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5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65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长江中游鱼类寄生棘头虫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经过3年10次调查,剖检湖北省宜都、黄冈两处江段所产72种鱼类,共计766尾。收集棘头虫10种,其中包括2新种和1新组合,即蛇鮈新棘吻虫(新种)Neoechinorhynchus saurogobi sp.nov.,长江丽棘虫(新种)Brentisentis yangtzensis sp.nov.(Illiosontidae),鲤丽棘虫(新组合)B.cyprini comb.nov.。对长江中游鱼类寄生棘头虫区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2.
一个嗜热分解纤维素的梭菌新种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描述了一个严格厌氧,形成芽孢,嗜热,分解纤维素、糖和蛋白质的梭菌新种。这个种的两株菌(H11,H12)是从奶牛场的青贮饲料(山草)中分离出来的。在PYC液体培养基中细胞杆状,0.3mO.6×1.5—-5.5μm,单生或成对,很少成链。革兰氏阴性,能运动,有周生鞭毛。芽孢卵至球形,端生和次端生,使细胞膨大。游离芽孢球形,有孢子外壁和附属丝。在PYC琼脂滚管中,深层菌落呈双凸镜状,湿润,浅黄色,直径1—2mm,边缘完整。生长的最适条件是50—53℃和pH 7.5。所需要的生长因子是生物素、维生素B6、B12和对氨基苯甲酸。发酵纤维素或纤维二糖产生琥珀酸、乙酸、乙醇、氢和二氧化碳。DNA的G十C含量是38.8 mol%。参考这个种在非挥发酸中的主要产物是琥珀酸的特性,将它定名为产琥珀酸梭菌(Clostridium succinogenum Ten & Wang sp.nov.)。  相似文献   
43.
嗜热栖热菌HB 8(Thermus thermophilus<.I> H8 8 )的耐热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EC..2.1.20)经硫酸铵分步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垂直板制备凝胶电泳提纯,经盘状凝胶电泳鉴定为单一区带,比活提高17倍。酶作用最适温度80℃,最适pH5.8,分子量67000,等电点Pl为4.5。该酶能够水解对硝基酚α--D-葡萄糖苷(PNPG)、蔗糖和麦芽糖,但不水解纤维二糖、蜜二糖、可溶性淀粉。酶作用于PNPG的米氏常数(Km)为0.4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0.29umol·nmin-1·mg-1。金属离子Mg2+、Mn2+、Ca2+和Ba2+对酶有激活怍用,Hg2+和Cu2+有强烈抑制作用。酶表现出极好的热稳定性,在90℃保温10小时后,仍保留90%的原始酶活力,在95℃的失活半寿期(t1/2)为108分钟.经蛋白质侧链化学修饰研究表明,羧基和组氨酸残基为其表现话力所必需。  相似文献   
44.
嗜热链霉菌突变株M1033—9产葡萄糖异构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5.
嗜热栖热菌HB8耐热α—葡萄糖苷酶的提纯和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6.
两种陆栖等足类的种群及其分解落叶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固定路线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并用落叶饲养,测定食性、食量,以探讨潮虫、鼠妇在广东小良人工阔叶混交林中分解落叶的作用。结果:(1)潮虫Philoscia sp.喜湿,主要分布于低湿、荫蔽处;鼠妇Armadillo sp.耐干旱,主要分布在较高爽处。(2)两种虫的种群数量高峰均在6月份。潮虫繁殖期延长到雨季之后,鼠妇则在雨季高峰前结束。(3)对未经沤化过的落叶多选食薄且质软的。鼠妇在25℃时摄食量最大,为117.1±12.4毫克/克体重·天;潮虫在20℃时食量最大,为251.2±7.3毫克/克体重·天。 通过种群年生物量变化及不同温度下的摄食量等因素来推算林中等足类的年分解落叶量:在荫蔽潮湿的林下,其分解量最大,占凋落物的自然消耗量的11.4%。  相似文献   
47.
湖北郧西范家坪早石炭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贵阳西北郊探矿厂对面山坡上发现的早二叠世晚期茅口组双切尾虫亚科三叶虫的1新属——棘菲利普虫属(Acanthophillipsia),计4新种:Acanthophillipsia guiyangensis, A. abrota, A. abnormis和A.granurosa,丰富了我国二叠纪三叶虫动物群的资料,对研究二叠纪三叶虫的分类、演化和古生物地理分区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背联体贻贝棘尾虫的每一虫腹面含有相当于正常棘尾虫的腹面纤毛系统,背联两虫任意一侧属于一虫的背面有4列背触毛,它们的排列分布相似于正常棘昆虫的第1—4列背触毛,另一虫背面打2列背触毛,它们相似于正常棘尾虫的第5、6列背触毛。结果表明,背联体棘尾虫是其中两虫各以背面第4列和第5列背触毛之间的皮层区相联接形成的。也有的背联体中背部皮层联接区有变化。无性分裂中背联两虫皮层纤毛结构的形态发生相似于正常棘尾虫,并且两者其皮层纤毛器如口围带、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和背触毛等相应结构的发育是同步进行的,推测背联两虫的皮层发育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有某种机制控制着相互间的协调。背联体棘昆虫在无性生殖周期中总是经历着一个调节成单体的过程,认为这于背联两虫都具有一套结构功能正常的运动胞器(特别是口围带),而产生向不同方向运动的“不协调”的力有关。  相似文献   
49.
于丹  赵克尊 《生态学杂志》1990,9(1):7-10,50
昆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森林中枯枝落叶较多,生境复杂,为昆虫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和栖息场所;因而在森林中昆虫的种类多,数量大。大多数昆虫都以森林  相似文献   
50.
用自旋标记研究嗜盐菌紫膜的相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5′酮基软脂的甲酯的N′氧基4、4-二甲基(口恶)唑衍生物、TEMPO和4-(乙氧基氟代磷酸))-TEMPO′研究了嗜盐菌紫膜的相变.ESR测定表明:在醋酸钠缓冲溶液中(100mM、pH7.0)、30至70℃没有观察到相转变;在81℃附近获得了紫膜类脂的另一相变点,此转变点可能与紫膜类脂及蛋白质晶格的分离有关.紫膜蛋白质的热变性点则在100℃附近.当温度升至110℃时紫膜类脂烃链则趋“熔化”,紫膜蛋白质的热变性也呈不可逆的.文中还就不同的物理因素对紫模相变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