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哈医大一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纤维综合征患者共40例,采用医师与患者沟通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患者疼痛、疲劳、焦虑抑郁、睡眠情况以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同时随机选取一般正常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 l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疲劳程度、焦虑抑郁为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呈负相关(P0.05);疼痛与生存质量中活力维度呈负相关(P0.05),疲劳程度与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以及情感职能4个维度呈负相关(P0.05),焦虑抑郁程度以及睡眠质量与躯体功能、躯体疼痛以及社会功能3个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影响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要缓解疼痛及其相关症状,更要同时改善如疲劳、抑郁焦虑等症状。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最佳剂量,评估诱导期应用此种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择期全麻的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为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为2μg/kg(Ⅰ组)、3μg/kg(Ⅱ组)和4μg/kg(Ⅲ组),待两种药物达到药效高峰时行气管插管。观察诱导期和插管后1 min,3 min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评估插管满意度。结果:各组的插管满意度如下:Ⅰ组54.2%(19/35)、Ⅱ组83.3%(25/30)、Ⅲ组97.1%(34/35),随着瑞芬太尼剂量的增加,气管插管满意度增高,气管插管操作时间缩短(P0.05)。在诱导过程中,三组患者的MAP和HR下降幅度均较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是可行的,与复合瑞芬太尼2μg/kg或3μg/kg相比,丙泊酚2 mg/kg复合瑞芬太尼4μg/kg能明显提供更好的气管插管条件,且插管操作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用于冠状动脉支架内成像质量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患者,按照支架厚度及直径分成四组。采用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成像及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分析宝石能谱CT的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得出宝石能谱CT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成像质量评估的价值。结果:宝石能谱CT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8.6%,阴性预测值为100%。直径≥3 mm的支架内成像质量优于直径3 mm的支架。但支架直径和厚度对宝石能谱CT支架内成像质量的可评估率没有差异。结论:宝石能谱CT均能提供优秀的冠状动脉支架内成像质量,采用宝石能谱CT替代冠状动脉造影术可对冠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影像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内膜厚度及内膜形态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冷冻胚胎解冻复苏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1个冷冻胚胎解冻复苏移植周期,将患者按子宫内膜厚度分为4组,子宫内膜≤6 mm、6.1-8.0 mm、8.0-12 mm、12.0 mm,根据子宫内膜形态分为A型内膜、B型内膜、C型内膜。分别比较不同内膜厚度分组及不同内膜形态分组患者的年龄,移植胚胎数目、内膜准备方案构成比、移植胚胎类型(卵裂期胚胎、囊胚)构成比及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采用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对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使用逐步回归分析内膜厚度、形态、年龄及移植胚胎类型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纳入1521个解冻复苏周期中按内膜厚度分为4组,各组周期数分别为96周期、454周期、893周期、78周期,各组间平均年龄分别为34.1±5.5岁、33.3±5.4岁、32.5±5.2岁、33.7±6.0岁(P0.05)。内膜厚度≤6 mm组临床妊娠率为31.3%,子宫内膜≤6mm、6.1-8.0 mm、8.0-12 mm、12.0 mm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5%、51.8%、47.4%(P0.05)。子宫内膜≤6 mm、6.1-8.0 mm、8.0-12 mm、12.0 mm组间活产率分别为18.8%、37.7%、44.6%、39.7%(P0.05)。A型、B型及C型内膜组周期数分别为920周期、189周期及412周期,三组间平均年龄分别为32.3±5.1、33.0±5.7、34.2±5.5岁(P0.05)。A型/B型及C型内膜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1.2%、46.6%及46.4%,三组间活产率分别为42.1%、36.0%及37.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534(95%可信区间0.505-0.564),子宫内膜形态ROC曲线下面积为0.526(0.476-0.955)。逐步回归分析纳入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年龄、胚胎类型4个可变量,女方年龄(OR=0.929,P0.001),移植胚胎中囊胚比例(OR=1.595,P0.001)与临床妊娠率明显相关,内膜厚度(OR=1.054,P=0.05)及内膜形态(OR=0.864)与临床妊娠率无相关性。结论:虽然子宫内膜薄临床妊娠率下降,但是子宫内膜厚度与内膜形态不能够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解冻复苏周期临床妊娠率,患者年龄以及移植胚胎的发育潜能才是预测临床妊娠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5.
我国首例肌曲霉病及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肌曲霉病,对所分离的黄曲霉进行形态、药敏、rDNA序列分析研究。方法对患者病变肌组织行B超和病理检查;将分离菌株接种于察氏培养基观察形态学特征;微量法测定MIC值;酚氯仿法提取DNA,扩增ITS间区序列并进行多序列分析。结果B超示左腓肠肌不规则回声,病理示肌细胞变性、坏死,肌组织内见分枝分隔菌丝。表型及基因型特征为黄曲霉;分离菌株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多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所分离菌株与标准株及自然和临床分离株具有100%的相似性。给予特比萘芬治疗3个月后痊愈。结论黄曲霉可致肌肉感染;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真菌可引起免疫低下患者致死性感染。  相似文献   
46.
