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秋水仙素诱变离体卷丹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0.15%秋水仙素附加2.00%二甲基亚砜诱变离体培养的卷丹小鳞茎,避光条件下摇床诱导,用组织培养结合不定芽诱导技术获得了多倍体苗,并对多倍体染色体数目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诱导96 h效果最好,变异率达到54.29%。细胞学观察发现,对照为三倍体、非整倍体和极少数单倍体细胞组成的嵌合体,诱变出的4棵变异株细胞分别为染色体数目由53~72条的不同比例构成,属于典型的非整倍的异倍型嵌合体。诱变株与对照植株间幼苗叶形指数、气孔密度及气孔大小等特征差异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2.
水产养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展最快的农业产业之一,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养殖品种.基因组操作技术为快速、定向的鱼类遗传育种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可行性途径.本文回顾了基于经典基因组操作技术的鱼类育种方法学历史,如多倍体育种及细胞核移植等.然后重点介绍并展望了基于转基因技术及新近发展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鱼类定向育种方法.后两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为未来的鱼类种业带来更加高效和更具预见性的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3.
以彩色马蹄莲品种‘Parfait’(Zantedeschiahybrid‘Parfait’)离体丛生芽块为实验材料,对其多倍体诱导过程中秋水仙素和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以及浸泡时间进行分析,并比较了多倍体与二倍体植株在叶形指数、气孔特征、叶绿素含量和染色体数的差异,最终通过回归分析确定最佳诱导条件。结果显示:随秋水仙素质量体积分数的提高及浸泡时间的缩短,各处理组的丛生芽存活率逐渐增加且均低于对照,而多倍体诱导率逐渐降低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综合考虑丛生芽存活率和多倍体诱导率等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确定‘Parfait’多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为:丛生芽块在含质量体积分数0.20%秋水仙素和体积分数0.10%DMSO的MS液体培养基中浸泡24h,多倍体诱导率可达50.02%。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多倍体植株的叶片长度、厚度和长宽比分别为二倍体植株的1.23、1.19和2.93倍,保卫细胞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每气孔叶绿体数分别为二倍体植株的1.90、1.96和2.03倍,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为二倍体植株的1.28和1.17倍;但多倍体植株的叶宽和气孔密度均较小,分别仅为二倍体植株的42.08%和61.55%。除叶绿素b含量外,多倍体植株的其他生物学特性均与二倍体植株差异显著。染色体计数结果显示:获得的多倍体大多为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64,同时还得到了一些嵌合体和六倍体。研究结果表明:彩色马蹄莲品种‘Parfait’多倍体植株的多数生物学特性优于二倍体植株,且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64.
为了解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中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萃取和色谱分离手段,从罗汉果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7-O-α-L-二鼠李糖苷(1)、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2)、阿魏酸(3)、4′-甲氧基二氢槲皮素(4)、大黄素(5)、芦荟大黄素(6)、槲皮素(7)、山奈酚(8)、山奈酚-7-O-α-L-鼠李糖苷(9),其中化合物3~6为首次从罗汉果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5.
野生罗汉果蛋白质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位坤  孟丽珊   《广西植物》1985,(3):301-303
对野生罗汉果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进行了试验,从野生罗汉果的水解产物中检出了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66.
黄瓜四个品种的核型分析及其倍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黄瓜的四个不同品种(“津一号”、“津二号”、“津四号”和“一串连”)进行了核型及倍性变化的研究,染色体数目为2n=14,其染色体组成为2n=2x=14=14m(2SAT)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每一品种只有一对随体染色体,“津一号”和“津二号”还具有一个次级缢痕。黄瓜体细胞倍性的变化有3n、4n和6n,随着细胞倍性增高,其多倍性细胞频率依次下降,不同品种倍性的变化以“津四号”为最高,“一串连”品种为最低。  相似文献   
67.
