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目的:评价采用同种带瓣管道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手术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2002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应用同种带瓣管道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一般信息、血流动力学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后49例痊愈出院,5例死亡,存活率90.7%,死亡率9.3%。手术前后比较右室流出道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加,右室-左室收缩压比值、右室-肺动脉压差较术前明显降低,三尖瓣反流、肺动脉瓣反流较术前加重,肺动脉瓣狭窄较术前减轻。统计分析表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术后右室平均压、术后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术后二尖瓣反流。术后心胸比、术后肺动脉收缩压、术后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术后三尖瓣反流可能和术后患者ICU时间延长有关。McGoon指数、术后心胸比、术后肺动脉收缩压、术后右室平均压、术后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术后三尖瓣反流可能和术后患者呼吸机时间延长有关。结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同种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后流出道梗阻矫正满意,可以防止肺动脉返流导致的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62.
枸杞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及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用不同剂量60Coγ对以枸杞叶为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进行辐射处理,并将恢复增殖的愈伤组织采用逐步提高盐浓度的方法,直到筛选出耐1%的愈伤组织变异体,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的分析表明:变异体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干、鲜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MDA含量和质膜透性、O-·2与H2O2含量都低于对照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对可溶性蛋白SDS电泳结果表明:耐盐变异体有22条蛋白带,而对照组有21条蛋白带,其中31.3kD、21.0kD、18.5kD带为耐盐变异体所特有,而74.1kD、52.1kD带为对照组所特有,并且73.7kD、67.9kD的蛋白耐盐变异体含量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3.
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 (urothelial carcinoma antigen 1,UCA1) 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 BLZ-211 中包含3个剪接变异体:UCA1、UCA1a 和 UCA1b. 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 UCA1、UCA1a 均属于长非编码 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它们之间具有一段长 1 265 bp 的共同序列. 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组织表达模式,提示它们可能与胚胎发育和膀胱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异位表达UCA1基因、UCA1a 基因均可以促进人膀胱癌细胞生长,增强细胞的恶性表型,使其体外增殖、迁移、侵袭、抗凋亡能力明显增加,裸鼠致瘤能力明显增强,表明它们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基因结构、组织表达谱及机制功能等不同角度系统地阐述UCA1基因及其剪接变异体在膀胱癌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64.
树突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机体抗微生物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病毒感染机体后可以多种方式对树突细胞的表型及功能产生极为复杂的影响上调或下调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特征性成熟分子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Ⅱ类分子等的表达,并影响树突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进而影响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5.
叶舒  黄贤 《蛇志》2005,17(3):193-194
角膜溃疡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目前临床上多采取保守治疗为主,疗效欠佳。我院从1998年始采用同种异体巩膜瓣移植治疗角膜溃疡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输注(donor-specific transfusion,DST)及不同剂量FK506对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的影响.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颈部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小鼠模型,将移植受体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移植组,未加DST),DST 移植组,DST 移植 FK506(2meg/(kg·d))组,DST 移植 FK506(0.3mg/(kg·d))组,比较各组移植心脏生存时间,心肌病理改变及外周血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血清IL-2,IL-4,IL-10和IFN-γ水平.结果:术前1天应用DST与连续应用较小剂量FK506可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术后第七天病理检查发现联合应用DST和FK506的两组移植物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明显比其他两组减轻.血清中IL-2和IFN-γ水平在联合应用DST和FK506的两组明显低于其它两组,IL-4和IL-10水平在联合应用DST和FK506的两组高于对照组和DST 移植组.结论:术前DST及持续应用较小剂量FK506可有效抑制同种异体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显著延长移植物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7.
