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20篇
  免费   727篇
  国内免费   6787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407篇
  2021年   490篇
  2020年   495篇
  2019年   463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453篇
  2015年   539篇
  2014年   964篇
  2013年   739篇
  2012年   979篇
  2011年   1122篇
  2010年   1125篇
  2009年   1227篇
  2008年   1478篇
  2007年   1126篇
  2006年   1090篇
  2005年   1098篇
  2004年   1222篇
  2003年   1103篇
  2002年   1023篇
  2001年   935篇
  2000年   723篇
  1999年   637篇
  1998年   545篇
  1997年   469篇
  1996年   420篇
  1995年   405篇
  1994年   347篇
  1993年   257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221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93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42篇
  1963年   4篇
  195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运用套式PCR检测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核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保守TK基因的蛋白编码区域,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外引物和一对内引物,建立并优化了检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DNA的套式PCR法.通过检测ILTV感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室病料和临床病料,结果表明,套式PCR法能检测出ILTV感染后的非免疫鸡胚和SPF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磨液中的被稀释了105倍的病毒(约1fg的ILTVDNA),攻毒后第10天还能从非免疫鸡和SPF鸡气管拭子中检出ILTV,第10天非免疫鸡气管拭子中ILTV的最大检出率为7/10,第10天SPF鸡气管拭子中ILTV的最大检出率为8/10.对非免疫鸡和SPF鸡的气管拭子中ILTV最佳检出时间均在攻毒后第5天.对临床样品中的ILTV的最大检出率为7/7.经过核酸杂交验证,套式PCR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从分子水平探讨ILTV的发病机理、临床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992.
姚玉成  熊俊  王新民  李建秀  胡以平 《遗传学报》2001,28(12):1116-1119,T001
为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参与早期胚胎发育的潜能,以neo基因作为目的基因进行了胚胎干细胞的转染,经G418的筛选,获得表达neo基因的单克隆细胞,挑取部分克隆扩大,进行小鼠囊胚腔注射,再重新植入小鼠子宫,共注射了60个囊胚,分别回输到5只假孕小鼠,在子代中得到了携带有neo基因的嵌合体小鼠。通过对嵌合体小鼠各组织PCR分析发现,neo基因可以在皮肤、肝脏、血液等多种组织中存在。  相似文献   
993.
Ji SM  He RR 《生理学报》2002,54(6):460-466
本研究在 3 4只麻醉Sprague Dawley大鼠观察了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内微量注射肾上腺髓质素 ( 10μmol/L ,2 0 0nl)对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和肾交感神经放电 (RSNA)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 1)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内微量注射肾上腺髓质素可引起MAP、HR、和RSNA明显增加 ,分别由 99 0 9± 3 3 2mmHg ,3 70 78± 7 84bpm和 10 0± 0 %增至 113 5 7± 3 64mmHg (P <0 0 0 1) ,3 83 2 8± 7 3 8bpm (P <0 0 0 1)和 12 3 72±2 74% (P <0 0 0 1) ;( 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阻断剂CGRP8 3 7( 10 0 μmol/L ,2 0 0nl)不能阻断肾上腺髓质素的上述效应 ;( 3 )静脉注射NO前体L 精氨酸 ( 10 0mg/kg ,0 2ml)可消除肾上腺髓质素的上述效应。以上结果提示 ,肾上腺髓质素作用于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可产生显著的心血管作用 ,此作用不是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介导 ,但可被NO所阻断  相似文献   
994.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lAb13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BtC005是我国自行分离的对多种害虫具有毒杀作用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经PCR-RFLP系统鉴定,它含有crylAb基因。Southern blot结果显示;PstI酶切C005质粒所得的8.5kb长的DNA片段为crylAb基因的阳性杂交带。以pUCP19为载体,克隆了该片段并证明其含有crylAb基因,对其进行亚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区为3468bp,其编码的蛋白含115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30.6kD,等电点为pH4.845。该基因已在GenBank基因库中注册,Accession number为AF254640,并为国际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lAb13。将crylAb13基因在Bt无晶体突变株cryB^-中表达,蛋白质电泳结果表明在130kD处有表达带,并证明GryAb对小菜蛾有较高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995.
