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9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滇龙胆不同部位裂环烯醚萜类物质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临沧云县滇龙胆不同部位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在滇龙胆根、茎、叶、花中均有分布;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在根部含量较高,分别为(35.88±5.89)mg/g和(1.35±0.33)mg/g;当药苷在花部含量最高,为(0.97±0.24)mg/g.(2)不同部位有效成分间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3)相同海拔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下滇龙胆根部龙胆苦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茎部、叶部獐牙菜苦苷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2.
地理、地形因素是影响西北旱寒区农业种植结构和生态保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甘肃为例,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选取该地区122个气象站点的1980、1990、2000年3个年份各月降雨量和平均气温作为数据源,分析了各月降雨量和平均气温与经纬度、海拔、坡向、坡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降雨量与经度、纬度和海拔3个地理、地形因子相关性较大,与坡度和坡向无显著性相关;降雨量和纬度之间存在普遍的显著性负相关,平均偏相关系数在0.5以上。另外,月平均气温与经度、海拔具有很高的显著性负相关,其中平均气温与海拔之间的偏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但与坡度和坡向的相关性不显著。更进一步,分析了3个年度各月的月平均气温与纬度之间的关系,虽然气温和纬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随着年份的变化,温度与纬度具有显著性相关的月份数在减少,并且在存在相关性的月份中,气温同纬度之间的偏相关系数也在逐年减小,纬度对温度的空间分布的影响正逐渐变弱。研究结果支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范围正向东南扩展的结论,并为全球变化下旱区农业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潜力。  相似文献   
43.
本实验通过测定毛细管凝血时间(CT)、剪尾法出血时间(B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等指标研究藕节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段的体内止血作用.结果表明,藕节醇提物显著缩短小鼠CT、BT,显示很好的止血作用,可能是主要通过缩短APTT、PT,延长ELT...  相似文献   
4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三白草不同部位及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8个化合物,从三白草地上部分鉴定出36个,根茎中鉴定出31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3.38%和95.53%,其中仅13个共有成分;从鱼腥草中鉴定出5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4.59%。三白草地上部分与根茎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差异,且均不含有甲基正壬酮。  相似文献   
45.
以5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材,对树体冠层不同部位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树冠内层果实相比,树冠外层中上部的果实较大(29.5 g),籽粒数较多(4.8粒/果),鲜出籽率和果形指数相对较小(分别为46.8%和0.81);树冠外层果实的种仁含油率(41.2%)显著高于内层果实(α=0.05),而树冠外层不同部位的种仁含油率无显著差异;此外,树冠不同部位的果实茶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差异,果实着生部位对茶油品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6.
西洋参不同部位皂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为材料,分别取主根、须根、芦头、参皮、参芯、茎、叶、花序、果实和芽孢等不同部位为材料,以高效液相法检测其皂苷类成分。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各部位的皂苷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将西洋参的不同部位按照成分组成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47.
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与微地形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旭东  张苏峻  苏志尧  区余端  刘刚 《生态学报》2010,30(19):5151-5160
以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根据样方排列、海拔梯度变化及水分梯度理论潜在值从低到高的趋势将样地划分为5条样带,在由山脊至山谷的微地形变化范围内对群落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探讨群落内部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海拔、坡位、坡向、坡度等山地微地形条件对群落结构及物种分布影响显著。从山脊至谷底变化过程中,各样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以及较大高度级和胸径级的物种个体比例减少,物种多样性呈现增加趋势。多响应置换过程(MRPP)分析表明各样带之间物种组成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且样带主要物种及密度发生明显变化。通过物种与地形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知,在同一区域内,物种随地形因子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趋势,米锥(Castanopsiscarlesii)、甜锥(Castanopsis eyrei)、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等喜光的阳性树种在上坡位分布较多,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樟叶槭(Acer cinnamomifolium)等喜温暖湿润气候的物种则在下坡位样带为优势物种。揭示了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对微地形变化的响应,对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8.
喀斯特森林中的林窗多为中小尺度干扰形成的,是木本植物更新的重要场所,探索林窗下木本植物多样性维持及其驱动力对喀斯特退化森林更新及恢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窗为对象,监测林窗特征,分析林窗下木本植物重要值、α多样性指数,明确林窗特征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生境因子对林窗下木本...  相似文献   
49.
秦岭中段松栎混交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设置的34个样地调查资料,从植物物种组成、植物群落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等对该区域松栎混交林群落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CA排序。结果表明:(1)研究区34个样地共记录维管束植物297种,隶属于77科178属,其中被子植物72科,裸子植物2科,蕨类植物3科;分布较广的植物有:松科、壳斗科、蔷薇科、菊科、禾本科和百合科。(2)TWINSPAN聚类结果将样地群落划分为13个群丛,其中以油松+锐齿槲栎为建群种的群丛最多,占总群丛数量40%,是该区主要的松栎混交林群落类型。(3)样地的DCCA排序结果表明,第一轴明显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沿海拔、坡位的变化,第二轴主要表现出群落分布沿坡向、坡度的变化趋势;其中海拔、坡度与DCCA一、二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最大值(-0.946 2、-0.795 7),是对该群落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4)研究区主要优势物种的DCCA排序与样地的DCCA排序综合反映出该区松栎混交林群落分布的地形梯度。  相似文献   
50.
冰雪灾害对森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淑红  薛立 《生态学报》2012,32(16):5242-5253
冰雪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往往对森林造成很大破坏。随着冰在树冠上不断积累,产生的压力逐渐增大,最后超过该部位最大弯曲力矩时林木会受到伤害。受害程度与林分的多种特征,如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及林木的多种特征,如胸径、树高、树干尖削度、叶片表面积、树冠对称性、根系、林龄等有密切关系。影响冰雪灾害的外部因素有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包括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和土壤类型、土壤厚度、土壤水分含量。冰雪灾害对林下光照、土壤、凋落物、真菌和森林动物产生影响。冰雪灾害后的林下光照对树种更新、森林动态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冰雪灾害对天然林的影响,长期监测冰雪灾害后的森林动态、林下植物的光环境、森林的养分循环、土壤以及森林动物,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加强森林的防灾管理是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