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讨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与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1)2型糖尿病患者61例,根据是否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分成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0例)、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1例)与正常对照组(20例)对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出血清MCP-1,比较组间血清MCP-1水平的异常。(2)测出各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水平,分析各指标和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以T2DM组为整体,有无下肢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用MCP-1等其它危险因素为自变量,Logstic回归分析,病程、收缩压和MCP-1入回归方程。结论:MCP-1可能是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2.
采用PCR技术扩增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TA野毒株内化素B(InlB)基因,进行编码分子的序列和结构分析,并克隆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诱导表达。该基因全长1893bp,编码630个氨基酸,其中前3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信号肽序列。在推导的InlB蛋白氨基酸序列中,从N端到C端分别包括1个α-螺旋的Cap结构域、6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基序(LRR)、1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IR)、1段B重复序列和3个串联的GW结构域,同时还存在5个潜在的N-联糖基化位点,Leu占所有氨基酸残基的10.2%。与GenBank已经报道的18个不同流行株InlB基因相比,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91.1%~99.6%和92.3%~99.8%之间。重组菌菌体裂解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该基因已经正确表达。用Ni2 亲和层析柱纯化了InlB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单核巨噬细胞(MC/MP)浸润,MCP-1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3组:假手术组,UUO组,苦参素治疗组。治疗组在UUO的基础上每天以苦参素100mg/Kg腹腔注射。各组于术后第14d分别处死5只大鼠。用PAS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间质ED-1阳性的MC/MP细胞浸润,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结果 苦参素治疗组肾间质MC/MP细胞浸润数及MCP-1,ColⅠ的表达显著低于UUO组,肾小管变性和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 苦参素可下调UUO大鼠肾间质MCP-1的表达,减少MC/MP细胞浸润,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34.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种肠道病原微生物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运用多重PCR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和鉴定伤寒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和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的方法。方法:分别选取伤寒沙门氏菌染色体ViaB区域中编码调控Vi抗原表达的基因(vipR)、痢疾杆菌编码侵袭质粒抗原H基因(ipaH)和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溶血素基因(hlyA)设计引物和探针,探针3'端进行氨基修饰,下游引物标记荧光素Cy3。在优化的PCR和杂交反应条件下,进行三重PCR扩增,产物与包括3种致病菌特异性探针的基因芯片杂交。在评价基因芯片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之后,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只有3种目的致病菌的PCR产物在相应探针位置出现特异性信号,其他阴性细菌均无信号出现;3种致病菌的检测灵敏度均可达到103CFU/mL;检测30例临床样本的结果与常规细菌学培养结果一致。结论:所建立的可同时检测伤寒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和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的基因芯片方法快速、准确,特异性高,重复性好,为3种肠道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和鉴定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35.
摘要: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抽取静脉血5 mL,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两组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BV DNA载量、ALT水平、CD4+T细胞PD-1、CD8+ T细胞PD-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BV DNA载量、ALT水平、CD4+ T细胞PD-1、CD8+ T细胞PD-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CHB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进而抑制HBV DNA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培养恒河猴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MDM)的方法。方法用肝素钠抗凝管采集成年恒河猴(Macaca mulatta)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同时用无抗凝剂采血管采集同一只猴外周血,自凝后分离血清。将猴PBMCs置于Cell BIND Surface的96孔(0.8×106个细胞/孔)或48孔培养板(3×106个细胞/孔)中,用含不同百分比的猴自体血清或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 h后洗弃未贴壁细胞,加入含有猴自体血清或FCS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7 d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分化良好的猴单核巨噬细胞贴壁能力强,占据板底大部分区域。