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茵栀黄注射液对四氯化碳(CCl4)和硫代乙酰胺(TAA)所致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和硫代乙酰胺造成小鼠化学性损伤,观察茵栀黄注射液的保护作用,结果:小鼠静脉注射茵栀黄注射液能明显降低CCl4和TAA所致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并可显著改善小鼠肝损伤的病变程度,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对CCl4和TAA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东当归对四氯化碳及乙醇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东当归水提取物对四氯化碳及乙醇所致小鼠SGPT和SGOT活性升高的影响。在四氯化碳及乙醇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血清中检测SGPT和SGOT值。结果表明,37.5%、75.0%和150.0%东当归水提物在体内显著抑制四氯化碳及乙醇所致小鼠SGPT值和/或SGOT值升高。东当归水提取物对小鼠四氯化碳及乙醇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探讨禹州漏芦乙醇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以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同时测定肝匀浆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将肝大叶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表明,同模型组比较,禹州漏芦乙醇提取物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及MDA活性,升高肝组织中GSH-Px和SOD的活性,并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禹州漏芦乙醇提取物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保肝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清除体内自由基和抗氧化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4.
肝脂肪变性是长期饮酒、肥胖、药物中毒等致脂肪肝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中间阶段,严 重的脂肪堆积会导致肝细胞坏死或肝硬化,但是有关肝脂肪变性的分子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 楚.本实验利用四氯化碳建立大鼠肝脂肪变性模型,四氯化碳处理组较对照组肝脏丙二醛含 量增加68%,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 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均明显增加;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培养中,加入四氯化碳处理后内质网发生应激,并导致SREBP-1表达增加且活化.结果表明,四氯化碳导致的肝脂肪变性与肝细胞的氧化损伤和内质网应激有关,其分子机理可能为内质网应激发生后促进SREBP-1转录因子的表达与活化,SREBP-1在细胞核内参与生脂相关酶如HMG CoA 还原酶等基因的诱导表达,生脂相关酶含量的增加进一步使肝细胞甘油三酯、胆固醇合成增加,脂质的异常堆积导致了肝脂肪变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柔木丹(RMD)对改善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TGF-β1/果蝇抗生物皮肤生长因子蛋白家族4号因子(Smad4)信号通路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RMD治疗组(n=11)。腹腔注射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及RMD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20 % CCl4(CCl4∶橄榄油=1∶4),注射量为2.5 ml/kg,空白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等量橄榄油,每周2次;第2周起调整模型及RMD治疗组小鼠CCl4腹腔注射量为5 ml/kg(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橄榄油),每周2次。成模后,RMD治疗组小鼠使用RMD灌胃给药(6.2 g/(kg·d);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使用等量的水灌胃),模型及RMD治疗组小鼠继续腹腔注射20 % CCl4,注射量为1.5 ml/kg(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橄榄油),每周1次,持续3 周。采取各组小鼠血清样本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采取各组小鼠肝组织样本使用HE、Masson、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Q-PCR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Cl4造模5 周后,模型组小鼠肝脏纤维化病理特征明显。与模型组相比,RMD治疗3 周,治疗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小鼠的肝脏指数(P<0.01)、血清中的ALT(P< 0.01)、AST(P<0.01)活性、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P<0.05)均降低;Ⅰ型胶原(Collagen Ⅰ,P<0.01)、Ⅲ型胶原(Collagen Ⅲ,P<0.01)表达减少,胶原沉积减少;肝组织中TGF-β1(P<0.05)和α-SMA(P<0.05)表达均降低;肝组织中Smad4阳性表达区域缩小、表达强度降低。结论:RMD通过抑制TGF-β1/Smad4通路信号转导,减少胶原沉积,进而发挥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ACT βA的表达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激活素βA(activinβA,ACTβA)的表达变化。将7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64)。40?l4皮下注射模型组大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注射CCl41、2、3、4、5、6及7周后分批处死,每次6-12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ACTβ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结果显示正常肝脏表达ACTβA,CCl4注射1周后,染色范围缩小,2-3周以后,染色明显减弱,甚至染色阴性,注射4周后,染色又逐渐增强,注射5-7周后染色进一步增强,ACTβA定位于正常肝脏肝细胞胞浆,肝纤维化逐渐形成时则分布在中央静脉,汇管区,纤维间隔等纤维化区域周围的肝细胞。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染色分布范围则进一步扩大,ACTβA与TGF-β1或α-SMA分布不同,βA主要分布在肝细胞,而TGF-β1或β-SMA以间质细胞(肝星状细胞)为主。结果表明肝纤维化时ACTβA表达分布发生改变,ACT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7.
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的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玉珍  韩景田  陈玮  叶路 《四川动物》2007,26(3):697-698
利用逐渐提高四氯化碳的浓度经皮下注射小鼠的方法,诱导肝纤维化形成,制作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经肝脏病理学检查、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证实此法能成功制作鼠肝纤维化模型,具费用低、易操作、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山丹黄参多糖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Mus musculus)急性肝损伤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对50只小鼠分别灌胃0.2 ml山丹黄参多糖(12.5、25.0、37.5 g/L)或生理盐水7 d,最后一次灌胃1 h后腹腔注射1%的CCl4橄榄油溶液0.2 ml,16 h后处死小鼠,比色法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的变化,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对照组小鼠体重减轻,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显著升高(P0.01),肝明显肿胀,肝组织结构不清,肝细胞出现炎性坏死,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山丹黄参多糖各组小鼠体重增加,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明显降低(P0.01),肝无明显肿胀,肝索清晰,炎性坏死很少,细胞结构清晰,转化生长因子-β_1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1)。表明一定剂量的山丹黄参多糖能增强机体活力,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降低正常细胞的凋亡,对四氯化碳造成的肝组织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探讨益气法制剂(黄芪、白术)对CC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采用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CCL4)玉米油溶液联合高脂低蛋白饮食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大鼠。成模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12周。HE、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肝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胶原蛋白含量。RT-q PCR检测肝组织内TGF-β1、TβRⅠ、Smad3、Samd7、α-SMA、HGF mRNA表达。给药治疗后,益气法制剂和秋水仙碱均可减轻大鼠胶原沉积,并可改善大鼠肝功能,其机制与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0.
实验性肝硬化酶组织化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选用Wistar大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实验组(40%CCl4植物油皮下注射组)10只,同时喂养9周。断头法快速处死动物,立即取肝,冰冻切片,用酶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法观察肝内主要代谢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肝内SDH、CCO活性降低,LDH、NOS活性升高,MAO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