以30—90妇体重莱芜猪和40—100kg体重鲁莱黑猪共84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每组6头),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以β-actin作为内标,研究肌肉中编码Ⅲ型胶原的Col3a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和性质(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的两个品种猪肌肉中Col3a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基本一致,即随体重的增加,肌肉中Col3al mRNA表达呈逐渐增加趋势,但莱芜猪和鲁莱黑猪分别在70妇和80妇体重组表达量略有下降。总体上莱芜猪肌肉组织Col3al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鲁莱黑猪(P〈0.05)。相关分析表明,莱芜猪肌肉组织Col3al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与总胶原和不溶性胶原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胶原溶解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鲁莱黑猪肌肉组织Col3al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与不溶性胶原和胶原溶解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妒〈0.05)。研究结果提示:猪肌肉组织中Col3al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体重发育和品种特征,其mRNA表达对于肌内胶原的含量和性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7.
选取不同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共54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用索氏抽提法检测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肌肉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并分析基因表达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日龄的增加,雄性哈萨克羊的IMF含量持续上升,各生长时期差异显著(P<0.05),而新疆细毛羊的IMF含量在各生长时期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哈萨克羊的IMF含量30~90日龄期间极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1)。2)FAS基因mRNA水平在哈萨克羊肌肉中初生时最高(P<0.05),然后随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新疆细毛羊肌肉中,FAS mRNA水平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发育模式,其中6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其余日龄之间差异不显著。HSL基因在2品种绵羊肌肉中的表达模式基本类似,在哈萨克羊肌肉中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初生时的水平显著高于60~90日龄(P<0.05);在新疆细毛羊中30日龄时达到最高(P<0.01),到60日龄时下降到最低(P<0.05),随后保持这种低表达水平。3)FAS和HSL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与哈萨克羊IMF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85(P=0.02),r=-0.423(P=0.05);在哈萨克羊中两基因表达量水平比值(FAS:HSL)与IMF呈极显著负相关r=-0.552(P=0.01)。在新疆细毛羊中两基因的表达水平及比值均与IMF无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联合全身麻醉对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应激反应和疼痛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分别为41例。A组给予全身麻醉,B组给予术前超声引导下QLB联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静息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自控静脉镇痛中的舒芬太尼使用量、有效按压次数,对比两组术后血清应激反应和疼痛相关指标变化,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自控静脉镇痛中的舒芬太尼使用量少于A组,有效按压次数少于A组(P<0.05)。B组拔管后、术后24 h血糖(Glu)、皮质醇(Cor)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24 h 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及5-羟色胺(5-HT)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术前超声引导下QL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肾移植手术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和应激反应,减少自控静脉镇痛中的舒芬太尼使用量、有效按压次数,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9.
摘要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法联合悬吊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背伸肌群功能、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接收的LDH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悬吊训练,n=41)和实验组(龙虎交战针法联合悬吊训练,n=41)。观察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腰背伸肌群功能、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表(JOA)评分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功率、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背屈伸比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均升高,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联合悬吊训练可促进LDH患者腰椎功能改善,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腰背伸肌群功能和腓总神经、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植物吸收根的生理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研究其解剖结构有助于揭示植物的环境适应策略。热带亚热带地区蕨类植物丰富, 生态和经济价值较高, 但目前对这一重要植物类群的吸收根解剖特征的研究仍然缺乏。该研究测定了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4种典型森林的共26种蕨类植物吸收根的解剖特征, 分析它们的种间差异, 结合系统发育与全球自然分布区的气候因子解释根系性状的变异。同时, 通过收集亚热带木本被子植物和温带蕨类植物相关的已发表数据, 比较不同类群的根系性状相关关系的差异。结果表明: (1)这些蕨类植物吸收根特征的种间差异显著, 8个根系性状的种间变异系数范围为20.61%-41.75%。(2)除皮层厚度外根系性状无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 说明性状变异受系统发育的影响较小; 气候因子显著影响根系特征, 根直径和皮层厚度随着最干月(季)降水量减少而增大。(3)随着吸收根直径的减小, 亚热带木本被子植物趋于具有更低的皮层厚度/中柱直径比值, 而蕨类植物则相反; 与温带蕨类相比, 该研究中蕨类植物具有更大的根直径、皮层厚度和管胞直径。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热带亚热带蕨类植物根系生理生态适应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