冯明亮  黄慧  沈彤  张晰  印彪  杨建豪  刘达庄 《遗传》2008,30(7):838-842
依据血小板同种抗原5个系统的遗传多态性,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 对1 000名中国汉族无关献血者HPA-1~3, 5和15系统进行基因分型, 计算基因频率。使用DISPAN软件及PHYLIP软件计算不同群体间遗传距离并绘制系统树。系统树显示, 亚洲人群先与欧洲人群相聚, 之后再与非洲人群相聚, 非洲人群位于系统发生树的最顶部; 印度人群处于亚洲人群与欧洲人群之间; 南美洲巴西白人与欧洲人群聚在一起; 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亚人与亚洲人群聚在一起。此研究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人类“非洲起源说”, 印证亚洲人群由南亚向东南亚再向东亚迁徙的路线, 并推断出欧洲人群由南欧向北欧、西欧迁徙的线路。HPA能有效估算不同人群间遗传距离, 分析人类迁徙过程, HPA可作为遗传标记应用于人类进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8.
Thrombotic complica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sa main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and consequently,thrombolysis favorably influences the outcome of such life-threatening diseases as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rom-bolytic agents are plasminogen activators that convertplasminogen, the inactive proenzyme in the blood, to pro-teolytic enzyme plasmin, which dissolves the fibrin ofblood clot [1]. Currently, thrombolytic agents approved orunder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高敏感方法检测PNH克隆的必要性和血细胞减少患者PNH克隆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59检测红细胞及FLAER联合CD24或CD14检测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方法检测了20例健康志愿者和1 095例血细胞减少患者的PNH克隆比例,同时对31例患者采用传统的CD59方法检测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CD59~-细胞比例。结果:根据健康志愿者正常背景和患者获取的细胞数,确定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红细胞PNH克隆的最低检测限(LOD)分别为0.04%、0.10%和0.05%;827例患者FLAER~-CD24~-粒细胞、FLAER~-CD14~-单核细胞和CD59~-红细胞的中位比例分别为0.02%、0.02%和0.03%;318例(38.45%)患者粒细胞PNH克隆高于LOD,180例FLAER~-CD24~-粒细胞1.00%,粒红和粒单细胞的一致性只有43%~45%。138例FLAER~-CD24~-粒细胞≥1.00%,粒红、粒单和粒单红细胞的一致率分别为91.30%、97.83%和89.86%;比较CD59~-和FLAER~-CD24~-粒细胞、CD59~-和FLAER~-CD14~-单核细胞比例,CD59~-细胞比例明显更低(P0.000 1和P=0.000 9);26.85%和24.54%患者因出现FLAER~-CD24~+粒细胞与FLAER~-CD14~+单核细胞,导致FLAER单阴比例高于FLAER和锚连蛋白双阴比例,对PNH克隆比例低于0.10%的患者影响更大;36例PNH患者和50例MDS或AA患者PNH克隆比例分别为90.30%(44.49%~99.05%)和1.30%(0.10%~96.07%)(P0.000 1);PNH克隆比例等于41.81%时,诊断PN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6.0%。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根据正常背景值,确定粒细胞、红细胞的LOD分别为0.04%和0.05%。粒细胞PNH克隆比例≥1.00%,与单核和红细胞诊断PNH克隆阳性结果更一致,PNH克隆比例高于41.81%时PNH疾病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70.
目的:将供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胸腺内注射(intrathymic injection,IT)至受体胸腺,探讨其对同种异体腹部皮瓣移植排斥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并纯化BN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对其表型进行鉴定。受体Lewis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BMSCs组)、C组(60Coγ射线4Gy全身照射组)、D组(全身照射+BMSCs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第0天进行同种异体腹部皮瓣移植,A组移植前14天IT PBS,B组移植前14天IT供体BMSCs,C组移植前15天给予60Coγ射线4Gy全身照射,移植前14天IT PBS,D组除移植前15天4Gy全身照射外,移植前14天IT供体BMSCs。大体观察移植皮瓣存活情况并绘制生存曲线,排斥终点流式检测脾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变化,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受体脾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反应性变化。结果: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能够很好培养出BMSCs,其P3代流式细胞术表型鉴定结果为CD11b/c、CD45阴性,CD29、CD90阳性。B组的移植皮瓣存活时间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D组的移植皮瓣平均存活时间较C组延长3.4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细胞Treg比例显著增高(P<0.01),脾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反应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IT供体BMSCs联合60Coγ射线4Gy全身照射通过上调受体脾细胞Treg比例能有效降低受体脾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的反应性,显著延长同种异体腹部皮瓣移植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