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探讨提高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IUD)的成功率,减少绝经后取器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对86例绝经后妇女取器者术前给予米非司酮25mg,每12h 1次,连续口服3天,服药前后2h禁食,第4天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后2h取器。结果顺利取出IUD者59例,用宫颈扩张器扩张宫口为6号后顺利取出者23例;IUD嵌顿者4例,1例最终通过宫腔镜取器,余3例由宫颈扩宫器扩至6号后剪断不锈钢丝后取出。所有取器者术中腹痛和出血量正常,术后阴道出血2~5天。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应用中,可有效扩张、软化宫颈,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52.
鞘脂代谢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对鞘脂代谢及其产物的研究越来越多.鞘脂及其代谢产物不仅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结构分子,而且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等许多重要的信号转导过程,使细胞产生各种不同的生物学功能.该文综述了鞘脂代谢途径的重要酶,鞘脂及其代谢产物的功能,以及它们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为鞘脂代谢的过程和鞘脂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工培养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多糖经脱色、醇析、除蛋白及乙醇分级沉淀,采用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结果:60℃脱色9h脱色率达70.72%.醇析最优条件为:无水乙醇,24h,4倍乙醇.Sevag法抽提30min重复6次除蛋白率达84.09%;抽提lh重复3次、6次除蛋白率分别为81.14%、84.47%,多糖损失率分别为27.03%、43.16%.木瓜蛋白酶除蛋白最优条件为70℃,1:10,2h,除蛋白率为25.67%.粗多糖经乙醇分级沉淀得2种粗多糖成分,分别经Sephadex G100柱层析可进一步纯化为3种较纯多糖成分.结论:采用乙醇分级沉淀及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粗多糖可得到3种较纯多糖成分,纯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4.
虞胜  祝峻峰  李勇 《生物磁学》2011,(12):2298-2300,2327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治疗慢性肝炎高转氨酶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或门诊慢性肝炎高转氨酶血症患者2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1例,对照组139例。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环醇片25m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利欣胶囊15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每周详细记录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尿常规,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停药后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均有显著疗效,肝功能生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双环醇片治疗慢性肝炎高转氨酶血症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5.
羽扇豆醇是一种植物天然提取物,具有高效低毒的抗癌活性,对于药物开发领域有很高价值。目前对其抗癌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使用TaqMan MicroRNA Assay芯片技术,从羽扇豆醇处理的hela细胞中miRNA的差异表达入手,探索扇豆醇抗癌分子途径。运用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和targetscan,RNAfold等序列分析工具进行信号组分的预测筛选,再结合对NC-BI,Gene Ontology等大型生物信息数据库的检索,最终在生物信息学层面上,分析得到hela细胞中羽扇豆醇抗癌的分子调控途径,即以受体酪氨酸激酶ERBB4介导的,hsa-miR-23b,hsa-miR-200b等几种miRNA参与的分子通路。  相似文献   
56.
白皮杉醇苷(PG)是藏边大黄中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前期研究发现其极易发生代谢。本文主要研究PG在大鼠体内外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特征。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予PG(20 mg/kg),采集给药后胆汁样品,采用LC-MS对主要代谢产物进行结构推测。在此基础上,研究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PG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并测定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予PG,可在胆汁中快速检测到多种PG及其衍生物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产物。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PG代谢生成两个与体内一致的单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物,其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米氏常数(Km)和肝内清除率CLint(Vmax/Km)分别为10.11 nmol/(min·mg)、0.36 mmol/L和0.028 m L/(min·mg)。PG经静脉途径进入大鼠体内可经肝脏被快速地广泛代谢,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是其体内消除的主要途径之一。大鼠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PG有较强的亲和力,可催化PG发生快速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  相似文献   
57.
Co-injection of wortmannin (inhibitor of 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 PI3K) and GF109203X(inhibitor of protein kinase C, PKC) into the rat brain was found to induce spatial memory deficiency and enhance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in the hippocampus of rat brain. To establish a cell model with durative Alzheimer-like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in this study, we treated N2a neuroblastoma cells with wortmannin and GF109203X separately and simultaneously, and measured the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 (GSK-3)activity by y-32p-labeling and the level of tau phosphorylation by Western blott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wortmannin alone only transitorily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GSK-3 (about 1 h) and the level of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at Ser^396/Ser^404 and Ser^199/Ser^202 sites (no longer than 3 h); however, a prolonged and intense activation of GSK-3 (over 12 h) and enhanced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about 24 h) were observed when these two selective kinase inhibitors were applied together. We conclude that the simultaneous inhibition of PI3K and PKC can induce GSK-3 overactivation, and further strengthen and prolong the Alzheimerlike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in N2a cells, sugges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ell model with early pathological events of Alzheimer‘s disease.  相似文献   
58.
以开菲尔(Kefir)粒为材料,经过DNA抽提和16SrDNA V3区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并切割电泳条带进行序列测定,并与现有的数据库进行了比较,对Kefir粒的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GGE图谱中可检测到的8条带的16SrDNA基因序列中有7个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登录的相关序列的相似性大于98%,余下的1个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也大于96%。相似性大于98%的7个克隆中,有3个属于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2个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其它2个分别属于肠杆菌属(Errterobacter)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首次报道了鞘氨醇杆菌作为优势菌群存在开菲尔Kefir粒中。  相似文献   
59.
海南木莲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海南木莲叶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结果:共鉴定出4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99%,其中主要成分是橙花叔醇(16.44%);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5.27%);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5.12%);α-丁香烯(4.97%)和丁香烯(4.48%)。  相似文献   
60.
基于醇溶蛋白的20份小麦种质遗传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醇溶蛋白电泳技术对同一品种不同繁殖年份的20份小麦种质进行遗传完整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种质中有10份具有一种醇溶蛋白谱带带型的同质性种质;另外10份具有2~4种醇溶蛋白谱带带型的异质性种质,其中6份为地方品种。表明地方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10份异质性种质中,两个繁殖年份种质之间的醇溶蛋白带型频率变化差异不显著的有5份,其第一繁殖年份的种质发芽率均高于75%,而另外5份存在显著差异的种质,第一年份的发芽率都低于66%。进一步分析表明,这10份异质性种质在两个繁殖年份之间,其发芽率差值与带型频率差值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665。上速结果表明,小麦更新时较高的发芽率是维持异质性种质遗传完整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