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21%(P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TC、TG以及LDL-C较治疗前下降,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患者血脂TC、TG、LHL均较对照组降低,HDL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为6.9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HD患者3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扩冠、抗凝和降压药物等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栓素B2(TXB2)水平,记录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HDL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LDL、TC、TG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PAGM、TXB2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PAGM、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3%(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CHD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调节血脂,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3.
74.
从云南丽江产大紫丹参(Salvia przewalskii Maxim.)的根部分离得到11个多酚类化合物,其中8个鉴定为已知的原儿茶 醛,原儿茶酸,咖啡酸,R-(+)-β-D-(3,4-二羟基苯基)-乳酸,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紫草酸和紫草酸B。另外3个为紫草酸B的甲酯化衍生物,即紫草酸B二甲酯,9″-紫草酸B单甲酯和9-紫草酸B 甲单酯。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方法得到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大紫丹参含有与正品丹参相似的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5.
为了探究中草药添加剂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免疫功能的影响,以罗氏沼虾为对象,在水温20~30℃、pH 7~8的试验条件下,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1.0%、1.5%、2.0%、2.5%、3.0%的复方中草药制剂,连续饲喂25 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复方中草药质量分数的提高,罗氏沼虾的生长指标、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血清蛋白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有很大提高;中草药质量分数的提高引起的血清中蛋白含量的提高远远大于肌肉中蛋白的含量,在各试验组中2.5%的复合中草药制剂的添加量效果最好。试验证明,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对罗氏沼虾的免疫活性、生长性能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结果能够为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6.
以丹参cDNA为模板,克隆了丹参环阿屯醇合酶(cycloartenol synthase,CAS)基因的cDNA序列(SmCAS),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该基因在丹参不同器官及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2 346bp,包含2 271bp开放阅读框,编码756个氨基酸。预测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86.16kD,具有氧化鲨烯环化酶超家族典型的DCTAE结构域和QW结构域。该基因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参、田七、积雪草、甘草、拟南芥的相似性分别为83%、84%、83%、81%和80%。SmCAS基因在丹参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在花中表达量最高;而且SmCAS基因能够响应ABA、低温和干旱的诱导。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复方α-酮酸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C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联合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使用复方α-酮酸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钙磷代谢(血钙、血磷)变化,并分析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6个月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ys C、Scr、BUN及血磷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α-酮酸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CRF的疗效显著,且能够改善肾功能与钙磷代谢,对患者疾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78.
采用大田种植和盆栽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的立地类型(平地、阳坡、阴坡和坡地)和土壤类型(砂土、壤土和黏土)对产自河南省方城县的"裕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裕丹参"的各项生长和根系产量指标以及根系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均有明显差异.随种植时间的延长,平地、阳坡和坡地种植的"裕丹参"单株地上部干质量均逐渐降低,而阴坡种植的单株地上部干质量先升高后逐渐降低;但在不同立地类型下,单株根系干质量和丹酚酸B含量均随种植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丹参酮ⅡA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采收期,平地种植的"裕丹参"的单株地上部干质量、单株根系干质量和鲜质量以及根系鲜产量均最高,平地和坡地种植的"裕丹参"根直径较大,阳坡种植的"裕丹参"根长最长,阳坡和坡地种植的"裕丹参"单株根数、根系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也较高,而阴坡种植的"裕丹参"的各项生长和根系产量指标以及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均最低.在不同类型土壤中,"裕丹参"的根系性状和根系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总体上差异显著,其中,用砂土种植的"裕丹参"的根直径、根长、单株根系鲜质量和干质量以及根系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均最高,但单株根数最少;用黏土种植的"裕丹参"根系生长总体最差,但单株根数最多;用壤土种植的"裕丹参"根系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则最低.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裕丹参"适宜种植于砂土的坡地或阳坡.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光照强度(0、1000、2000和3000 lx)对两种养殖方式(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饲料和泼洒微生物制剂)下刺参幼参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光照强度对刺参幼参的相对体质量增长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影响显著(P<0.05),其趋势为2000 lx > 1000 lx > 3000 lx > 0 lx;相同光照强度下,复方中草药组刺参幼参WGR和SGR均显著高于微生物制剂组.光照强度对刺参幼参消化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为2000 lx > 1000 lx > 3000 lx > 0 lx,蛋白酶活性为1000 lx > 2000 lx > 0 lx > 3000 lx; 相同光照强度下,两种酶活性多为复方中草药组高于微生物制剂组.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从中药炮制、复方制剂研究和中药质量保证体系三方面评述近几年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