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5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61.
正常妊娠大鼠的Th2型免疫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QH  Huang YH  Hu YZ  Wei GZ  Lu SY  Zhao YF 《生理学报》2004,56(2):258-262
采用流式细胞仪,^3H-TdR掺入和酶联免疫打点(enzyme-linked immunospot,ELISPOT)方法研究妊娠免疫学指标的改变。妊娠晚期大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表面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Ⅱ(MHCⅡ)明显下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CD11c明显减少,共激活分子B7-1和B7-2未见改变;脾脏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2细胞因子IL-10、IL-4表达增多,TGFD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增加,而Th1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未受抑制。此外,脾脏和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增殖未见改变,而腹腔淋巴结细胞的增殖明显升高。脾脏单个核细胞在妊娠晚期分泌较少的抗原特异性抗体。提示妊娠期性激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与怀孕时Th1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得到缓解有关。  相似文献   
162.
大鼠不同心肌肥厚模型左心室基因表达谱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P  Li JL  Feng XH  Li ZP  Yin F  Yan J  Hou R  Han QD  Zhang YY 《生理学报》2004,56(2):210-218
为了解心肌肥厚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规律,本实验复制了三种大鼠心肌肥厚模型:肾上腹主动脉缩窄(sup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stenosis,SRS)、动静脉瘘(arterial-vein fistula,AVF)和去甲。肾上腺素持续静脉输注(jugular vein infusion of norepinephrine,NEi),并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超声心动术检测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应用cD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心脏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SRS和NEi引起大鼠向心性心肌肥厚,AVF引起大鼠离心性心肌肥厚,其中NEi大鼠心肌纤维化明显。对不同心肌肥厚模型间大鼠左心室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有部分基因在不同模型中表达水平均发生变化,其中多数基因在两种模型中表达水平改变的方向相同,也有少部分基因在两种模型中表达水平改变方向相反。综合比较三种心肌肥厚模型的基因表达谱,各种模型都有特异的基因表达变化,但是有19个基因在三种心肌肥厚模型中表达水平均发生改变。研究结果有可能成为心肌肥厚的标志性基因或治疗靶点,为心肌肥厚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3.
Hu ZA  Tan YL  Luo J  Li HD  Li XC  Yu ZP 《生理学报》2004,56(1):89-94
既往研究发现,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NCAM)对海马CA1区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诱导和维持极为关键。本文采用原位杂交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了大鼠海马腑片LTP诱导和维持过程中NCAM mRNA和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强直刺激诱发fEPSP斜率升高10 min时,海马CA1区NCAM mRNA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76.6±11.5个),NCAM蛋白水平亦明显升高(7.190±0.64任意单位/50μg蛋白)。强直刺激诱发fEPSP斜率升高1 h时,NCAM mRNA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为73.3±14.0个,NCAM蛋白量为9.031±0.71任意单位/50 μg蛋白;与强直刺激后10 min比较,NCAM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而NCAM蛋白水平变化明显。NMDA受体特异阻断剂AP-5在损害LTP的同时,显著抑制NCAM mRNA和蛋白的增加。实验结果表明,在大鼠海马LTP诱导和维持过程中,NCAM mRNA增强的表达相对稳定,而NCAM蛋白水平呈现先低后高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4.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simulated microgravity on beta islet cell culture, we have compared the survival rates and the insulin levels of the isolated rat islet cells cultured at micro- and normal gravity conditions. The survival rates of the cells cultured were determined by acridine orange-propidium iodide double-staining on day 3, 7 and 14. The morphology of the cells was observ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Insulin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radio immuno assay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ll number cultured under the microgravity condi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under the routine condition (P<0.01). Some tubular structure shown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possibly for the transport of nutrients, were formed intercellularly in the microgravity cultured group on day 7. There were also abundant secretion particles and mitochondria in the cytoplasm of the cell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there were holes formed between each islet, possibly connecting with the nutrient trans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急性强直电刺激右侧后背HPC诱导双侧HPC癫痫电网络形成的细胞机制。方法 :强直电刺激 (6 0Hz,2s,0 .4~ 0 .6mA)大鼠右后背HPCCA1基树突区 ,每隔 10min刺激一次 ,施加 10个刺激串。结果 :①分别抑制双侧CA1神经元单位放电频率 ,对侧的抑制效应更明显 (对侧 :6 2 .94 %± 3.6 8% ;同侧 :36 .6 1%± 3.14 % ,P <0 .0 1) ,出现抑制后爆发式放电。随着刺激串数的增加 ,抑制作用逐渐减弱。②同步原发性网络和单位后放电 ,以同侧CA1多见 (P<0 .0 1)。③ 90Hz或 12 0Hz原发性或继发性网络后放电仅仅累及同侧CA1。④对侧CA3基树突区网络与下托神经元单位放电出现同步继发性后放电 ,反复发作 ,持续约数小时。结论 :电刺激诱导的对侧HPC抑制后爆发式放电和长时程、反复发作的网络与单个神经元同步继发性后放电可能是跨半球癫痫网络形成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讨心房钠尿肽(ANP)对内毒素血症大鼠(ETR)肺动脉和主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PS组),治疗组(ANP组).各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g/kg的LPS和2 mg/kg LPS与2μg/kg的ANP,4 h后处死动物分离肺动脉、主动脉,进行离体血管务体外灌注实验.结果:LPS组、ANP治疗组主动脉环和LPS组肺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的收缩作用在NE低浓度时较对照组减弱(P<0.01),在较高浓度时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强(P<0.01);主动脉环ANP治疗组与LPS组无显著差异(P>0.05);肺动脉环ANP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NP可明显改善ETR离体主动脉和肺动脉对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P<0.01),ANP可提高ETR离体主动脉和主动脉环对硝普钠(SNP)引起的舒张反应的敏感性(P<0.01).结论:ANP对ETR肺动脉和主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可能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7.
