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5篇
  免费   784篇
  国内免费   6544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519篇
  2022年   539篇
  2021年   507篇
  2020年   501篇
  2019年   474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554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522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以单细胞蓝藻(粘球藻)为材料,研究了固氮作用与光合作用,呼吸代谢以及氢代谢等能量代谢过程的关系,发现光照是固氮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在光下的有氧分解过程和氧化磷酸化反应是推动固氮作用的能量来源,抑制光合磷酸化或氧化磷酸化反应都能导至固氮作用的显著降低,但用DCMU抑制光系统II电子传递过程却意外地能大幅度提高固氮活性,在暗中的粘球藻固氮主要靠有氧分解过程支持,粘球藻与其它固氮生物相似,在没有可利用的还原底物存在或正常固氮作用被特异性和抑制时,可以将固氮酶所截获能量的大部分用于释放分子氢和回收氢,但未发现通过吸氢反应来推动固氮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土壤渗透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开口托盘式集水器收集不同土层的渗透水,研究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半落叶季雨林及其游耕地的土壤渗透水状况,分析了不同植被—土壤类型与利用状况的渗透特点、降水与渗透水的关系、渗透水量与水质的动态变化,初步揭示了尖峰岭热带林对水分的输导—涵贮性能,及热带林生态系统中物质迁移的特点,并据此分析了游耕农业的生态恶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电子探针对植物根际和根内营养元素微区分布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子探针可检测出玉米、大豆根际和根内含有Na,Mg,Al,Si,P,S,Cl,K,Ca,Ti,Fe,Cu和Zn 13种元素。这些元素在根际土壤、粘液层和根组织内的含量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除Si,Al,Ca,Fe在根际土壤中峰值较高外,Ti仅在土壤中达到可检测量;S,Fe和Zn富集在粘液层,Mg,P,Cl只在根组织内才有较明显的峰。这些规律可作为区分根—土界面的参考指标。K含量在根内明显高于根际土壤,并由表皮层到中柱径向增加;Ca则与K不同,且受植物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齿苋叶片PEPCase由四个相同的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为83kD。远紫外CD光谱分析表明,此酶含有36.6%α—螺旋结构。马齿苋叶片PEPCase可被G6P激活,但不能被Gly、Ser激活。G6P可防止酶的尿素变性和枯草杆菌蛋白酶的作用。这种保护效应与G6P诱导的酶构象变化有关。 从酶对低温、高温及尿素的反应来看,马齿苋叶片PEPCase的稳定性高于高粱叶片PEP—Case,两者的免疫特性和电泳特性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16.
大田土壤含水量与棉铃虫蛹期数量变动规律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吴子江 《昆虫知识》1992,29(2):77-79
<正> 土壤含水量对棉铃虫 Heliothis armigera(Hubner)蛹的影响,以往已见报道,唯做系统分析的仅见张孝羲等所做的室内模拟观察,但大田自然状态下的系统观察分析,迄今尚未  相似文献   
17.
18.
柴达木盆地荒漠土壤蓝藻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东部和中部具有代表性地区的丘陵、戈壁和沙丘的蓝藻种类组成、生物量及主要的土壤化学成分;采用了模糊聚类、系统聚类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藻类的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21种蓝藻,其中6种为国内首次报道。研究表明:土壤含磷量、总盐量及与粘性和湿度有关的土壤结构是决定柴达木盆地蓝藻群落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灭幼脲Ⅲ号在好气水环境中的降解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新农药灭幼脲Ⅲ号在好气水环境中的降解与代谢。在避光条件下,观察了灭菌组与实验组中灭幼脲Ⅲ号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消长过程,比较了它的化学水解与微生物降解的差异。在室内模拟好气系统中,研究了母体化合物在水体中的残留动态和生物降解半衰期,及其初期主要代谢途径的转化产物,同时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扫描,以及特征有机质谱图,对灭幼脲Ⅲ号的两种主要代谢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在室内好气环境中较易水解,而且水中微生物的存在能加速它的降解,母体化合物在水体中初期代谢主要途径为分子中的苯甲酰碳与脲氮键首先开裂,生成邻氯苯甲酸(CBA)和对氯苯基脲素(CPU)。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高原低氧对机体无氧代谢阈值(AT)的影响,本研究采用Wasserman无创性方法,分别测定了11名新兵在平原(四川淮口,海拔500m)和经空运进驻高原 (西藏错那,海拔4370m)后的第3、5、7和14天的AT。结果表明:新兵进驻高原后AT由平原的813.6±147.4kg·m/min降低到395.5±194.5 kg·m/min(P<0.01);高原低氧引起AT的降低幅度与受试者平原AT的高低呈正相关(r=0.933,P<0.01);进驻高原后第3、5、7天AT维持在较低水平,随后呈上升趋势。但移居高原1年战士的AT仍低于平原水平(P<0.05)。提示,高原低氧能够显著地降低机体的AT,并且AT越高的个体进驻高原后受低氧环境的影响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