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91.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蛋白表达的影响,为EMs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94例EM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均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未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曲普瑞林皮下注射,28日/次,注射3次,术中及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组分别用取内膜器取少量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法、TUNEL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内Bcl-2、Caspase3、GRP78等表达情况,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2.13±0.69)分,低于对照组的(2.62±0.71)分(P0.05);观察组1年内妊娠率及总妊娠率分别为38.30%、51.06%,均高于对照组的19.15%、29.79%(P0.05);治疗后观察组Bcl-2、Caspase3表达量分别为(1.54±0.28)、(3.20±0.65),均高于对照组的(1.38±0.15)、(1.24±0.27)(P0.05);治疗后观察组GRP78表达量为(0.46±0.17),低于对照组的(0.61±0.24)(P0.05)。结论:GnRHα可缓解EMs患者下腹痛、痛经、性交痛等症状,提高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GnRHα调控上皮细胞Bcl-2、Caspase3、GRP78等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2.
冠状病毒广泛存于自然界中,人和多种动物均易感。虽然冠状病毒具有相对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但是其广泛的宿主性及其自身基因组的结构特性使得该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极易发生基因重组和突变,新型冠状病毒在此过程中不断出现。近年来,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为冠状病毒跨种属传播及致病机制、疫苗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开辟了新的思路。对冠状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93.
王君  李霞  原迪  王越  李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4):6686-6688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EMAB及RANTES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注射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EMAB及RANTES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A125、RANTES明显降低,EMAB转阴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A125、RANTES水平降低,EMAB转阴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 RH-a能够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RANTES及EMAB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植物非编码RNA调控春化作用的表观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SF  Li XR  Sun CB  He YK 《遗传》2012,34(7):829-834
在自然界中许多高等植物需要通过冬季的低温阶段实现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时期转化,这一生物学过程称作春化作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油菜(Brassica napus L.)等作物以种子为产品器官,生产上往往通过茬口安排和栽培措施使植株尽早通过春化作用,以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官发育,而大白菜(B rapa ssp.pekinenesis)和甘蓝(B.oleracea)等作物以叶球等营养器官作为产品器官,生产上则设法避免低温引起的春化作用,以保证产品器官的充分生长。FLOWERING LOCUS C(FLC)作为一种重要的开花抑制蛋白负调控春化作用,参与植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过程。文章综述了春化中FLC表达受抑制主要通过低温诱导表达FLC基因区域的非编码RNA以及VRN1、VRN2、VIN3等蛋白参与介导组蛋白甲基化,从而在表观遗传上控制春化作用的进程和产品器官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9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SARS_CoV引起的一种重要新发传染病,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对于防治该病十分必要。为了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研究SARS_CoV的致病机制,将覆盖SARS_CoV BJ01株基因组全长的7个cDNA片段纯化后进行体外连接,构建基因组全长cDNA分子,以其为模板,使用 T7 RNA 聚合酶系统在体外进行转录, 获得病毒RNA。用电穿孔转染法将转录体RNA导入Vero E6细胞,可观察到典型的SARS_CoV致细胞病变作用。对收获的恢复病毒采用 RT_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恢复病毒与SARS_CoV BJ01株原病毒序列一致。以针对SARS_CoV的抗体对感染细胞作间接免疫荧光反应,证明获得了具有特异感染性的恢复病毒。同时用细胞病变法和空斑试验测定了恢复病毒及其亲本毒株的病毒滴度, 结果表明二者在致病性上没有明显差异,恢复病毒具有与原型株相似的生物学特性。SARS_CoV BJ01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成功构建及对恢复病毒生物学性质的研究将为进一步探索SARS_CoV致病的分子机制及研制新型疫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
以冷适应、温度敏感、减毒的B/Ann Arbor/1/66流感病毒株作为重配病毒骨架,对其6个内部基因片段进行了全基因合成,同时人工引入9个氨基酸突变.构建了8个基因的拯救载体,经测序获得序列准确的拯救质粒,命名为:pAB121-PB1, pAB122-PB2, pAB123-PA, pAB124-HA, pAB125-NP, pAB126-NA, pAB127-M和pAB128-NS.在成功拯救冷适应A型流感病毒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成功获救了具有感染性的重配B型流感病毒株,命名为rMDV-B.该重配病毒株以B/Ann Arbor/1/66为病毒骨架,其中HA和NA来源于2006~2007年当年流行株B/Malaysia/2506/2004.rMDV-B在鸡胚尿囊液和MDCK细胞中的HA效价可达1∶64~1∶512.实验结果暗示:从单一供体病毒株可以产生有效的减毒活B型流感病毒疫苗候选株,能够为将来人用流感疫苗的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模型.  相似文献   
97.
