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67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41.
42.
为探究燕麦(Avena sativa)-绿豆(Phaseolus radiatus)间作效应及氮素转移特性, 在不施氮肥的大田试验条件下, 设置3种种植模式(燕麦单作、绿豆单作和燕麦-绿豆间作), 采用传统挖根法和15N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间作系统中燕麦侵袭力强于绿豆, 绿豆生长受到抑制。整个生育期, 间作燕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比单作增加14.9%-33.1%, 2年成熟期间作燕麦的氮素积累量比单作分别提高53.1%和44.8%; 间作减少了开花结荚期绿豆氮素积累量和根瘤重量, 降低了绿豆的固氮效率, 绿豆的固氮效率2年平均降低23.7%, 生物固氮量平均减少11.66%。间作绿豆向燕麦的氮素转移率2年平均值达31.7%, 氮素转移量为212.16 kg∙hm-2。燕麦-绿豆间作降低了开花结荚期绿豆的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固氮效率, 但绿豆体内氮素转移增加了燕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实现了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相互调节和促进, 优化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管理。  相似文献   
43.
44.
Azotobacter vinelandii中通过PCR扩增了5’和3’端分别缺失264bp和261bp的nifS′片段,克隆至载体pUC18,形成重组质粒pUCS,再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将pUCS插入Azoto-bacter vinelandiinifS中,形成nifS阻断突变体SU1,经Southern杂交和PCR扩增,证明所得确为nifS阻断突变株。SU1在外加氮源的BBGN培养基中能够快速生长,但在Burk's无氮培养基中,生长却极其缓慢  相似文献   
45.
以质粒pRK404为载体亚克隆含大豆根瘤菌吸氢酶结构基因(hup)的片段,构建成嵌合质粒pHR11、pHR4和pHR10。通过三亲本杂交将这些嵌合质粒导入无吸氢活性的Rhodobactersphaeroides241菌株(Hup-),均获得Hup+的接合子。利用启动子检测质粒pMP220证明,在hup对结构基因上游1.2kb内存在hup启动基因片段。以pRK2013为助质粒可将pHR11导入Enterobactercloacae和Klebsiellaoxytoca等土壤固氮菌株。本文以接合子E.cloacaeEH1113为例,通过对基因组DNA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嵌合质粒pHR11在EH1113中稳定贮存和复制。H2诱导接合子EH1113吸氢酶活性高表达,吸氢活性与放氢活性比值约为对照的两倍。当以延胡索酸为电子受体时,吸氢酶的吸氢作用支持菌株固氮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6.
六种固氮蓝藻提取液对玉米的促长作用和提取液成分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用六种固氮蓝藻的提取液处理玉米种子,同时对其提取液氨基酸组成和碳水化合物与维生素B12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氮鱼腥藻HB686(AnabaenaazoticaHB686)、球孢鱼腥藻HB1017(A.sphaericaHB1017)、多变鱼腥藻HB1058(A.variabilisHB1058)和小单歧藻HBTT(TolypothrixtenuisHBTT)的提取液中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B12的含量高于鱼腥藻SP.HB1042(Anabaenasp.HB1042)和繁育管链藻HB38(AulosirafertilissimaHB38)。同时,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果前四种藻较好,后两种则较差。  相似文献   
47.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是一类结构、序列同源的蛋白酶抑制剂,它是体内许多蛋白水解级联反应的调节因子,其遗传性结构或分泌异常将导致许多疾病.因此对于其结构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AT┐AC内含子及其剪接机理的研究进展滕胜明镇寰(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12)关键词AT-AC内含子剪接机理最近发现了一种新类型的内含子,它在mRNA前体中存在的比例不到0.1%,其剪接位点高度保守的双核苷酸为AT和AC(AT-AC内含子...  相似文献   
49.
不同pH下氯化钠对蓝藻固氮的胁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pH6.0或9.0的条件下,蓝藻的固氯活性下降,固氯抗NaCl和渗透胁迫的能力也明显减弱,暗处理、抑制剂、分子氮和厌氧环境加剧,而CO2、外源蔗糖、H2和O2以及CO2和N2的加合则减轻此种抑制。  相似文献   
50.
水稻品种抗稻飞虱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稻飞虱(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Iarcilera(Horrath)是我国与东南亚、东北亚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对稻谷产量的影响甚大。当今,寻求有效地控制稻飞虱而不污染环境的防治方法受到各方的关注。因此,具有对农民成本投入少、对害虫天敌杀伤力低、不影响环境的抗虫品种的培育与利用日益受到重视。近20年来,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日本、中国和英国等地为了更好更快地培育出抗虫品种,广泛地筛选了上万份稻种资源的抗虫性,并进一步开展了对水稻品种抗稻飞虱机理及其生理生化基础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