目的:观察8 Hz,130 dB次声暴露不同时间对大鼠脾、肝脏某些酶活性的影响.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1周,2周,3周,4周组.每天次声暴露1次,每次2 h.实验后,观察大鼠脾、肝脏组织中MAO,GSH-px,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脾脏MAO活性1周,2周时显著增高(P<0.01),3周下降,4周时又显著增加(P<0.05).肝脏组织MAO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脾脏组织中GSH-px活性在4周时明显增高(P<0.05),肝脏组织中GSH-px活性在1周时就有显著性增高(P<0.05).脾脏SOD活性在1周至4周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肝脏组织在实验期变化不明显(P>0.05).脾脏组织中MDA含量在3周至4周时有显著性增高(P<0.05).肝脏组织在1至2周时有非常显著的增高(P<0.01),在3周时下降,到4周时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8Hz,130 dB次声暴露,大鼠脾、肝脏组织活性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增高,抗氧化能力降低,造成对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8.
Chen L  Zhou J  Gao W  Jiang YZ 《生理学报》2003,55(5):535-540
选择健康SD雄性成年大鼠3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镉负荷中剂量组(M组)、镉负荷高剂量组(H组).将分析纯CdCl2·2.5H2O用生理盐水稀释成含镉0.4 mg/ml浓度的注射溶液,高压灭菌.M组和H组大鼠每天分别按含镉0.5和1.0 mg/kg体重腹腔注射染毒,C组用同样方法注射与H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急性镉负荷实验,连续观察7 d.研究急性镉负荷对大鼠血液及几种组织中一氧化氮(NO)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变化的影响及作用.结果显示在整个实验期内,镉负荷大鼠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睾丸、心脏和肝脏组织中的镉含量极显著上升,并随镉负荷剂量和时间而增加;血浆NO水平M组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而H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M和H组血浆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整个实验期内,镉负荷大鼠睾丸、心脏和肝脏组织匀浆中NO较对照组高或明显高于对照组,睾丸和心脏组织匀浆中TNF-a也均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肝脏中的TNF-a三组间没有差异.结果提示,镉负荷诱发NO、TNF-α大量释放在导致大鼠多种器官机能活动障碍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9.
Shan ZZ  Dai SM  Fang F  Su DF 《生理学报》2003,55(1):75-78
既往的研究表明,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BR)功能下降在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中起独立作用。为进一步研究ABR功能下降致器官损伤的可能机制,实验采用去窦弓神经(SAD)大鼠作为ABR受损的动物模型,分别测定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SAD及对照的假手术组大鼠24h动脉血压、心率、血压波动性(BPV)及心率波动性(HRV)。并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心脏和肾脏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发现,SAD术后1周大鼠的24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术后18周的慢性期SAD大鼠。SAD术后18周,24h平均SBP、DBP及HR与假手术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24h收缩压波动性(SBPV)和舒张压波动性(DB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SAD大鼠术后1周的血浆、心脏和肾脏组织的AngⅡ含量及术后18周的血浆AngⅡ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术后慢性期(18周),SAD大鼠的心肌及肾组织AngⅡ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在术后18周时,接受慢性应激刺激的SAD大鼠,其血浆、心肌及肾组织中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同处应激状态下的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及未接受应激刺激的SAD大鼠。这些结果表明,SAD术后急性期血压增高,但在慢性期平均血压并无增高,仅BPV增高;慢性期心、肾组织内AngⅡ的分泌增加。在慢性期接受应激可致AngⅡ过度分泌,上述结果提示,BPV增高和心、肾组织AngⅡ含量升高与SAD大鼠发生心脏、肾脏等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7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年大鼠脑内的迁移及分化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Hou LL  Zheng M  Wang DM  Yuan HF  Li HM  Chen L  Bai CX  Zhang Y  Pei XT 《生理学报》2003,55(2):153-15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组织干细胞 ,体外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等多种细胞。因此 ,MSCs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种子细胞之一。为了探索MSCs的迁移和分化趋势 ,为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的干细胞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本实验将体外扩增并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 ,EGFP)的人骨髓MSCs注入PD大鼠脑内纹状体 ,观察了人骨髓M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迁移、分化以及注射MSCs前后大鼠的行为变化。结果表明 ,人骨髓MSCs在大鼠脑内可存活较长时间 ( 10周以上 ) ;随着时间的延长 ,MSCs迁移范围扩大 ,分布于纹状体、胼胝体、皮质以及脑内血管壁 ;免疫组化法检测证实MSCs在大鼠脑内表达人神经丝蛋白 (neurofilament,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eno lase,NSE)以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 glialfibrillaryacidprotein ,GFAP) ;PD大鼠的异常行为有所缓解 ,转圈数由 8 86±2 0 9r/min下降到 4 87± 2 0 6r/min ,统计学分析P <0 0 5为差异显著。以上观察结果表明 ,骨髓MSCs有望成为治疗PD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