左叶当做脾大的结论;B超发现前所没有报道的二尖瓣赘生物将给患者终生致残;标准品DS行双向电泳,首次发现其分离为DS1与GS2两个斑点;杂合子、患者尿GAG均出现DS1斑点,而正常人则不出现。实验显示,DS1的出现在杂合子检出和患者确诊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今年夏天在给生来就患酶缺乏病人移植缺失基因的努力方面,向现实化迈进了一大步。加洲圣地亚哥的两个研究小组合作,试图以还原病毒为人基因的转移载体来恢复Lesch—Nyhan综合征病人的培养细胞中的酶合成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中存在抗高血压因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利用热处理和Sephadex G-150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EHS)红细胞中部分纯化了抗高血压因子(AHF)。AHF具有热稳定性,分子量大于6kDa;能明显降低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_(sp))血压,腹腔一次注入AHF(1.6mg/kg)30min后,SHR_(sp)收缩压从原来的27.6±0.7kPa降低到21.4±0.8kPa(p<0.001),4h后收缩压恢复至原水平。AHF能显著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肾性高血压大鼠(RHR)主动脉(A)及肠系膜动脉(MA)血管平滑肌(VSM)Ca~(2 )内流。且对MA Ca~(2 )内流的抑制作用强于A。以上结果表明:EHS红细胞中存在AHF,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其降压机制可能与其抑制VSM特别是小动脉VSM Ca~(2 )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50.
不同来源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对Vero细胞的致病变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文报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76-118株能使Vero细胞产生病变。本文报道76-118株和另11株不同来源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537、A9、H5、R178、HB55、R22、Z10,沟3、L99、A16和J10)对Vero细胞的致病变作用(CPE )。其中除沟3株外,大部分毒株在感染Vero细胞后的第一代即可见明显的CPE。CPE的特点与76-118株相似,主要是感染细胞粘聚、融合,形成网状结构。CPE能被特异性抗HFRS病毒血清和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所中和抑制,但不能被特异性抗呼肠孤病毒Ⅲ型免疫血清所中和抑制。HFRS病毒对Vero细胞的致病变作用,对进一步研究HFRS病毒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及实验方法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