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4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93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用非结构的逻辑增殖模型研究了两种酵母的单碳源和双碳源单细胞蛋白间歇培养的动力学,用改进的逻辑增殖模型研究了双碳源流加培养过程的动力学,从实验数据拟合了动力学模型参数,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2.
罗汉果双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薛妙男  杨小华   《广西植物》1995,15(4):358-362
罗汉果(Siraitiagrosvenori(Swingle)C.Jemey)双受精过程属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授粉后24~48h,花粉管进入胚囊,穿过一个助细胞,放出两个精子。雌雄核融合和雄核与次生核融合同时发生在授粉后62~72,雄核与次生核融合速度快于配子融合,72h后即可见到初生胚乳核分裂。合子中的雌雄核仁在授粉后第5~6d融合,授粉后8~9d合成分裂形成二细胞胚。在双受精过程中,多次观察到有多条花粉管进入胚囊和多精入极核现象。原胚期有附加花粉管从珠孔进入。  相似文献   
73.
通过测定含β-桐酸(β-ESA)的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脂质体在加入Ca(2+)后浊度,粒度及内包荧光物释放的变化,研究了Ca(2+)与DPPC/β-ESA脂质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PPC/β-ESA脂质体是一类对外加Ca(2+)敏感的脂质体,Ca(2+)的作用首先是引起脂质体间的集聚然后使脂质体融合;此时加速脂质体内包荧光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74.
1980—1981年自北京、福州、三明、泉州、漳州、厦门和昆明等地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Lange)Sing]病菇上和不出蘑菇的培养料内,分离到一种真菌。在 PDA 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肉眼观察与蘑菇轮枝菌(Verticillium psalliotae Tresch.)极难区别。根据其分生孢子和瓶梗的形态及其在匐匍气丝上的排列情况等,鉴定为珠网丝枝霉。因具短棒状原瓶梗,认为是一新变种,定名为珠网丝枝霉中国变种 Aphanocladium aranearum(Petch)W.Gams var.sinense J.D.Chen var.nov.它是双孢蘑菇的重要害菌之一。这个“属”和“种”都是我国的新记录。在猴头(Hericium erinaceus)、香菇(Lentinus edo-de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上和水稻土中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75.
分别对河南省27个果园的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品种‘金桃’果实的5项采收生理指标及果实软熟时的8项品质性状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软熟时的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并对果实的采收生理指标、果实软熟品质指标及综合分值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采收时的生理指标(干物质、色度角、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均与果实软熟品质综合分值间呈极显著相关,其中干物质相关系数最高,为0.437。干物质与体现果实软熟品质的关键指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糖酸比)均呈极显著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金桃’果实采收时,干物质含量是果实软熟时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而可溶性固形物和色度角是评判采收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6.
80%以上的肿瘤细胞为O~6-甲基鸟嘌吟-DNA甲基转移酶(O~6-MT)活性较高的Mer~+型,能够修复亚硝脲药物(NU)造成的DNA烷化损伤,对NU不敏感。本实验证明,用0.75,0.50和0.25mmol/L甲基亚硝脲(MNU)分别处理Mer~+型的HeLaS3,SMMC-7721和表现Mer~-型特征的Cc801,均能明显降低细胞中O~6-MT活性,从而显著提高了三种细胞对嘧啶亚硝脲和双氯乙亚硝脲的敏感性,提示降低O~6-MT活性是使用NU对Mer~+型肿瘤进行有效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77.
钱义咏   《广西植物》1991,11(4):291-292
<正> 双腺金合欢 新记录 图1 Acacia tonkinensis Ⅰ. Nielsen in Adansonia sor. 2, 19(3): 358. 1980. 灌木攀援,有倒钩状小刺;小枝,叶柄,花序梗,叶轴和花序轴密被锈色茸毛。托叶卵形早落;二回羽状复叶,叶轴下面有倒刺;总叶柄具倒刺,基部和中部以上各具1个小腺体,以及最顶上1—3对羽片之间具有1个小腺体,小腺体圆锥形或瘤状;羽片9—12对,  相似文献   
78.
本文采用田间温度控制试验资料,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高温控制范围、控制时间和控制频率与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期、流行期、发生程度以及产量的关系,并建立了统计相关模式,确定了高温控制生态防治方法的技术指标。最高温度、高温控制时间和控制频率这3个主要指标与病情和黄瓜产量的关系非常密切,最高气温每升高1℃,发病期和流行期将推迟3—5天,病叶率降低13—15%,黄瓜产量可增长10%左右。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则发病期和流行期越晚,病情越轻,产量越高。研究证明,高温控制方法是一个有效的生态防治方法,具有明确的气候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能引起仔猪、犊牛、羔羊等新生幼畜发生急性腹泻、K_(99)和F_(41)是这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所产生的两种在免疫性质上不同的纤毛抗原。 提取K_(99)质粒,用HindⅢ酶消化,再用低熔点琼脂糖电泳回收分子量约为11Md的K_(99)的HindⅢ片段,并将该片段与经过碱性磷酸酶处理的PBR322载体重组,转化大肠杆菌C_(600)。用ELISA筛选K_(99)抗原阳性克隆。 E.coli83919F_(41)~+是非致病的产生F_(41)纤毛抗原的野生菌株。且F_(41)抗原基因是由染色体编码的。采用转化的方法将K99人工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83919F_(41)~+中构建成K_(99)—F_(41)双纤毛基因工程菌。双纤毛菌中K_(99)抗原表达达到给体菌的水平,而F_(41)抗原的表达未受到明显的干扰。  相似文献   
80.
杨丽梅  陈焕瑜 《昆虫知识》1991,28(4):193-196
经1987~1990年盆栽、小区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褐稻虱和纹枯病对水稻孕穗期复合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主要表现在千粒重和结实率的降低。建立了复合为害产量损失预测式=0.08699+0.243521x_1+0.206998x_2。并将该预测式于1988~1989年进行了大田检验,结果经卡平方分析表明,符合大田实际褐稻虱和纹枯病复合为害产量损失,适用于预测。不同生育期水稻受害损失试验结果表明幼穗形成期至灌浆期受害,水稻产量均受到严重影响。在褐稻虱和纹枯病复合为害允许损失水平为3~5%时,防治指标定为:2~3龄若虫5~8头/丛,纹枯病病株率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