易组"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基因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在远缘杂交中由普通小麦(AABBDD)4D染色体易组导入六倍体小黑麦(AABBRR)以及硬粒小麦(AABB)的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原位于普通小麦4D染色体短臂距着丝点31.2cM的显性雄性不育核基因)。重新异回普通小麦染色体组中,所获得携带易组Ms2基因的新型太谷核不育小麦其显性雄性不育特性表达正常,且雄性不育株的雌性可育机制正常,对不育株幼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型期染色体构型的观察可见其为整倍体(2n=42),尚未发现回归普通小麦的易组太谷核不育与原位 的太谷核不育基因有不同的表型。采用系统的标志基因测交法对回归普通小麦的易组太谷不育基因进行测交定位,发现易组Ms2基因与普通小麦显性秆标志基因Rht3连锁,从而将其定位于普通小麦4B 色体虎Rht3基因9.7cM处,新位点被命名为Ms2(4BS),对Ms2基因在六倍体小黑麦与原太谷核不育小麦远缘杂交中位时的走向,普通小麦4A与4B染色体的互换更名以及Ms2(4BS)新位点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异源多倍体生物核基因的组间易位倾向于从供体染色体向进化亲缘关系较密切,且染色体序数与染色体臂相同的部分同源染色体易位;1988年第7届国际小麦遗传学会对普通小麦4A与4B染色体的互换更名是正确的;Ms2(4BS)作为一个新型的遗传标记,作为小麦族内所有携带B染色体组的物种的育种工具和在拓建各为小麦种质资源的基因库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基因表达谱的肿瘤分型和特征基因选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分析基因表达谱数据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将之用于肿瘤分子分型和选型和选取相应亚型特征基因的策略。该策略包括三个步骤:首先采用一个无监督的基因过滤算法以降低用于分型计算的数据的噪声,其次提出了一个概率模型对样本中的分类结构进行建模,最后基于聚类的结果采用相对熵的方法获得对分类贡献大的基因作为特征基因,应用该策略对两个公开发表的数据集进行了再挖掘,结果表明不但获得了其他方法可以得到的信息,而且还提供了更精细、更具有显著生物学意义的信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7.
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农家保护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农作物地方品种的有效保护是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由于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使大量农作物地方品种被少数高产改良品种所取代,造成农作物基因库的严重“基因流失”(genetic erosion)。农家保护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进行的动态保护,被保护的生物多亲性可在其生境中继续进化而产生新的遗传变异,在而是农业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途径。然而,尽管人们对作物品种资源农家保护的兴趣不断增长,也有大量有关农家的保护的研究和案例分析,但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成功的农家保护实例报道。因此,对农家保护的机制及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寻求一条新的途径来充分发挥农家保护应有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利用生物多样性布局的水稻混合间栽的生产模式,不仅解决了病害控制的问题,而且也保护了水稻地方品种的多样性。这种混合间栽的生物多样性布局和生产方式可能成为农保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8.
Li Q  Zhang GL 《生理科学进展》2003,34(2):178-180
采用基因敲除与转基因技术,可制备具有人类CYP450药物氧化代谢种属特性的“人源化”整体动物模型,在外源性化学物质与肿瘤发生的易感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意义,也可为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新的更为可靠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999.
肽转运载体的分子特征及其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an F  Le GW  Shi YH 《生理科学进展》2003,34(3):222-226
动物体内的肽转运载体目前发现的至少有五种,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是:PepT1和PepT2。PepT1和PepT2都是依质子的寡肽转运载体(POT)家族的成员。PepT1是低亲和力/高容量的肽载体,PepT2高亲和力/低容量的肽载体。PepT1主要在消化道中表达,在肾脏中也有微弱的表达;PepT2主要在肾脏中表达。这些肽载体的分子结构特征主要有:(1)有12个假想的穿膜区,在9区和10区之间有一大的胞外环,且所有穿膜区内的序列都高度保守,胞外环上的序列保守的很少;(2)被编码的蛋白上有多个N-糖基化和蛋白激酶的识别位点,它们可能参与肽转运的调控;(3)PepT1上的His-57和PepT2上的His-87是最关键的组氨酸残基,它们可能是转运蛋白发挥吸收功能时最关键的结合位点;(4)不同动物肽转运蛋白的氨基酸范围在707到729之间,且不同动物相同器官肽转运载体的同源性高(大约80%),同种动物不同器官肽转运载体的同源性低(大约50%)。了解肽载体的分子特征和组织分布,可以更好地理解肽吸收的分子机制并有利于肽类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1000.
转录后基因沉默--植物抵御外来病毒入侵的一种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冯德江  刘翔  朱祯 《遗传学报》2003,30(6):589-596
基因沉默是近几年来在转基因植物中发现的一种后生遗传现象。基因沉默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位置效应引起的基因沉默和同源依赖的基因沉默。其中,同源依赖的基因沉默又可以分为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基因沉默的发现使得人们对植物和病毒的相互关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基因沉默研究中所发现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是植物抵御病毒入侵、保持自身基因组完整性的一种防御机制,是植物与病毒共进化的结果。对于沉默产生的机理,尤其是转录后基因沉默,已经提出不少模型,但是都未能较全面地解释基因沉默中出现的各种实验现象。该文现就实验所取得的相关结果、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和植物对病毒防御机制的相互关系,以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