HSCCC分离纯化未成熟罗汉果皂苷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未成熟罗汉果中皂苷类化合物的方法,该研究将罗汉果粗提物先经过大孔树脂富集皂苷类化合物,再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罗汉果皂苷。结果表明:以氯仿-甲醇-正丁醇-水(5∶6∶1∶4,v/v/v/v)作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为860 r·min~(-1),流速为2.5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的条件下,一次性制备得到4个化合物,即11-O-罗汉果皂苷Ⅱ(Ⅰ)、罗汉果皂苷ⅡE(Ⅱ)、11-O-罗汉果皂苷Ⅲ(Ⅲ)和罗汉果皂苷Ⅲ(Ⅳ),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分别为95.5%、98.2%、80.1%和97.6%。该方法实现了未成熟罗汉果皂苷快速有效的分离,具有样品回收率高、损失少、避免样品失活等优点,提高了分离效率。该研究结果为更多的罗汉果皂苷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奠定了基础,补充与优化了罗汉果皂苷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68.
原生质体电融合构建酵母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考察将STA基因导入酿酒酵母的可能性和研究糖化酵母在不同核倍性下STA基因的表达效应,从酿酒酵母HU-TY-1A及糖化酵母5101-7C、5206-1B、5301-14D出发,通过原生质体电融合技术,构建了11株核倍性分别为2n、4n、5n及8n的酵母多倍体.所用电融合参数为:交变电场强度200v/cm,频率1MHz;电脉冲强度9kv/cm,宽度40μsec,脉冲数2个,间隔10sec,波形为方波.在糖化酵母单一亲株融合组合中,融合株检出采用菌落形态作为初检指标取得一定效果.其它融合组合则采用遗传标记检出更为可靠.所得融合率约为5×10~(-5)—1×10~(-3).所有融合株经15代以上传代培养,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69.
禺毛茛多倍体复合体及其近缘种核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禺毛茛Ranunculus cantoniensis DC.多倍体复合体及近缘种中6种植物的核型。棱喙毛茛Ranunculus trigonus Hand-Mazz.有两种核型(首次报道):矮株型2n=2x=16=4m+6sm+6st(2SAT);高株型2n=2x=16=4m十2sm十lOst(2SAT)。茴茴蒜Ranunculus chinensis Bunge.2n=2x=16=6m+2sm+8st。卷喙毛茛Ranunculus silerifolius lévl.2n=2x=16=6m+2sm+6st+2t。禺毛茛2n=4x=32=4m(a)+2m(b)+2sm(b)十4t(SAT)(c)十4st(d)+2m(e)+2sm(e)十2sm(f)+2st(f)+4st(g) +2st(h)十2m(h)。褐鞘毛茛Ranunculus vaginatus Hand.-Mazz.2n=5x=40=3m(a)十2sm(a)+2st(b)+3sm(b)十2t(c)+3t(SAT)(c)+5st(d)+5m(e)+5sm(f)+5st(g)+5m(h),(首次报道).扬子毛茛 Ranunculus sieboldii Miq.2n=6x=48=6m(a)十2st(b)十4sm(b)+2st(SAT)(c)十4t(SAT)(c)+6st(d)十6m(e)十6sm(f)+6st(g)+6m(h)。禺毛茛(4x)由2个类似本文中的卷喙毛茛或茴茴蒜的染色体组和两个“短m-型”染色体组组成。褐鞘毛茛(5x)和扬子毛茛(6x,8x)则由不同的“短m-型”染色体组组成。复合体成员及近缘种可能是通过“短m-型”染色体组产生关系,构成一个柱架式多倍体复合体。根据染色体及形态特征,建议恢复卷喙毛茛的种级地位。  相似文献   
70.
陈立侨  赵云龙 《动物学报》1997,43(4):390-398
采用热闹休克方法在中华绒螯蟹进行了三倍体、四倍体的人工诱导研究。结果表明,在卵子受精后10-25分钟,用38-41℃的高温处理1-2分钟三倍体的平均诱导率为10-50%,则对受精后30分钟的卵子进行了诱导,或在40℃下处理超过2.5分和处理温度高于42℃诱导1.5分钟的各试验组,均未检测到有三倍体胚胎。依据诱导三倍体的适宜诱导温度和处理时间,将受精后81/2-95/6小时的卵子用40℃热休克处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