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4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01.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混合营养培养普通小球藻生产生物质的培养基组成.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11个相关营养因素的效应进行了评价,并筛选出影响小球藻细胞生长的3个主要因素为KNO3、葡萄糖和NaC1;然后结合Box-Behnken设计建立了以小球藻浓度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获得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为KNO31.64g/L、葡萄糖45g/L、NaC1 1.57g/L;模型预测的最大浓度为5.28g/L,验证值为5.68g/L;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预测精度较好,可用于优化小球藻的混养培养基组成.优化条件下混养小球藻细胞的蛋白质和色素含量较优化前降低,而可溶性糖和油脂含量提高,脂肪酸以棕榈酸和油酸为主;细胞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混养培养所得小球藻生物质具有作为生产微藻生物能源原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2.
响应面法优化低温豆粕大豆分离蛋白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低温豆粕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d,SPI)的碱提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SPI提取率的4个关键因素(pH、温度、时间和液料比)进行四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旋转实验设计(CCRD)。通过RSM建立了响应值(SPI提取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并获得了SPI的最优提取条件:pH 8.5,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42.8 min,料水比1∶9.7(g/mL),此条件下SPI提取率预测值为37.12%,与实验值(36.69%)的误差为1.16%。将一次碱提后残渣进行二次碱提,二次提取率为10.16%。2次碱提上清液等电点沉淀的蛋白沉淀率分别为84.03%和85.84%。  相似文献   
103.
以啤酒花超临界CO2萃取物剩余残渣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对热回流提取黄腐酚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溶剂、料液比各因子间显著性和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到黄腐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6%,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88min,提取料液比为1g∶26mL,在该条件下,黄腐酚得率可达4.05%,纯度为12.31%。  相似文献   
104.
许多不皂化物成分作为药效成分被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五谷虫不皂化物的提取分离可以充分发挥这种传统中药材的功效.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不皂化物酸值较低而产率较高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石油醚添加量为10 mL/g,碱添加过量5%,在60℃的条件下反应15 min,0.5 mol/L的KCl溶液添加量为50 mL/g.通过响应面优化后,得到最佳的不皂化物酸值和提取率分别为70.21 mg KOH/g和58.05%.  相似文献   
105.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CLW0506(TRA^RDCP^R AMT^R histidine^- shikimic acid^-)为出发菌株,利用亚硝基胍(NTG)诱变选育得到缺失腺嘌呤脱氨酶、肌苷酸合成酶、肌苷酸脱氢酶活性的突变株CLW0125,使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到组氨酸的转化率大幅度提高。该菌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直接发酵72h,积累L-组氨酸可达9.2g/L。与亲株相比,L-组氨酸的产量提高了73.3%。研究了各单因素对发酵的影响。最后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06.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优化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产酶培养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水平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产酶基本培养基主要成分进行了优化,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丝氨酸羟叫基转移酶(SHMT)活力对培养基主要成分的二次回归模型,其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984。得到的最佳培养琏主要组成为:葡萄糖29.5g/L、硫酸铵18.1g/L、玉米浆3.79g/L。SHMT活力最高达到113.7U/ml,比优化前(77U/mL)提高了47.7%。优化后的酶液经酶促反应50h,能催化产生10g/L的L-丝氨酸,比优化前(6g/L)提高66.7%。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 在骨骼畸形大鼠肢端软骨细胞内的表达规律.方法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测二(哑)英诱导的骨骼畸形大鼠足部软骨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二(哑)英(1×10-8mol/L)干预体外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 印迹杂交检测软骨细胞内的IGF-2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 15 μg/kg剂量的二(哑)英诱导实验组胎鼠出现多种畸形,内翻足、无尾畸形、腭裂等骨骼畸形发生率为33.3%.畸形胎鼠的肢端骨化中心发生带缩小,软骨细胞核内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嵴紊乱.1×10-8mol/L剂量的二(哑)英使体外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内IGF-2 的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分别减少80%和60%(P<0.05).结论 在二(哑)英诱导的骨骼畸形大鼠软骨细胞内IGF-2呈低表达状态.软骨细胞内IGF-2 的表达可能与骨骼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8.
产S-酰胺酶培养基统计学筛选与响应面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中的两水平实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对发酵生产S-酰胺酶(可用于拆分2,2-二甲基环丙甲酰胺外消旋体)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对培养基中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并筛选出了有显著效应的葡萄糖、酵母粉及2,2-二甲基环丙甲酰胺浓度,其他因素对酰胺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然后用旋转中心组和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在优化的培养基中,酰胺酶产量达到168 U/L,比优化前的80 U/L提高了110.0%。  相似文献   
109.
响应面法优化以豆饼粉为基质发酵猪苓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豆饼粉的附加值,以豆饼粉为液体基质发酵猪苓菌。首先用Plackett-Burman方法筛选出影响菌体产量的主要因素,继而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浓度。通过实验发现,当豆饼粉质量分数为3.7%,蛋白胨质量分数为0.6%,MgSO4质量分数为0.27%时,菌体产量达到最大值47.44 g/L。  相似文献   
110.
大肠癌发病地理特征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了解嘉善县大肠癌发病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地理趋势,为研究大肠癌的病因提供一些线索,嘉善县大肠癌发病率有地域差异,应进一步研究各地区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差异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对于存在异常残差值的地区,应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这些地区可能存在的某种保护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