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81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细胞外囊泡是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级囊泡。细胞外囊泡作为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物等物质的载体,能够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穿梭,行使物质传递、信息交流的功能,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近年来,植物中细胞外囊泡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其研究和分析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介绍了细胞外囊泡的组成,综述了植物中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学功能,分析了细胞外囊泡分离与富集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原位成像技术的应用,最后对植物细胞外囊泡研究技术发展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为了优化草菇子实体多肽的提取工艺和探究其抗氧化活性,以草菇子实体为原料,采用酶解法提取草菇子实体多肽,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的酶解工艺,并使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组合。结果表明:草菇子实体提取多肽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52 (g/mL)、加酶量7 200 U/g、酶解温度43 ℃,此工艺条件下的多肽得率为67.76%。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4个方面研究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草菇子实体多肽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4.1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在69.64%和91.83%达到稳定,草菇子实体多肽还具有一定的还原力,说明草菇子实体多肽可以作为优质抗氧化肽的良好来源。该研究为草菇多肽的高效制备和抗氧化肽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44.
通过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采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技术监测,报导了支撑于固体表面脂单层膜上进行的亲和素、生物素标记的质粒DNA、以及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获得的抗DNA抗体多层膜的有序组装。这种生物大分子的组装技术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以检测特定的抗原抗体。  相似文献   
45.
酶联法是HEV感染的主要检测方法,多采用基因表达产物为抗原。近来由于人工合成多肽抗原克服了基因重组抗原制备复杂、非特异结构多、难以纯化的缺点,已广泛用于多种病毒感染的检测。根据已发表的HEV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及亲水性等特点,设计合成了两个多肽ESP1和ESP2,分别位于ORF2和ORF3区,以此为混合抗原建立了检测HEV抗体的间接ELLSA法,与市售优质试剂比较,其阳性符合率为97.75%,阴性符合率为99.43%,总符合率为98.86%。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安全快速,是检测HEV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6.
原位缺口平移技术(ISNT)已被用于检测细胞核中DNA断裂鉴别尸检组织中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断裂、流行性出血热(EHF)组织中存在散在单个细胞变性死亡和灶性梗死样坏死,前者带有细胞凋亡的特征。本文以EHF肝脏和实验性病毒感染鼠脑组织为例,应用缺口平移法,在DNA聚合酶或Klenow酶的作用下,将地高辛标记的dUTP掺入合成到DNA的断裂部位,通过碱性磷酸酶标抗地高辛抗体免疫组化法显示细胞DNA的断裂,检测和鉴别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为分析死后解剖时间间隔及组织固定时间对该方法的影响,本文选用死后2~140h尸检、经常规固定石蜡包埋后存放10~35年的标本和在10%福尔马林固定了10~35年之后再进行常规处理的标本。实验时用蛋白酶K(PK)消化前后对比并分别在标记反应液中略去DNA聚合酶作为阴性对照,用DNA酶消化组织人为制造DNA缺日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发现,未经PK消化的组织,仅灶性肝细胞核ISNT标记阳性,经PK消化后,散在的带有凋亡特征的肝细胞胞核也出现阳性,灶性肝细胞胞核标记染色增强,但无论是蛋白酶消化与否,明确梗死样坏死的肝细胞均不被标记。结果还发现,死后2~24h内尸检组织和长时间(10~34年)存放的石  相似文献   
47.
本实验用受体放射自显影方法,研究了新生大鼠辣椒素皮下注射,成年后脊髓内3H-埃托菲(3H-etorphine)结合位点数的变化。发现新生鼠辣椒素处理可以引起脊髓后角浅层及中央管周围’H-etorphine结合位点明显减,其中Ⅰ、Ⅱ层自显影银粒数减少36%左右。Ⅲ层减少20%,中央管周围减少11%。而前角及背外测束3H-etorphine结合位点数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脊髓内初级感觉传入细纤维上有阿片受体分布。本研究为探明阿片类物质在脊髓水平的痛觉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49.
用Lowry法测定冻干注射用胸腺肽中多肽含量时,由于冻干前所加赋形剂甘露醇的干扰,其测定结果明显偏高(P<0.0005)。本文经试验证明,用等量于检品中的甘露醇作空白对照,可以消除这种干扰。  相似文献   
50.
磷脂组成对脱脂蛋白模型多肽与脂质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脱脂蛋白的脂结合序列合成了两个两亲性多肽Amp1和Amp2,在Amp2在缬氨酸残基取代了Amp1第4位的赖氨酸残基。用内源荧光谱发射峰的蓝移,包埋的钙氯黄素在脂质体中的渗漏,丙烯酰胺对多肽色氨酸残基的淬灭等手段比较了Amp1与Amp2与具有不同磷脂组成的脂质体的相互作用,并研究了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