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81.
抗辐射菌(Deinococcus radiopugnance)ATCC 19172株中存在约14.6 kb、8.7 kb、7.0 kb、3.65 kb、及2.45 kb等5种以上的隐秘性质粒,对其中的约2.45 kb的小型质粒pUE30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该质粒由2 467 bp的碱基对组成,其中包含了267 nt及1 068 nt的2个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和一个AT-rich领域。经过与GenBank的数据库分析,其中267 nt的ORF(repC)与豆科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及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由来的质粒的RepC蛋白质具有一定的同源性;1 068 nt的ORF(repD)与抗辐射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Sark株的质粒pUE10的RepU蛋白质、嗜热菌(Thermus sp.)ATCC27737株由来的质粒pMY1的RepA蛋白质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研究结果对于利用该小型质粒构建大肠杆菌-抗辐射菌属间的穿梭载体,表明抗辐射菌高效正确的DNA损伤修复机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2.
普那霉素高产相关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那霉素是由始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产生的一类临床上应用的链阳性菌素类抗生素.目前,由于对引起普那霉素产量变化的分子机理知之甚少,从而大大限制了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来大幅度提高该抗生素产量的研究发展.本研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cⅡ单酶切处理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技术以普那霉素高产重组菌株为材料进行了抗生素高产相关基因的挖掘研究.以原始菌株ATCC25486为对照,筛选出2个仅在高产菌株中特异扩增的多态性DNA片段.进一步的DNA测序分析和同源性比较表明:1个与抗生素生物合成调控基因afsK具有高度的同源性,GenBank收录号为EU123927;另1个是脱氧核糖核酸外切酶编码基因exoSC的同源片段,GenBank收录号为EU123928.因此,这2个DNA片段是与普那霉素产量变化密切相关的新基因,这2个基因的DNA序列的变异应与普那霉素产量的增加密切相关.本研究从普那霉素高产这一生物表型出发,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抗生素高产相关新基因,可进一步从基因变异方面揭示了普那霉素高产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83.
184.
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同源性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比较我国沿海不同海域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三个分离株即唐海分离株(渤海湾),宁波分离株(东海),深圳分离株(南海)的同源性。三个WSSV分离株基因组的限制性内切酶(Sac I,Hind III,Pst I)酶切多态(RFLP)以及病毒结构蛋白图谱完全一致,证实造成我国从南至北对虾爆发性流行病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为同一种病毒。利用高保真Taq酶,分别以报道的日本对虾杆状病毒(RV-PJ=PRDV),斑节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WSBV=PmNOBIII)基因组核酸片段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均能从中国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SV)基因组中扩增得到相应大小的PCR产物,扩增产物序列分析表明中国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SV)与斑节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WSBV=PmNOBIII),日本对虾杆状病毒(RV-PJ=PRDV)同源率分别为100%与97%,其结果为证实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为同一种病毒或同一种病毒的不同株系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5.
比较我国沿海不同海域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三个分离株:即唐海分离株(渤海湾)、宁波分离株(东海),深圳分离株(南海)的同源性。三个WSSV分离株基因组的限制笥内切酶(Sac Ⅰ,HindⅢ,PstⅠ)酶切多态(RFLP)以及病毒结构蛋白图谱完全一致,证实造成我国从南对北对虾爆发性流行病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为同一种病毒。利用高保真Taq酶,分别以报道的日本对虾杆状病毒(RV-PJ-PRDV),斑节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WSBV-PmNOBⅢ)基因组核酸片段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均能从中国一杆状病毒(WSSV)基因组中扩增得到相应大小的PCR产物,扩增产物序列分析表明中国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SV)与斑节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WSBV-PmNOBⅢ),日本对虾相状RV-PJ=PRDV)同源率分别为100%与97%,其结果为证实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为同一种病毒或同一种病毒的不同株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6.
路子显  常团结  刘翔  朱祯 《遗传》2001,23(6):564-570
植物碱性亮氨酸拉链(bZIP)蛋白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对基因表达与调控起重要作用。本简要介绍了植物bZIP蛋白的结构之后,概述了植物bZIP蛋白的分类和分布。最后,以模式植物、主要农作物及蔬菜等为例,对它们的同源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7.
188.
山红艳 《植物学报》2007,24(1):71-79
同源性(homology)”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发育生物学以及进化发育遗传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 同源性一词在形态性状的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以及探讨形态性状进化的分子机制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然而, 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对同源性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难免会出现不恰当使用“同源性”一词并得出错误结论的情况。本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如何对同源性进行判断以及影响同源性判断的因素。并指出正确理解同源性这一概念的含义, 以及通过综合各方面的证据对同源性进行推断对于揭示基因型和表型的进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9.
为掌握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和瑞丽市蚊媒病毒分布状况,2010年8月用诱蚊灯采集蚊虫17种2 149只,用金黄地鼠肾细胞(Baby hamster kidney cell,BHK-21)培养法分离病毒,阳性分离物用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V)S和M片段特异性引物的RT-PCR法鉴定。从采集蚊虫中分离到能引起BHK-21细胞病变和致乳小白鼠发病死亡的2株病毒,其中DHL10M110株分离自瑞丽市迷糊按蚊(Anopheles vagas),DHL10M117株分离自芒市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RT-PCR扩增获得S片段的702bp序列和M片段的456bp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DHL10M110和DHL10M117株与肯尼亚和澳大利亚AKV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远;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AKV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但云南株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分支。2株新分离病毒的S片段与中国台湾CY-77株的核苷酸(96.6%和96.7%)和氨基酸(99.6%和100%)同源性最高;M片段与日本Iriki株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3.2%和93.6%),与中国台湾CY-77株氨基酸同源性最高(99.6%和100%);与肯尼亚MP496株核苷酸(69.7%和70.0%)和氨基酸(91.0%)同源性最低。本研究证实云南省德宏州存在AKV的流行,与亚洲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三带喙库蚊和迷糊按蚊可传播该病毒。  相似文献   
190.
文章探讨了朝鲜碱茅甜菜碱醛脱氢酶活性在盐胁迫下的变化,用简并引物扩增了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保守区序列的结果表明,该保守区段长438 bp,推测编码145个氨基酸,包括醛脱氢酶高度保守序列V[T/S]LELGGKSP和其后29位与酶功能有关的Cys。此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F0957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