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8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118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通过对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丛生野核桃(Juglans regia)进行普查,以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数量动态,从而获得丛生野核桃树的龄级结构与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坡向丛生野核桃以中龄级为主,年龄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4个坡向种群年龄结构的动态指数Vpi虽大于0,但最大仅为19.10%,且Vpi’极低,最大为1.12%,阳坡种群增长趋势最高,抗干扰能力最强,种群稳定性最好,半阳坡种群增长趋势最弱,抗干扰能力最弱,种群稳定性最差;各坡向种群均存在多个死亡高峰,阳坡最高峰在15龄级,半阳坡在15和18龄级,阴坡和半阴坡均在9龄级,存活曲线更接近Deevey-Ⅱ型;在未来2、5、10龄级后,中龄级个体数量减少,老龄个体呈增加趋势,丛生野核桃种群稳定性难以长期维持。因此对丛生野核桃幼苗的保护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82.
通过形态学及化学研究,结合nrDNA 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该文报道了茶渍属(Lecanora Ach.)和石蕊属(Cladonia P. Browne)地衣4中国新记录种:莱氏茶渍(Lecanora layana Lendemer)、白头山茶渍(L. baekdudaeganensis B. G. Lee&Hur)、伪银茶渍(L. pseudargentata Lumbsch)和草皮石蕊[Cladonia caespiticia (Pers.) P. Gaertn., B. Mey&Scherb.]。该文对这些物种的分类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对比,同时提供了各种的地理分布图和形态图。这为中国茶渍属和石蕊属地衣物种多样性及资源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3.
本文报导金发草属Pogonatherum Beauv.中1新种,即二芒金发草P.biaristatum S.L.Chen et G.Y.Sheng及Xi茅属Dimeria R.B.k 2新种,即异花Xi茅D.heterantha S.L.Chen et G.Y.Sheng 及广西Xi茅D.guangxiensis S.L.Chen et G.Y.Sheng。  相似文献   
84.
TAI系列Ⅱ天兰冰草染色体上的酯酶同工酶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君  郝水等 《遗传学报》1993,20(2):174-179
本文分析了小冰麦异附加系列Ⅱ,八倍体小冰麦,普通小麦和天兰冰草的叶片酯酶(ESTL),胚乳酯酶(ESTE),根酯酶(ESTR)和胚芽鞘酯酶(ESTG)的酶谱表型。把冰草同工酶基因Estl-Ag1,Este-Agi1,Estr-Agij,Estc-Agi1,Estl-Agi2和Este-Agi2定位到异附加系TAI-23,把基因Estr-Agi4和Estc-Agi4定位到TAI-24中的冰草染色体上,根据这些基因定位,结合某些植株形态学特征,推测TAI-23和TAI-24中的冰草染色体分别与小麦第3和6同祖群有一定的部分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85.
本文报导金发草属Pogonatherum Beauv.中1新种,即二芒金发草P.biaristatum S.L.Chen et G.Y.Sheng及觿茅属Dimeria R.Br.中2新种,即异花觿茅D.heterantha S.L.Chen et G.Y.Sheng及广西觿茅D.guangxiensis S.L.Chen et G.Y.Sheng.  相似文献   
86.
87.
高明君  郝水 《遗传学报》1993,20(5):462-467
本文分析了TAI系列I及其亲本的胚乳氧化物酶,苹果酸脱氢酶,醇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酶谱表型。把冰草同工酶结构基因Mdh-Ag^i2定位一TAI-13,基因Cpxe-Ag^i2定位到TAI-14,基因Adh-AG^I1,Acph-Ag^i2和Phe-Ag^i2定位到TAI-16中的冰草染色体上。根据这些基因定位和我们以前的研究工作,结合植株表型分析,推测TAI-11,TAI-12,TAI  相似文献   
88.
方宏筠  何孟元 《遗传学报》1996,23(3):220-227
本文研究了天兰冰草(Agropyronintermedium2n=42)染色体导入小麦后对小冰麦外植体再生能力的影响,从而分析调控再生能力的基因所在天兰冰草染色体的定位。对异源八倍体小冰麦的研究表明,与天兰冰草强再生能力有关的基因主要分布在附加到中2的冰草染色体组上;对7个异附加系小冰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冰草强再生能力的性状由多基因调控,这些基因主要分布在附加到TAI-11、TAI-12、TAI-13的冰草染色体上。此外,小冰麦杂种F1的研究表明,在组织培养中同样能够表现出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9.
西沙群岛西琛一井中新世地层,古生物群和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壳状珊瑚藻、海相底栖介形类和有孔虫资料,西琛一井井深346.92-802.17m的地层分别被归为下中新统西沙组下段(井深550-802.17m)和上段(431-550m),中中新统宣德组(353.40-431m)。西沙组下段包括3个介形类组合,自下而上为:①Aurila xishaensis-Tenedocythere xishaensis,②Tenedocythere xishaensis-  相似文献   
90.
曾上游 《化石》1996,(1):11-12
特大恐龙之谜曾上游在种群庞杂的恐龙家族中,体型最大的一支是有“动物王国中的巨人”之称的蜥脚类恐龙。此类恐龙包括原蜥脚类(Prosauropada)和蜥脚类(Sauropoda)两个次亚目,出现于三迭纪,至侏罗纪达到极盛,进入白垩纪渐趋衰落并绝灭。蜥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