目的建立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23S rRNA V区2063基因型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并与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19例自临床咽拭子标本分离培养的MP,用自行设计的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23S rRNA V区2063基因型,同时对相应序列测序分析。抽提标准菌株FH和127份经PCR测定MP阳性的临床标本基因组DNA,用MP阴性的基因组DNA抽提物5份作阴性对照,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23S rRNA V区2063基因型。结果19例分离培养的MP,经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15株有23S rRNA V区基因A2063G位点突变;4株为2063A,与测序结果一致(Kappa一致性检验,P〉0.05)。经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127份MP阳性的基因组DNA抽提物中有122份标本为A2063G位点突变,标准菌株FH和2份DNA抽提物的2063位点碱基为A,还有3份抽提物标本的2063位点碱基既有A又有G,5份阴性对照均无显色。结论反向斑点杂交方法能快速、准确检测临床MP 23S rRNA V区2063基因型。  相似文献   
98.
cDNA-AFLP技术是研究基因差异表达的有利工具,广泛用于植物抗病、抗逆和生长发育等研究领域.本研究以cDNA-AFLP技术分离的抗黄矮病小麦与感黄矮病小麦间差异表达片段为对象,利用反向Northern方法,从cDNA-AFLP技术筛选的46个候选抗黄矮病防御基因差异表达片段中,筛选出抗黄矮病相关防御基因片段6个;采用对回收的差异片段进行再扩增(延伸引物再扩增),再与原选扩产物一起进行PAGE电泳分析法,并结合半定量RT-PCR分析法,又验证了候选抗黄矮病相关基因表达片段3个.反向Northern方法以及对回收的差异片段进行再扩增(PAGE再分析法),结合(半)定量RT-PCR分析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验证cDNA-AFLP所筛选出的基因差异表达片段.  相似文献   
99.
疫苗自从被广泛应用以来,在人类抵抗致病微生物的战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疫苗开发方法是通过培养微生物,从中分离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有效抗原,费时费力,且有很大局限性。近年来,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的联合,促成了反向疫苗学(Reverse vacc inology)的产生,即从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中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得到一批可能的保护抗原,然后通过生物化学、免疫学以及微生物学方法加以验证,大大加快了寻找保护性抗原的速度。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多次成功地运用了反向疫苗学,其中在脑膜炎奈瑟球菌B疫苗开发研制上的成功应用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为以后的疫苗开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建立狂犬病毒的反向遗传系统,为研制不含狂犬病病毒致病性的新型安全高效的狂犬疫苗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反向遗传学方法和分子克隆技术,建立了狂犬病病毒Evelyn-R0kitnieki-Abelseth(ERA)疫苗株的cMV/T7、T7启动子病毒拯救系统,构建了表达N、P、L蛋白的辅助质粒.[结果]成功拯救出野生型病毒rERA-VC,在Vero细胞上的生长动力学特性与父母本ERA相同,第三代可在Vero细胞上可获得很高的生长滴度.[结论]建立了狂犬病病毒的反向遗传系统,拯救出的野生型病毒生物学特性与父母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