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4 毫秒
81.
目的观察人工饲养条件下实验恒河猴肺脏病理改变,探讨实验猴呼吸系统疾病分布规律和病理改变特点,丰富实验猴自发病变基本研究资料。方法对1998~2008年云南地区饲养的自然死亡的155只恒河猴(年龄2~20岁)的肺脏进行病理检查,按年龄分为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猴肺脏主要病变有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胸膜炎、肺肉芽肿性炎等12种,出现率最高的为支气管肺炎(18.71%)和大叶性肺炎(16.74%)。恒河猴肺脏病变在不同年龄阶段均有发生,老年猴组肺脏病变发生率最高,疾病类型和发生率在不同年组中分布不相同,统计学分析显示:支气管炎病变成年组发病率明显高于幼年组;肺气肿病变老年组明显高于成年组和幼年组,(P〈0.05)。结论人工饲养条件下死亡实验猴肺脏病变检出率较高,实验猴肺脏病变在不同年龄阶段存在差异,实验猴肺脏病理改变结果丰富了实验猴的基本研究资料,对实验猴的质量控制和相关动物实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2.
图要具有自明性,应精选、精制,其内容不可与文字、表格重复。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写词和文字等须与正文一致。病理组织照片,应在文题后的括号内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必要时应附有表示目的物尺寸大小的标度。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CI)致神经病理痛后,大鼠背根节神经元GABAA受体(γ-氨基丁酸A受体)激活电流的变化。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CI模型手术侧、手术对侧及假手术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GABAx受体激活电流,比较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后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变化。结果:①CCI模型组大鼠手术侧DRG神经元在不同浓度(0.1-1000μmol/L)GABAA受体激活电流幅值均显著小于假手术组。②CCI模型组大鼠手术对侧DRG神经元在不同浓度(0.01-1000μmol/L)GABAA受体激活电流幅值均显著大于手术同侧及假手术组。结论:在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的过程中,不仅损伤侧的DRG神经元GABAA受体激活电流显著减小,这种损伤同时还引起了手术对侧的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代偿性的增强,GABAA受体功能的改变导致的突触前抑制作用的减弱可能是神经病理痛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一次和反复力竭性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心肌损伤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力竭性游泳制备运动性心肌损伤模型,分别于运动后即刻和3 h6、h、12 h2、4 h4、8 h、96 h检测血清CK、CK-MB活性,并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一次力竭运动后0~12 h,CK和CK-MB活性明显增加,6 h达高峰;心肌炎细胞浸润灶逐渐增多,胞质嗜酸性增强,损伤高峰在12 h左右。反复力竭运动后0~12 h和48 h9、6 h CK和CK-MB活性皆明显增加,分别于运动后即刻和96 h达高峰;心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48 h最严重。结论:过度运动和/或力竭性运动皆引起运动性心肌损伤,同时存在延迟性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5.
《生物学杂志》2011,(2):115-F0002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前身为基础部,始建于1976年,2000年6月正式更名为基础医学院。现有12个教研室(药理学、免疫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寄生虫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核医学、化学),4个教学中心实验室(形态、机能、病免与免疫、综合)、8个研究所(中心)(基础医学研究所、天然药物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病理与法学研究所、临床与病毒研究所、人兽共患病研究所、放射医学研究所、过敏与免疫研究中心)。有3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中央地方共建基础课实验室和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人乳腺细胞系及乳腺组织中SIAH2和P-ERK表达的变化,探讨乳腺癌中SIAH2与P-ERK的关联。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40例乳腺石蜡包埋组织中SIAH2和P-ERK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人乳腺细胞系和2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SIAH2和P-ERK的蛋白表达情况,人乳腺癌细胞系表达SIAH2-siRNA后,P-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中SIAH2和P-ERK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SIAH2和P-ERK呈正相关性。人乳腺癌细胞系以及乳腺癌组织中SIAH2和P-ERK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人乳腺正常上皮细胞系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SIAH2和P-ERK蛋白表达量(P<0.05);表达SIAH2-siRNA的乳腺癌细胞系与对照组相比,P-ERK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SIAH2、P-ERK过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在乳腺癌细胞系中抑制SIAH2表达后,P-ERK表达也减少,因此抑制SIAH2可以抑制ERK通路。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比较胃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与病理资料,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113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胃印戒细胞癌组和非印戒细胞癌扣对两组的性别、年龄、家族史、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根治术后中位进展时间、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女性(P〈0.05);年龄≤55岁的患者发病率高于非印戒细胞癌(P〈0.05),≥56岁的患者发病率低于非印戒细胞癌(P〈0.05);肿块生长部位以胃中下部为主(P〈0.05),侵犯胃上部者明显少于非印戒细胞癌(P〈0.05);胃印戒细胞癌多数在胃壁组织内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垂直浸润能力较弱,突破浆膜层者明显少于非印戒细胞癌(P〈0.05);根治术后中位进展时间胃印戒细胞癌(10个月)较非印戒细胞癌(12个月)提前2个月,进展风险增加(P〈0.05);胃印戒细胞癌在家族史、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根治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方面与非印戒细胞癌比较无差异。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好发年龄小于56岁;发病部位以胃中下部为主;多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且较少突破浆膜层;中位进展时间短,进展风险高。  相似文献   
88.
王成  唐衡  刘志红 《生物磁学》2011,(8):1505-1508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活化转录因子2(ATF2)和活化转录因子3(ATF3)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病例,明确其病理诊断并收集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活化转录因子2和活化转录因子3蛋白的表达。结果:ATF2在癌旁肠组织、腺瘤、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3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癌旁肠组织、腺瘤分别与腺癌有显著性差异。ATF3在癌旁肠组织、腺瘤、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4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F2表达与浸润肠壁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肿块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无关。ATF3表达与肿块直径、浸润肠壁深度,而与淋巴结转移、部位、分化程度无关。结论:ATF2与结直肠癌反生和发展有关,而ATF3与结直肠癌的恶性演进有关。  相似文献   
89.
王波  汪平  王宏  王涛  杨彦平 《生物磁学》2011,(23):4490-4492
目的:探讨影响侧脑室脑膜瘤手术疗效的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侧脑室脑膜瘤显微手术30例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顸后情况,其中KPS〉70分表示为预后良好,KP懿70分表示为预后不良。对各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术后有无并发症因素与预后进行χ^2检验与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部位、病理分型及术后有无并发症对侧脑室脑膜瘤的预后有明显影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影响因素有2个,它们分别是肿瘤部位和术后有无并发症,其P值均小于0.05。结论:在显微手术下,侧脑室脑膜瘤大部分可以全切并取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肿瘤部位和术后有无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及时处理并发症能显著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0.
宁宇  王健 《生物磁学》2011,(5):989-991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内源性小RNA分子,通过调节mRNA的稳定性及蛋白翻译过程控制基因表达,从而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研究表明,在胶质瘤的发生、进展、侵袭过程中,伴随发生了许多分子病理特征的改变,这一过程中miRNAs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此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