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7篇
  免费   470篇
  国内免费   2191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B.B.R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 B.B.R(复合生态制剂 )对严重烧伤早期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为防治肠源性感染寻找新途径。方法 :选用健康 Wistar大鼠 13 0只 ,体重 180~ 2 2 0 g,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B.B.R治疗组 ,BFL(单一双歧杆菌制剂 )治疗组 ,烧伤对照组 (BC)和正常对照组 (NC) ,建立 3 0 % °烫伤肠源性感染的动物模型 ,按时分批活杀取材 ,检测细菌易位率、盲肠膜菌群、血浆内毒素和肠粘膜 s Ig A的含量。结果 :B.B.R和 BFL 组 ,伤后 3 d肠道细菌易位率分别为 10 %、2 0 .7% ,与 BC组 (3 3 % )比较明显降低了细易位率。血浆内毒素 BC组明显高于 NC组 (P>0 .0 5 ) ,而 B.B.R组与 NC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1)。BC组盲肠中双歧杆菌数量与 BC组比较明显减少 ,而 B.B.R、BFL 组与 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NC组肠道中酵母菌和大肠埃希菌与 NC比较明显增加 ,B.B.R组差异无显著性 ,肠粘液 s Ig A水平与上述指标有类似变化。结论 :3 0 % °烫伤大鼠肠道内容物双歧杆菌明显下降 ,大肠埃希菌、酵母菌迅速过度生长 ,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 ,应用 B.B.R治疗后 ,促进肠粘膜机械屏障功能的恢复 ,减少细菌和内毒素的易位 ,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提高了肠道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92.
牛膝多糖抑制大肠埃希菌细胞粘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牛膝多糖能否影响大肠埃希菌对细胞的粘附。方法 :使用 Hela细胞进行了粘附试验及粘附抑制试验。结果 :发现牛膝多糖浓度为 0 .8mg/ml时 ,对细菌的细胞粘附抑制最为明显 ,粘附率由(2 5 7.0± 5 .2 )个细菌 /细胞 降低到 (63 .6± 3 .6)个细菌 /细胞 。结论 :牛膝多糖对大肠埃希菌的细胞粘附具有抑制作用 ,提示该多糖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鳜鱼(Sinipera chuatsi)鱼苗肠道微生态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鳜鱼鱼苗肠道菌进行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分析鉴定 ,发现鳜苗肠道中存在哈夫尼亚菌属和气单胞菌属 ,其中哈夫尼亚菌属量为 4 .8× 10 6cfu/ g ,气单胞菌属量为 2 .4 3× 10 5cfu/ g。哈夫尼亚菌属和气单胞菌属的拮抗实验表明哈夫尼亚菌对气单胞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分别用哈夫尼亚菌、气单胞菌作饵料添加剂 ,前者将鱼苗成活率由 18%提高至 33%~ 4 0 % ,后者将鱼苗成活率由 18%降至 2 %~ 4 %。  相似文献   
994.
微生态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20世纪 5 0年代初期 ,我国著名微生态学家、微生态学先驱者魏曦教授、刘秉阳教授创建了我国的微生态新学科 ,并后继由康白教授发扬光大 ,使我国微生态学蓬勃发展。人体微生态的许多基本规律都是从胃肠道微生态学研究得出的。胃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与现代医学许多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有广泛的联系 ,胃肠道正常菌群参与了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和药理过程。肠道的解剖结构与肠道的正常微生物群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常菌群实际上已成为宿主生命的必须的组成部分。微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有生命的宿主。对一定解剖部位的疾病生理、病理解剖、…  相似文献   
995.
含硒类球红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类球红细菌转硒培养的最佳条件 ,研究了无机硒的加入浓度、时间以及分批补料培养对菌体生长和转硒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 ,无机硒的浓度低于 1× 10 -5mol/L时 ,对类球红细菌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 ,并能将6 3.9%的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转硒的最佳时间是在接种后 12h左右 ,此时转硒效率最高。实验还表明 ,分批补料培养可以提高菌体浓度 ,可使转硒效率和绝对量增加。体内试验表明 ,用 5mL/kgbw和 10mL/kgbw剂量的含硒类球红细菌灌养小鼠 ,可以使其全血GSH Px酶活性提高 2 0 .9%和 2 5 .5 % ,使其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降低2 1.0 %和 2 3.2 %。  相似文献   
996.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微生态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幽门螺杆菌 (H 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 ,也是胃癌的主要诱发因子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 类致癌物质 [1 ] 。有效地治疗和根除 H.pylori感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治疗 H.pylori的方案很多 ,目前多采用抗生素多联疗法 ,但细菌抗药性的出现导致 H.pylori根除率降低 ,并可能造成菌失调、霉菌感染 ,甚至发生肝功能异常性改变。 Adamasson等 [2 ] 报道了几例使用抗生素治疗 H.pylori导致的菌群失调 :口腔内出现抗药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胃粘膜中细菌数增加 ,且出现抗药性共生菌 ;肠道内微生…  相似文献   
997.
L.SP.HXQ001菌对家免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酸细菌中的明串珠对家兔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检测健康家兔口服L.sp.HXQ001菌液前后,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活性。结果: L.sp.HXQ001菌及其发酵产物可明显提高GSH-ox、SOD活性,降低血清MDA水平,并维持较长时间。结论:L.sp.HXQ001菌及其发酵产物有提高家兔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有望成为新的微生态调节剂。  相似文献   
998.
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制品已经临床研究,证实有效,其中包括在肾,心脏,肝等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预防和治疗,骨髓移植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预防,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等。  相似文献   
999.
平菇多糖清除O_2~-及对红细胞膜自由基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经热水抽提 ,Sevag法去蛋白后 ,用乙醇沉淀 ,得平菇粗糖。上SephadexG - 10 0层析 ,可得精制多糖。在体外反应产生O2 -,此体系中 ,加入不同浓度的平菇多糖。平菇多糖在较低浓度时 (<2 0 0mg/L)具有清除O2 -作用 ,而在较高浓度 (>2 0 0mg/L)时 ,作用不明显。同时 ,用荧光法研究平菇多糖对小鼠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平菇多糖能够抑制小鼠红细胞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000.
宋内氏痢疾杆菌(S.Sonnei)的一个重要保护性抗原是菌体抗原(O抗原)即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成分,已证实血清中足够水平的抗LPS IgG抗体抗体即能对该菌提供免疫保护作用。本文选用Westphal热酚法提纯宋内氏痢疾菌LPS,经酸水解法进一步脱毒处理后得到无毒但却具弱免疫原性的O-特异性多糖(O-SP),然后采用化学方法即通过连接剂己二酸二肼(ADH)将其共价结合到破伤风类毒素(TT)上,共制备得到了三批宋内氏痢疾杆菌O-SP-TT结合疫苗。经生化和免疫学方法检测证实我们提纯的LPOS,OSP及其合成的L-SP-AH衍生物,O-SP-TT结合物均具有宋内氏痢疾杆菌O抗原特异性,同时其核酸和杂蛋白质含量低(≤2%),表明纯度较高。同时经小鼠免疫原性试验证实三批结合物免疫小鼠后产生的抗LPS IgG抗体滴度均比单一O-SP免疫后产生的要高出10倍以上,且结合物再次注射后存在加强应答。补体介导的体外杀菌力试验表明结合物免疫小鼠后诱导产生的血清抗LPSIgG抗体对宋内氏痢疾杆菌具特异性杀菌活性。本文结果表明宋内氏痢疾杆菌O-SP-TT结合疫苗可望作为一种有效的侯选痢疾疫苗做进一步的大规模人体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