胞体形态多样,多数呈长梭形。用巨噬细胞标记受体(CD14)抗体染色判断细胞纯度。并用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分化的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此外,用猴艾滋病毒(SIVmac17E-Br、SIVmac251)和人-猴嵌合体艾滋病毒(SHIV KU-1)感染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检测病毒在猴巨噬细胞中的复制。结果在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条件下,大多数(85%)猴单核细胞能在24 h内贴壁,体外分化5~7d后,猴巨噬细胞纯度大于96%。相比而言,含较高浓度(4%,8%或10%)猴自体血清或FCS的RPMI 1640培养基对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作用较差。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对LPS刺激敏感,可产生多种巨噬细胞炎性因子。此外,这些细胞对SIV或SHIV均易感,产生感染性病毒。结论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适于原代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该方法简单、花费少,无需生长因子,且分化效果好,是培养猴艾滋病毒及开展相关免疫学实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MMP-2(基质金属蛋白2)、MMP-9(基质金属蛋白9)、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60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TBM组)、化脓性脑膜炎组(PM组)、真菌性脑膜炎组(CM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VM组)各15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检测5组患者脑脊液常规及生化,采用ELISA法检测其脑脊液及血清中MMP-2、MMP-9、MCP-1的表达,并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析其内在联系。结果治疗前、治疗后TBM组、PM组、CM组和VM组的脑脊液细胞数、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TBM组、PM组的脑脊液细胞数、蛋白水平均高于CM组和VM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TBM组、PM组、CM组和VM组的脑脊液糖水平、GC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前TBM组、PM组、CM组、VM组的脑脊液氯化物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四组与对照组在脑脊液氯化物水平以及GC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TBM组、PM组、CM组、VM组的脑脊液和血清中MMP-2、MMP-9、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TBM组、PM组的脑脊液和血清中MMP-2、MMP-9、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CM组、VM组以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PM组、CM组、VM组的脑脊液和血清中MMP-2、MMP-9、MCP-1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BM组、PM组、CM组以及VM组的脑脊液和血清中MMP-2、MMP-9、MCP-1表达均与GCS评分负相关(相关系数r=-0.859~-0.574,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MMP-2、MMP-9、MCP-1表达均与GCS评分相关,动态检测脑脊液和血清中MMP-2、MMP-9、MCP-1表达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8.
研究熏鸡加工过程中大肠菌群数、大肠埃希菌数和常见致病菌的分布情况。通过对生产流程关键控制环节抽样进行大肠菌群计数、大肠埃希菌计数、沙门氏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掌握熏鸡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分布。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和熏鸡生产流程,研究熏鸡加工过程中生产原料环节和熏制环节的关键控制点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体外制备SHIV1157ipd3N4病毒中国恒河猴细胞适应株,在细胞水平和中国恒河猴体内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SHIV1157ipd3N4病毒阴道感染中国恒河猴,在血浆病毒载量高峰期采血分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s),与正常中国恒河猴PBMCs共培养。定期测定培养液中的P24抗原水平。当病毒复制达高峰期时收集培养上清,分装并冻存。测定病毒RNA载量、P24抗原浓度和TCID50。静脉感染中国恒河猴,研究该批次SHIV1157ipd3N4在体内的病毒学、免疫学指标变化及变异情况,分析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本研究共制备了243 mL SHIV1157ipd3N4病毒原液,gp120序列分析表明病毒未发生变异,CCR5的嗜性也未发生改变。病毒载量为1.586×108 copies/mL,P24抗原水平为1.16×103 pg/mL,TZM-bl细胞测定病毒的TCID50为3.16×103/mL。1 mL SHIV1157ipd3N4静脉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G1004V,高峰期病毒载量达到1.0×106 copies/mL以上。结论此次制备的SHIV1157ipd3N4细胞适应株生物学特性稳定,适合作为毒种库构建SHIV1157ipd3N4/中国恒河猴模型。  相似文献   
40.
Xu CY  Li S  Shao K  Zhang RL  Hao W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1,27(3):274-5, 283, 379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酒精中毒后脑组织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其受体CCR2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制备急性酒精中毒模型,用SYBR Green I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动态定量监测脑组织中MCP-1与CCR2 mRNA在急性酒精中毒后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结果:息性酒精中毒后6h脑组织MCP-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