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5篇
  免费   605篇
  国内免费   5566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293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471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农业活动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排放源,土壤碳库[土壤有机碳(SOC)和无机碳(SIC)]稍微变化会对大气CO_2产生很大影响。汉中盆地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在该区域秸秆还田、农田撂荒和林地是目前常见土地利用方式,但缺乏不同利用方式对SIC和SOC影响的研究。该研究采集该区域典型样地土壤,用滴定法和有机碳分析仪分别测定其SIC和SOC含量,研究3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SOC随土层深度最为敏感的是农田,其次是撂荒地,林地最不敏感。0~140 cm土层SOC碳密度,林地最大,是撂荒田的2.26倍,农田是撂荒田的1.37倍。深土层SOC碳密度,林地是撂荒田的2.44倍,农田是撂荒田的1.07倍。撂荒田的SIC密度最大,其次是农田,林地的SIC碳密度最低。在0~140 cm土层中,SIC密度依次为12.37、11.68和9.77 kg·m~2,撂荒田的SIC碳密度是林地的1.27倍。随着我国农村发展,土地利用管理出现新的方式,今后在估算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对土壤碳影响时还需要综合考虑SOC和SIC。  相似文献   
992.
土壤条件对向日葵列当寄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感列当的向日葵品种‘龙食葵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接种列当温室培养的方法,研究土壤条件对向日葵列当寄生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质地对向日葵列当的寄生具有显著影响,培养50 d时,沙壤土、壤土、粘土中列当的出土数分别为 32.2、19.5和4.6个,平均单株寄生列当数量分别为38.8、24.0和8.2个,说明通透性好的沙壤土有利于列当瘤的形成与生长。(2)在沙壤土条件下,随着处理温度的上升,列当的出土数量和寄生数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培养温度为25 ℃和30 ℃时,向日葵列当有较高的寄生数量与生长速度,列当出土数和平均单株寄生列当数量分别为30.4、31.6和39.8、39.4个。(3)在沙壤土条件下,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列当的出土数量和寄生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土壤湿度为60%和70%达到较高值,列当出土数和平均单株寄生列当数量分别为32.6、30.9和39.9、40.9个,而在高湿条件下列当的寄生数量显著减少。(4)在沙壤土条件下,随着土壤pH值的增加,列当的出土数量和寄生数量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均在土壤pH值为8时达到最大值,列当出土数和平均单株寄生列当数量分别为47.5和51.1个,即列当在偏碱性的土壤环境中有着较高的寄生数量。研究发现,当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土壤温度为25~30 ℃、土壤湿度为60%~70%、土壤 pH为8时有利于向日葵列当的寄生与生长;在实际生产中应选择中性或偏酸性的非沙壤土地种植向日葵,并注意调整播期和控制田间灌水量,以降低向日葵列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3.
采用13C-CO2进行连续标记,研究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光合碳在植株-土壤系统中的分配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升高(800 μL·L-1)和施氮(100 mg·kg-1)的响应.结果表明: 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分蘖期根系生物量和孕穗期地上部生物量,并使生物量根冠比在分蘖期增加,而在孕穗期减小.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施氮使水稻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却显著降低了孕穗期水稻根系生物量.CO2浓度升高使光合13C在孕穗期向土壤的输入显著增加,然而施肥并没有促进由CO2浓度升高驱动的光合13C在土壤中的积累,而且还降低了土壤中的光合13C的分配比例.综上,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稻田土壤光合碳输入,促进稻田有机碳周转;施氮促进了水稻地上部的生长,却降低了光合碳向地下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994.
以积分球漫反射方式采集11个当归产区共147批根际土壤样品的NIRDRS,解析特征吸收峰,采用"相关系数法"对NIRDRS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探讨其与土壤类型及产区划分的关系。结果表明8个主产县根际土壤的NIRDRS指纹图谱、一阶导数光谱及二阶导数光谱均较为相似,但临洮县、临潭县及康乐县等3个产区与其他产地(尤其是岷县)差异明显;基于OPLS-DA模型能够将各产区根际土壤的NIRDRS指纹图谱进行明确区分,其差异的主要波数范围为7352.5~6935.9 cm-1、5819.9~5760.4 cm-1、4927.1~4609.7 cm-1、4411.3~4485.7 cm-1及4307.1~4188.1 cm-1。当归产区根际土壤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分布特征,根际土壤的NIRDRS指纹图谱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百花山山杨桦木林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1-1992年对北京百花山山杨桦木林土壤动物群进行的调查,共获大、中型土壤动物4门9纲21目,各采样群落总个体数平均为127974只/m^d2。本文对该群落的组成、垂直分布和季节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6.
根据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生态因素将菲尔德斯半岛南部(包括阿德雷岛)的植被划分为冻原、草甸、沼泽、水生植被四大类型。对下属的群系和群丛进行了描述。这些群落的形成与分布主要依赖于水分状况和基质的稳定与否。论述了从海边到内陆的山顶群落的分布规律、植被特点,并对不同群系、生境进行了群落植物的丰富度(物种数)、均匀度和多样性对比。从对比结果提出对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刘应高  邱德勋 《菌物系统》1997,16(3):224-229
四川二郎山云南松松针上散斑壳种有四川散斑壳、针叶树散斑壳、松针散斑壳。印度散斑壳,对主要种经单孢分离在2%MA(pH5.0)平板上25℃黑暗培养,按菌落形态特征、产孢状况,将L.sichuanense培养物划分为二个培养类型,L.conigenum划分五个培养类型,L.pinastri划分二个培养类型。在散斑壳种间及同一种的不同培养类型间,各培养物的生长适宜温度、适宜pH、适宜培养基以及产孢时间、  相似文献   
998.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通过分析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生化过程与数量、种群及群落的影响、影响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毒性的因素、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毒性的评价指标、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与适应性以及重金属毒性的差异 ,综合评述了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 .  相似文献   
999.
连栽土壤对杉木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栽土壤对杉木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马越强廖利平杨跃军汪思龙高洪陈楚莹(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刘更有(湖南省会同县林科所,418307)EfectsofReplantSoilontheGrowthofC.lanceolataSedl...  相似文献   
1000.
日本烟草产业(JT)公司成功地开发了可从性状转化植物高效地去除选择性标记的利用土壤杆菌的无标记性状转化法。不仅限于双子叶植物,也能进行单子叶植物水稻的基因导入。JT公司在川崎市召开的日本育种学会上发表了该项成果。在植物的性状转化中使用了卡那霉素等基因,但是,如果能排除标记,就能反复使用单一标记,所以希望此法能在需要导入代谢系基因群等多种基因时使用。因此,选择标记的去除法是植物重组育种必需的技术。JT公司开发的载体是在其1994年开发的、土壤杆菌(不仅能向双子叶植物中导入基因而且也能向水稻和玉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